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出口轉內銷 廣交會大有可為

2009-8-4 13: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邊是出口滯銷,一邊是內在需求潛力巨大,如何充分發(fā)揮出口轉內銷的蓄水池功能,廣交會可以利用其“第一會展”的優(yōu)勢,為二者對接尋找突破口。   有著50多年歷史的廣交會再出新招。據悉,為了幫助企業(yè)拓展內銷市場,商務部外貿司日前下發(fā)的一份調研函表示,擬在每屆廣交會結束后增加一場出口商品展銷會,展期4天,前2天對國內專業(yè)采購商開放,后2天對公眾開放。
  作為“中國制造”的縮影,廣交會一直被稱為“對外開放”的象征。帶著中國30多年開放的印記,廣交會本身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拓展自身功能。從第101屆開始,廣交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以往出口功能的基礎上增加進口功能。第105屆廣交會,在更名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首次向國內采購商開放,設置“出口轉內銷”專場。
  與前幾次的由外向內轉型相比,計劃中的“出口轉內銷”轉變之大,更顯突出。它不同于第105屆,只是在廣交會期間舉辦兩場內外貿企業(yè)對接洽談會。而是在廣交會結束后,單獨舉辦出口商品展銷會,以類似拉長廣交會期限的變通,來為出口轉內銷搭建平臺。這一方面是廣交會以功能多元化之徑,繼續(xù)搶占會展業(yè)制高點的自身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由出口導向為主轉向內外貿并重的戰(zhàn)略所需。
  其實,公眾對出口轉內銷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有“瑕疵”的日用消費品,因為出口不過關被打回國內銷售,可謂出口轉內銷的雛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出口轉內銷變得越來越平常,規(guī)模也比以前大了許多,當外貿出口積壓、海外市場滯銷時,商品轉而銷往國內市場,已是很多中小企業(yè)的普遍做法。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讓出口轉內銷話題再次成為關注焦點,遭遇出口寒流的外貿企業(yè),最終發(fā)現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足以讓企業(yè)走出困境。于是,出口轉內銷很自然地成為眾多外貿企業(yè)應對金融危機的法寶。
  如果說以前的出口和內銷尚處于兩個軌道,出口企業(yè)享有過高的稅率優(yōu)惠以及政策支持等,那么現在這種差距已在逐漸縮小,特別是加入WTO后,越來越成為常態(tài)的出口轉內銷,實際上對內外貿企業(yè)之間如何更好地對接提出了挑戰(zhàn)。內外貿企業(yè)對接好了,出口轉內銷順暢了,不但有助于企業(yè)解決產能過剩問題,而且還可以對經濟過度依存外向型的結構性偏差作出調整。這也是拉動內需的本質所在。
  然而,由于外貿企業(yè)向來是與國內市場割裂的,這決定了出口轉內銷實施起來,必定存在著諸多障礙,如何排除這些制度障礙和觀念障礙,就成為轉型的關鍵所在。最典型的莫過于內外貿之間的交易制度無法直接對接。出口貿易和國內貿易必須消除長期存在著的“兩張皮”,使兩種支持政策和兩種交易制度更好地對接起來。
  出口轉內銷需要政策的扶持和交易機制的逐步完善。不少外貿企業(yè)提出出臺交易規(guī)范、開展信用證交易的呼吁。而類似廣東加工貿易內銷“先銷后稅”的做法,也不失為一種政策鼓勵。一方面是出口滯銷,一方面是內在需求潛力巨大,如何充分發(fā)揮出口轉內銷的蓄水池功能,廣交會大可以利用其“第一會展”的優(yōu)勢,為二者對接尋找突破口。這對制造業(yè),對內外貿企業(yè),對消費者,都將是有益的嘗試。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