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良慶區駕乘“五象”蓄勢騰飛
2009-8-3 22: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世界上首座大跨徑斜吊拱曲線橋梁的南寧大橋主橋、引橋、引道工程建設工作已完成,正在進行景觀亮化等收尾工程建設;銀海大道拓寬工程(龜背橋—一平樂大道)全線將于2009年底建成通車;南寧保稅物流中心確保年底封關運行,海關樓將于8月底前完成結構封頂,電子信息平臺10月初可上線運行……記者日前走訪南寧市良慶區,看到各大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
“作為五象新區建設的主戰場,良慶區正抓住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把五象新區建設成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的重要總部基地,廣西先進制造業基地,南寧市新的行政、文體、商業中心、物流制造業基地。”南寧市良慶區委書記儲朝暉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成立于2005年3月的良慶區位于南寧市南部,轄區總面積1369平方公里,人口20.8萬人,南與欽州、防城港接壤,處于我國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地帶和南、北、欽、防經濟圈的核心區域,是南寧市人口最少、面積最大的城區。隨著廣西首府南寧“重點向南,建設五象新區,再造一個新南寧”城市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良慶區現已成為南寧最具活力、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區域,呈現給世人的驚喜,越來越多。
全面實施“一軸二帶三區四園五鎮”戰略
近年來,良慶區握住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五象新區這兩個前沿,大力提高城鎮化水平,以中心城區發展為重點,突出特色,提高品位,使城鎮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擴大規模與完善功能相適應,擴張速度與提升質量相一致,城鎮產業發展與輻射帶動相匹配,形成了布局合理、要素聚集、資源集約的城鎮發展格局。
儲朝暉稱,良慶區正緊緊圍繞打造首府南寧“踐行科學發展的標兵區、再造一個新南寧的前導區和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先行區”功能定位和戰略目標,以全面實施“一軸、二帶、三區、四園、五鎮”發展戰略構想,加快推進五象新區開發建設為奮斗目標,推進良慶區的跨越式發展。
據介紹,一軸:以沿海(北部灣)南向戰略通道為發展軸向,北起邕江,向南梯次布局三、二、一次產業,構建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二帶:以五象大道為一帶,集聚金融、保險、文化、衛生、體育、藝術、信息、中介、行政等現代服務業;以銀海大道為另一帶集聚加工制造、保稅物流業。三區:五象新區核心區、良慶經濟開發區、農業綜合開發區。四園:南寧國際綜合物流園、生物制藥園、有色金屬深加工工業園和電子信息(IT)產業園。五鎮: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和動力,以產業化為發展目標,以差異化、特色化為發展戰略,全力推進轄區五個鎮的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建設。
其中,五象新區核心區——以邕江為邊,五象嶺為界,五象大道為帶,集聚現代服務業,建設“城市新功能區”;良慶經濟開發區——以銀海大道、南(寧)北(海)高速公路為廊,以民營企業工業園、保稅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區、太安龍象工業集中區為節點,集聚加工制造、保稅物流和教育科研產業,打造“產業聚集區”;農業綜合開發區——以五鎮為依托,以村屯為腹地,培育發展產業化的農林水牧禽畜種養殖業、高新化的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市場化的農業綜合物流業、專業化的農業科技研發產業,人文化的觀光旅游業、城鎮化的農業房地產,并形成產業集群,建成“生態農業區”。
敢為天下先 打響經濟建設主戰場
作為良慶區經濟發展的引擎,良慶經濟開發區由原邕寧沿海經濟走廊開發區和南寧大沙田經濟開發區整合設立,規劃面積約265.4公頃,是南寧市通往北海、欽州、防城港的門戶和融入北部灣經濟圈的橋梁紐帶。目前,良慶經濟開發區形成的產業集群與北海、欽州、防城港的石油、鋼材、物流等主導產業及下游配套工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向東可積極承接泛珠三角地區工業產業轉移,向西又面向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廣闊市場,在環北部灣經濟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近年來由于開發區體制一直未能理順,再加上國家土地政策收緊,開發區工業園區存量土地不足,給開發區引進項目造成用地難題,對開發區進一步發展壯大產生了很大影響,使開發區放慢了本該繼續快速發展的步伐。
可是,在困難面前,良慶開發區人以敢為天下先的開創精神,依靠全新的管理體制、高效的運轉機制和良好的服務體系,變被動為主動,在困難中求突破,采用委托招商、叩門招商、網上招商、項目招商、以商招商等辦法,同時編制了平樂西片區、玉洞片區和太安龍象工業集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把一個個有實力的企業請進了開發區。一座以有色金屬、建材、制藥、機械、輕工、食品、飼料、房地產、特色休閑娛樂等現代產業群,組成了廣西開發建設規模最大的私營企業工業聚集區。
“這里是良慶區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和招商引資的重要窗口,目前已吸引了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香港、臺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投資興業。”良慶區區長孫志強介紹,按照規劃和功能定位,良慶經濟開發區將以工業開發為主,同時發展商貿物流、總部經濟等。將重點建設國際綜合保稅物流園、太安龍象工業集中區、IT產業物流園、制藥工業園、有色金屬加工園、建材工業園、機械工業園等。
據孫志強介紹,與五象新區建設對接,整合后的良慶經濟開發區猶如良慶區經濟騰飛的翅膀,是良慶區建區的基礎,是良慶區實施“工業反哺農業”戰略和拉動5個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證,更是良慶區經濟發展的希望和亮點。
變“危”為“機”多舉措推進“項目建設年”
在迎戰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良慶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沉著應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自治區黨委、南寧市委的決定,解放思想,攻堅克難,變“危”為“機”,全力拼搏,以各項有力措施促進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取得了全面長足進步。
據統計,2008年,良慶區實現GDP52億元,財政收入3.8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1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9.88億元,分別比2006年增加16.25億元、1.34億元、14.62億元、28.76億元。
今年以來,南寧市良慶區結合實際,以“項目建設年”活動為載體,以“服務企業年”為平臺,制訂了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的實施方案,提出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億元為目標任務,在城區內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形成服務企業新氣象。
據介紹,今年該城區列入“項目建設年”的重點建設項目100個,計劃總投資271.57億元;重點前期項目76個,計劃總投資70.5億元。城區表示,將做好有關項目審批、籌資、供地、規劃、評審等方面的協調服務工作,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縮短工作時限,提高行政效能,及時幫助項目業主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抓緊推進廣西體育中心、南寧保稅物流基地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的建設。
另外,良慶區繼續執行城區四家班子領導直接聯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推進和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制度,領導干部要親自督查指導,親自協調有關部門解決問題,形成領導干部個個肩上有重擔的局面。城區通過開展建立政銀企工作聯系機制、“行千里路,訪百家企”等活動,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聽取企業對政府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了解企業在項目實施和經營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和解決方案,推動企業發展。
據悉,作為南寧市東南地區進入市區和快速環道的主要通道,南寧大橋建設目前已進入最后收尾階段,預計將于今年9月底通車。五象新區路網建設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南寧大橋至五象大道段主車道、人行道鋪裝和路燈工程、綠化工程已全部完成,達到通車標準;隧道主體結構已完成。作為五象新區道路骨架網絡中的重要主干道,五象新區核心區1號路、3號路、6號路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1號路、6號路工程計劃將于9月30日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