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運:VMI打造高效供應鏈
2009-8-5 14: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普立華是全球著名的數碼相機和投影機制造商,是佛山高端深加工企業的典范。它的原材料供應鏈具有幾大特點:一是原材料十幾萬個和供應商200多家,統籌和協調供應商的準時制交貨是一大挑戰;二是產品生命周期非常短且供應市場波動大,普立華要保持原材料零庫存以取得競爭優勢;三是關鍵器件大部分需要進口,這一部分涉及國際物流和海關流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演變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普立華該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供應鏈?
《“三A”供應鏈:決勝于速度之外》(參見哈佛 《商業評論》2005年2月號)一文指出:最佳供應鏈不只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還必須反應敏捷,適應力強,并且能使各方利益保持一致。文中還特別指出在使供應鏈上各方利益保持一致時,供應商管理庫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系統有諸多優點,卻不是總能達到節約成本的效果。問題在于供應商承擔庫存費用的時間比以往更長,整個供應鏈的成本還是上升了。公司若要讓供應鏈伙伴與自己保持利益一致,可以借助中間機構來協調各方利益,因為與供應商相比,中間機構的資金成本比較低。
2005年,中國外運由鄭壯洪領銜探索的供應鏈VMI管理實踐結合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全球化運作,創造零時差、零庫存和準時制生產。在VMI信息系統支持下,中國外運憑借其全球物流資源和供應鏈海關流程創新能力成為高效整合VMI項目的第三方平臺,也成為國內實施VMI的行動標桿。
普立華選擇與中國外運合作在原材料采購端推行VMI模式,來協調供應鏈各方利益,以提高供應鏈的靈敏度、降低庫存成本和跌價風險。中國外運VMI作為供應鏈第三方服務商,是構成普立華與供應商之間供應鏈的有機組成部分。首先,普立華告訴供應商在未來12周內原材料的預測需求,供應商對未來的需求作出響應。普立華每個星期更新預測需求,中國外運將預測需求和補貨計劃發給供應商,催促其提前將原材料運送到中國外運VMI倉庫,物權屬于供應商。當普立華下達要貨指令后,中國外運將原材料從倉庫中分揀出來,經過海關相應程序,準時制配送到普立華收貨碼頭或生產線。最后,供應商根據中國外運提供的出貨信息與普立華進行結賬,實現交易。普立華與供應商之間的信息交換是在中國外運eChannel電子供應鏈上完成的,包括報關、運輸、下單、揀貨、物權轉移和結賬等。
另外,供應鏈上下游信息無縫流動可以說是中國外運VMI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供應鏈信息平臺上,供應商可以做訂單、質量及請款等信息交換,也可以看到自己在中國外運VMI整個進庫、出庫和庫存狀況,實現信息透明化。供應鏈信息分享機制使制造商和供應商之間信息往返的時間大幅減少。供貨商對普立華訂單的達交率從47.57%上升至92.29%。供貨商回復訂單的周期也從平均61.32小時縮短為33.95小時。
改造自己的供應鏈流程,不是削足適履,而是一種心智和魄力。供應鏈宛如一條河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能否“四流歸一”決定著企業供應鏈靈敏度。21世紀的供應鏈管理是一場寧靜的革命,它改變企業規模之大、影響層面之深,絕不亞于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供應鏈管理站在時代的浪頭上,VMI就如同沖浪選手的沖浪板,是引領前進的優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