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實施效果分析

2009-8-31 10:0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8年年底以來,在世界面臨嚴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為防止中國經濟加速下滑,國務院陸續出臺了包括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內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涉及到紡織、鋼鐵、汽車、船舶、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輕工、石化、有色金屬等9個重要的工業行業以及物流業,目前,前9個工業行業完成的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80%,占GDP的比重也達到三分之一。可見,這些行業在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就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保增長目標基本實現

  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主要任務是擴內需、保增長和調結構。從今年年初國務院通過到二季度陸續公布實施細則,這些規劃的實施時間還比較短,其中結構調整方面的效果尚難顯現,但是其在擴大內需、促進行業平穩增長方面已經收到明顯效果,工業增速加速下滑的局面已被扭轉。2009年1—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累計增長7.5%,其中6月、7月的增速分別為10.7%和10.8%。進一步看,9個行業的具體情況又有所不同。

  (1)汽車行業。培育汽車消費市場、刺激汽車市場需求的政策直接推動了今年以來汽車市場的回暖與高速增長,2009年1—7月,汽車產銷量分別為710.09萬輛和718.44萬輛,同比增長20.33%和23.38%,其中乘用車是增長的主要動力,19家重點企業集團1—7月的利潤也有望實現正增長。由于汽車產業具有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的特點,汽車市場的回暖也為相關產業的穩定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工業增長企穩回升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關注的是,刺激汽車市場需求的政策已經在短期內釋放了大量潛在需求,下半年這一政策是否還能刺激汽車消費市場高速增長,有待進一步觀察。

  (2)鋼鐵行業。擴張性財政政策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高速增長,進而大大刺激了鋼材的市場需求,鋼材價格特別是建筑用鋼材價格顯著上揚。需求的持續回暖逐步改變了鋼鐵行業去年下半年持續負增長的局面,2009年1—7月,成品鋼材產量累計同比增長了7.6%,粗鋼產量累計增長了2.9%。其中,6月、7月成品鋼材產量同比增長率都在兩位數以上,7月份日均粗鋼產量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從企業效益來看,鋼鐵行業已經從整體上扭虧為盈,經營狀況持續好轉。需要關注的是,板材軋制能力嚴重過剩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在鋼鐵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也缺乏相應的解決措施。

  (3)有色金屬行業。有色行業實施的收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拉動需求、穩定市場的作用,但這一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內有色金屬價格顯著高于國外市場價格,導致有色金屬進口數量的激增,對國內生產企業產生一定的沖擊。2009年1—7月,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量為264.3萬噸,同比上升了75%,高于國內同期電解銅225.5萬噸的產量;未鍛造鋁及鋁材進口為161.1萬噸,同比增加193.9%。進口對國內有色金屬企業的沖擊顯而易見。需要關注的是,雖然在流動性嚴重過剩的背景下,有色金屬價格大幅度上升,但是振興規劃并沒有從根本上改善有色金屬工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未來在規劃實施中應當考慮防止有色金屬價格暴漲暴跌給生產企業帶來的巨大風險。

  (4)輕工業。“家電下鄉”與“以舊換新”的政策顯著刺激了家電的市場需求,家電行業生產加速,企業效益也出現小幅增長的趨勢,但這種政策效應已經有減弱的跡象。我們通過具體數據來說明這一趨勢,將春節效應剔除后,電視機產量從2008年10月開始,連續6個月同比負增長,2009年3月政策效應開始體現出來,當月同比降幅顯著收窄,4月、5月同比增幅分別為11.3%和14.9%,此后政策效應有減弱的趨勢,6月、7月的產量同比增幅已經下降到3.8%和3.5%;在洗衣機行業也出現了政策效應減弱的跡象,洗衣機產量在6月取得了16.8%的同比增幅后,7月下降了2.3%。對輕工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幫助一部分輕工企業渡過了難關,但是輕工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善。從整體上看,振興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輕工業實現增速企穩回升,2009年1—7月,輕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出口大幅下滑的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

  (5)紡織行業。振興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紡織企業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刻,2009年1—7月,紡織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其中7月份同比增長8.6%。從出口來看,紡織工業出口持續下滑,2009年1—6月,紡織原料與紡織制品出口額同比下降了11.2%,降幅沒有收窄的跡象。調整出口退稅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但目前還難以抵消外需持續下降所帶來的沖擊。雖然振興規劃中提出了減輕紡織企業負擔和加大金融支持的措施,但紡織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依然比較嚴重。從企業效益來看,行業利潤總額與去年基本持平,銷售利潤率則出現輕微下滑。

  (6)船舶工業。在全球船舶工業陷入低潮的背景下,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雖然不能在短期內使市場走出低迷,但在穩定國內市場以及幫助骨干企業渡過難關兩個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振興規劃推出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了對船舶融資的支持力度,使船舶企業融資難的局面有所改觀。增加出口買方信貸投放、鼓勵購買棄船的政策在市場急劇萎縮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穩定作用。據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792家共完成工業總產值2561億元,同比增長36.7%,增幅下降21.4個百分點;完成出口交貨值1191億元,同比增長23.7%,增幅下降40個百分點。上半年船舶行業70戶重點監測企業造船完工量123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0.2%;新承接船舶訂單54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80.7%;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6793萬載重噸,比年初有較大幅度下降,并且累計9個月下降。

  (7)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裝備制造業的企穩回升。國家大力推動的高效清潔能源、特高壓輸變電、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及其他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直接促進了裝備制造業市場需求的回暖。2009年1—7月,通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其中7月份同比增長11.3%;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加11.3%,其中6月、7月份同比增速分別為17.1%和20.4%;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2.1%,其中6月、7月份同比增速分別為14%和12.1%。

