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贛州:昔日革命主戰場 今朝經濟主陣地

2009-8-5 15: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歷史文化名城——贛州,是一塊富饒文明的土地,是一個神奇神圣的地方,是一座魅力四射的城市。 
  贛州地處江西南部,古稱虔州,又稱贛南,轄18個縣(市、區)和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口890萬,約占全省的1/5,國土面積3.94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的1/4,是江西最大的行政區。
  革命戰爭時期,這里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所在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從事過偉大革命實踐活動。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從這里開始;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五次“反圍剿”的槍炮聲在這里響起;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的成立大典在這里舉行……贛州人民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5年授軍銜時,僅興國籍將軍就有54名,興國縣因此被譽為“將軍縣”。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贛州決策層高瞻遠矚,積極轉變思想,快速轉換角色,把發展外向型經濟作為發展地方經濟、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然有外因和內因的作用,贛州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也不例外。
  從自然秉賦的內因來說,贛州有著四大優勢:
  這里農業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以發展橙、柚為主的柑桔生產的自然條件被中國科學院南方山區綜考隊認為在全國堪稱得天獨厚,贛南適宜建設全國的柑桔商品生產基地。國家有關部門先后命名市內的信豐縣為臍橙之鄉、南康市為中國甜柚之鄉、安遠縣為中國九龍蜜柚之鄉、尋烏縣為中國蜜桔之鄉、大余縣為中國瑞香之鄉、石城縣為中國白蓮之鄉、崇義縣為中國毛竹之鄉、贛縣為中國板鴨之鄉、會昌縣為中國肉兔之鄉。
  這里礦產資源豐富。素有“世界鎢都”和“稀有金屬不稀有”之稱。鎢已探明的儲量占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儲量居全國第二。被稱為江西省礦產資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鎢、銅、鈾、稀土、鉭鈮,除銅之外其余四種主要分布在贛南。經過建國后的開采建設,贛州成了全國重點有色金屬基地之一。
  這里旅游資源豐富。這里的安遠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源地,現列為國家森林公園,成為香港同胞到內地旅游的亮麗景點。這里的全南九連山是我國中亞熱帶邊緣自然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動植物活化石,被列為江西省重點自然保護區。這里始建于秦、唐的大余梅關古驛道,是我國古代溝通南北往來的交道要道。此外,還有寧都的翠微峰、龍南的武當山、上猶的陡水湖、崇義的聶都溶洞,均是風景秀麗且具開發價值的旅游資源。這里以當年中央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紅色故都”瑞金為中心,集中了遺址群5處計15個文物單位,屬全省、全國范圍內罕見的近代革命史跡群落。
  這里交通便利。現有大京九、贛龍2條鐵路、6條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新建的4C級機場是江西省第二大機場和贛粵閩湘四省邊際最大規模的民用機場,將形成5—6小時內通達全國50個省會城市和重要經濟城市的航線網絡。隨著“井字型”高速公路構架、“十字型”鐵路構架和“米字型”航空網為主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在這里基本成型,贛州南接北承、東進西出的區位優勢大為提升。以贛州為中心200公里半徑,10萬平方公里近2000萬人口區域內,無論是國土面積、人口總量,還是經濟總量,贛州都位居第一。
  從后天努力的外因來說,贛州也有四大優勢:
  這里承接產業轉移配套能力強。這里先后吸引了5000多家客商投資贛州,其中港資、臺資企業2100多家,形成了鎢、稀土、氟鹽化工三大工業優勢產業集群,以及有色金屬及新材料、非金屬礦及新材料、機械制造業、食品工業、輕紡工業、電子電器業等六大主導產業。這些產業在贛州中心地區周邊形成1小時協作配套圈,本地配套率達到70%多,比周邊地市普遍高出10多個百分點。這里規劃建設了以香港工業園為龍頭的贛粵產業承接走廊和以臺商創業園為龍頭的贛閩產業承接走廊,內有1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15個省級工業園區,2個海關、2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3個外匯管理局。特別是緊鄰贛州主城區50平方公里的香港工業園,是產業轉移和投資興業的好地方。
  這里投資政策優惠。在國家層面,贛州不但享受國家給予中部地區的優惠政策,還比照西部地區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同時作為海西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將享受國家給予海西經濟區的優惠政策。在省內,江西省和贛州市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特別是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30條,被評價為是目前國內同類城市最優惠的政策。比如,給予落戶企業土地開發成本補貼;對新增企業,5年內繳納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的60%,獎勵給企業補貼物流運輸費用;對新增企業用水用電,按同期價格分別補貼0.2元/噸和0.1元/度;對于園區企業,市及市以下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零收費”,服務性收費按低于標準的50%收取等等。