  (8)石化產業。從上半年的運行形勢看,振興規劃穩定和擴大市場需求的短期效果并不明顯,2009年1—6月,原油產量同比下降了1%;2009年1—6月,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僅1.5%。從中國石油和化工業協會提供的運行數據看,外貿形勢嚴峻,出口持續惡化,上半年石化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23.7%,主要化工產品出口量同比降幅有擴大的趨勢。總體上看,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更多的是維護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國有企業的利益,對于中小企業缺乏考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振興規劃的短期效果不明顯。

  (9)電子信息產業。在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引導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的措施直接拉動了通訊設備尤其是交換設備需求的迅速增長,也帶動了通訊設備行業的迅速復蘇。從企業效益看,1—2月份通信設備制造行業整體虧損,而到了5月份,企業盈利已經超過去年同期,處于較高水平。上半年電子計算機制造行業經歷了持續下滑的調整過程,4月份以后,在國家“家電下鄉”等政策的刺激下有所回暖。同時,電子計算機產品的出口形勢已經有所好轉,上半年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9%,6月份下降0.9%。目前,電子計算機生產已經有所擴大,表明了企業對市場預期的轉好。從企業效益看,電子計算機制造企業的盈利水平依然比較低下,無論是利潤總額,還是銷售利潤率,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較大差距。 
調結構任重道遠

  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非常重視調整產業結構和推動產業升級。在9個工業行業規劃中,推動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布局與鼓勵兼并重組占據了很大的篇幅,成為政策共同的主線。從目前振興規劃實施的情況看,擴大內需為一些落后產品、落后企業提供了市場生存空間,在某種程度上給調整結構帶來困難,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與調結構的政策存在矛盾,但這種矛盾只是暫時性的。去年年底以來我國之所以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劇烈沖擊只是造成這種局面一個方面,而長期以來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結構性問題是更為重要的內在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調結構的目的也是為了在未來幾年內逐漸將內需拉動轉變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由于以調整結構來拉動需求的方式在短期內難以奏效,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第一階段又必須迅速阻止需求加速下滑以提振市場信心和維護社會穩定,因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刺激汽車等消費品需求這些直接擴大內需的政策必然成為這一階段振興規劃的實施重點。在應對危機的第二階段,市場信心逐漸恢復、民間投資回暖、消費需求增長相對穩定以后,振興規劃的實施重點就應該轉到調結構、促增長上來。

  從中長期看,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在促進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產品結構與產業組織結構調整方面將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不過,從已經出臺的實施細則來看,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完善的地方:

  (1)在振興規劃逐步推進的過程中,還需進一步分析未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對工業行業的影響,并據此調整和完善實施細則。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于投資和出口,這種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目前我國實施的超強度的財政刺激和投資拉動政策難以持續,經濟的真正復蘇還必須依靠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的調整,會對工業各行業發展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會改變工業行業現有的格局。目前振興規劃對此研究相對不足,迫切需要進一步詳細深入的分析,為在振興規劃推進過程中調整和改進實施細則提供支持。

  (2)在振興規劃的實施過程中,還需要重視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機制具有淘汰落后和逐步將資源集中于高效企業的作用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大企業和市場集中更具有效率性特征。由于我國市場體制還不完善,地方保護與行政干預往往使得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機制大打折扣。在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淘汰落后產能和推進兼并重組主要依靠行政性手段,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短期內政策可操作性方面的考慮。但是,依靠行政性手段本身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從長期看,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市場集中和造就高效大企業還必須依靠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因而,作為為期3年的振興規劃,需要更多考慮如何建立和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體制以及如何讓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機制充分發揮作用。

  (3)在振興規劃提出的兼并重組政策中,行政主導、扶大限小的色彩濃厚,這些政策會有一些負面影響,需要在下一步實施過程中加以調整和完善。

  我國主要依靠國家產業政策導向與地方政府權力來推動兼并重組,其效率相對低下。1996年以來,我國鋼鐵工業重組聯合事件近70起,資本介入的不超過5%,民營企業間的重組不超過15%,取得實效的不足30%。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推動鞍本集團等企業的實質性重組,實際上反映了這些企業集團在重組后整合進程緩慢,資源整合效率比較低。

  “扶大限小”的政策導向也是導致低效率重組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扶持大企業、限制小企業”的政策導向下,地方政府為了避免本地企業被政策邊緣化,也為了獲取更多的政策扶植,自然傾向于將本地企業拼湊在一起。河北鋼鐵集團、山東鋼鐵集團的組建實際就是出于這樣一種目的。這種兼并有異于高效率企業對低效率企業的兼并整合,往往是幾家效率并不高的企業在形式上進行組合而已。

  (4)在振興規劃提出的淘汰落后產能政策中,對于落后產能的界定多以設備規模作為標準,在進一步實施過程中應考慮以環保、能耗等技術經濟指標作為標準。

  在石化、鋼鐵、船舶等行業的振興規劃中,淘汰落后產能以設備規模作為主要標準,這可能會導致小企業避免被淘汰而投資相對大規模的設備,使產能過剩問題加重。建議淘汰落后產能以環保、能耗等技術經濟指標作為標準,不以企業、設備規模作為標準而進行一刀切。

  (5)在實施振興規劃促進產業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過程中,還應充分考慮市場真實需求,充分尊重企業自身的選擇,避免矯枉過正。

  脫離市場需求過分強調所謂高端產品的比例,可能會導致所謂高端產品產能的嚴重過剩。此前的鋼鐵產業政策中過分強調提高板帶比,直接導致目前板帶材軋制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其中限制線材、螺紋鋼產能等低端產品的政策,則直接導致建筑鋼材市場供應的相對短缺。此外,在支持自主研發與技術改造的相關財政資金的分配運用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細節,避免“跑部錢進”,讓有限的資金真正起到推動自主研發和技術改造的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