  這里商務成本低廉。贛州與珠三角主要城市相比,除了物流成本略高和油氣價格相當外,其它成本均明顯低于珠三角。以年用電量300萬千瓦,用工1000人,貨柜1200個的企業為例,贛州市商務成本比珠三角地區平均低522萬元/年。與周邊的廣東河源、韶關、湖南郴州和本省的吉安等地市相比,也具有明顯優勢。一是土地成本低。全市各縣(市、區)工業用地大部分按14等低價執行,即每畝5.6萬元,約為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的1/5。二是勞動力成本低。贛州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可用勞動力400多萬人,僅常年在長珠閩地區務工人員就達200萬人。贛州有7所大學、37所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學生有幾十萬人。贛州還通過實施“農民知識化”和“公民職業化”工程,培養了大量合格的產業工人。目前贛州市普工工資約在900-1000元/月,中心城區最低工資標準520元/月,縣(市)的工資標準一般在420-480元/月左右。而贛州周邊的河源、韶關、湖南郴州、福建龍巖等地均高于贛州60-50元/月。三是水電成本低。珠三角城市大工業用電實行峰谷價,平均電價為0.98元/度,普遍實行每周開“5停2”。在用水方面,珠三角地區水資源非常緊張,污染嚴重,工業用水成本在2.1元/噸,加上排污費1元/噸,企業用水在3.5元/噸。而贛州水電資源充足,常年不停電、不限電。大工業電價為0.584元/度,僅為珠三角地區的55%,工業用水(含排污費)1.2元/噸,僅為珠三角地區的1/3。四是建筑成本及廠房租金低。贛州框架結構標準廠房成本約800-1200元/平方米,比珠三角城市低300-500元/平方米。深圳、廣州、東莞廠房租金為10元/平方米左右,贛州平均租金為6元/平方米,低40%多,寫字樓也比珠三角地區每平方米平均低60%以上。五是口岸通關成本較低。贛州海關、國檢、商務、外匯等涉外管理機構健全,是廣東以外唯一納入“粵港澳”直通車快速通關系統地區,每次通關只需幾分鐘和2元錢,在內陸地區率先實行“屬地報關、口岸驗放”通關模式,建有設施完善的公共保稅倉及進出口貨物查驗場、物流中心。口岸通關成本與珠三角地區沒什么差別。六是物流運輸成本為中西部地區最低。贛州處于淺內陸地區,物流成本相對沿海的珠三角地區略高。但與中西部其它地方相比,優勢明顯。贛州已開通了至深圳、廈門的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每個20尺集裝箱的運費為3000元,40尺集裝箱的運費為4600元到深圳。而周邊地市都沒有開通鐵海聯運,相鄰的郴州、吉安到深圳是7000元以上。隨著鐵海聯運的規范運行,運輸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這里人文環境優越。贛州95%是熱情好客的客家人,秉承“你投資,我鋪路;你創業,我服務”的理念,素有親商、安商、富商傳統。近年來,贛州進一步開明開放,專門出臺了系列優化發展環境的政策文件,實施了領導掛點、部門服務、限時辦結、跟辦代辦等一系列服務客商和企業的措施,實行了重大項目代辦制、辦事程序時效公開承諾制、重大項目領導跟蹤服務制、重大項目落實情況督查制、投資環境客商評價制,營造了安全文明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開明開放的政策環境、高效快捷的政務環境。由此,贛州連續11年獲得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第一名。
  贛州人用自己的勤勞、誠信、正直打造了一張張亮麗的名片:“2009中國魅力之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第一城”、“中國粵商最佳投資城市”、“中國浙商最佳投資城市”、“深港企業最佳投資城市”、“跨國公司眼中江西唯一最佳投資城市”,成為了粵、港、澳和長珠閩地區客商投資的放心城市。
  目前,年產2000萬雙成品鞋的全球規模最大的中高檔真皮女鞋制造企業之一——贛州華堅鞋城,年產30萬臺的全球最大的汽車變速器制造和供應商之一、與世界500強企業合作的格特拉克(江西)傳動系統有限公司,日本東芝,日本住友,臺灣光寶科技,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都在這里落地生根;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華星集團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中國進出口總公司等大型央企和浙江東陽橫店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江蘇陽光集團等江浙名企都把這里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基地。
  今年上半年,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贛州主動出擊、積極應對,通過招商引資、激活民資等一系列舉措,化危機為機遇,使贛州市外向型經濟逆市上揚。截止2009年6月,全市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3438個,合同資金1399.23億元,實際進資1089.23億元;全市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45家,投資總額達86.85億美元,合同外資額達60.62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53.59億美元。利用外資和內資規模一直位列江西省第二,僅次于南昌市。
  贛州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全市經濟社會的變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目前,外向型經濟對全市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收入的貢獻率約占半壁江山,對全市新增就業的貢獻率達60.29%。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10億元,同比增長11.5%。經濟運行表現為“三個高速增長”和“三個逐月回升”。“三個高速增長”:一是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預計全市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18.33億元,增長43.1%,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07.54億元,增長45.6%。二是貸款總量高速增長。6月末,全市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為549.09億元,比年初增加123.24億元。三是消費需求高速增長。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64億元,增長18.1%。“三個逐月回升”:一是財政收入逐月回升。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53.75億元,增長4.2%;地方財政收入33.72億元,增長22%。二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逐月回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5.19億元,增長16.70%,增速逐月加快。三是用電量逐月回升。6月增速回升到1.6%。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今的贛州更加扎實推進“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更加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更優惠的政策、更開放的姿態闖出了一條科學和諧的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新路,計劃用5-10年時間把贛州打造成人口200-300萬、城市面積200-300萬的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一個飽含激情、蓄勢待發的古老城市正在破繭而出,化蛹為蝶,呈現出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