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選擇ERP系統的參照標準及注意事項
2009-8-3 20: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并且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于我國的中小企業而言,他們面臨資金少、規模小、業務單一、員工素質不高,管理體系不規范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尋求信息化手段來幫助自己增強市場競爭力,希望借助先進的管理軟件來理順生產資源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中小企業進入成長期后,原有的管理模式將不再適應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企業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規范的管理,ERP的實施自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是,中小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有著自身的頑癥和特點,如何針對這些頑癥和特點來實施ERP,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提高成功率是每個中小企業主所關心的問題。
ERP應用是一項系統的綜合工程,它包括前期論證、選型、系統實施、系統驗收、二次開發等階段,其中,ERP選型即是開始也是難點。選型決定了整個ERP項目的方向。“只選對的,不選貴的”,這是中小企業選擇的準則。
一、中小企業選擇 ERP 依據分析
依據一: ERP 實施企業必須有準確定位。
ERP項目本質上是一個管理項目,而不是純粹的IT項目,它的導入和實施會涉及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對企業現有的管理模式、業務流程、作業方式和作業習慣進行系統整合,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為 不斷完善的主線。因此,在ERP項目選型之前,企業一定要對 ERP 項目作一個明確和準確的定位。一個正確的定位對項目選型乃至實施工作都可以起到極強的指導作用,直接影響ERP項目的效果。
依據二: ERP 上線時間必須明確。
在選型之初,企業要對自身現狀進行調查,了解企業的規模、人員素質、管理模式、信息化基礎等方面的情況,以明確信息化需求。中小企業具有一些共性,例如:管理基礎薄弱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都還需要不斷完善,企業的發展策略可能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資金投入有限,可融入資金的渠道相對較少;沒有相對規范的業務流程;信息化基礎薄弱,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投入的資金較少,有經驗的信息化建設人才更少。除此之外,不同企業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在分析現狀時必須明確這些特點,挖掘自身不同于他人的需求,將這些作為確定ERP項目是否上馬和確定系統類別及使用年限的重要依據。
依據三:將企業自身的發展規劃作為選型的依據。
中小企業一般比較關注企業的當前需求,比如一些急需改善的問題、急需提高的效率等。這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相當多數的企業忽略了企業長期的需求、今后可能出現的問題等,也就是說,對自身的信息化建設沒有一個通盤的考慮,哪里有洞哪里補。這樣做可能很快就見到了效益,而且只付出了比較小的成本,但是卻為以后的信息化建設留下了隱患。今后隨之而來的,可能是企業使用的系統越來越多,越來越雜,造成數據無法整體共享、系統重復建設等問題。
依據四:服務提供商的選擇。
選擇專注于某個行業的中小服務提供商,實際看重的是其背后的專業化服務團隊,在這個團隊中,包括了行業的管理咨詢專家、軟硬件工程技術人員等,他們能從專業的角度幫助用戶選型、分析、實施,乃至二次開發。因此,選擇有行業背景的中小服務提供商即可以滿足企業的實際業務需求又可以節省 ERP 項目成本。
依據五: ERP 項目實施預算是按時完成的關鍵。
確定預算范圍是決定選型廣度的基礎。由于中小企業可融入資金的渠道相對較少,因此,要注意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及ERP系統使用年限預期確定ERP項目預算框架,以保證項目順利進行。 ERP 項目除了實際購買軟件和支付實施顧問企業的費用外,還需要考慮到很多的人力資源相關成本,如用戶保證項目參與時間引起的加人情況、項目加班等一系列費用,這些都會對企業正常運營情況下的整體預算成本造成很大的壓力,因此,這些機動費用必須考慮在項目預算中。充足的預算是保證 ERP 項目按時完成的關鍵。
依據六: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溝通必須充分。
在選型前必須在企業中高層范圍內進行討論、確認。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大多中高層都是一個家族的成員,對于大項投資的金額、時間、回報率都是非常關注的,沒有大家的共識與參與,很容易導致選型成了單一的選價格,那就失去了投資ERP項目的意義。選型溝通的另一個重點要選擇 ERP 產品和企業適用性一定要有良好的對接,ERP產品要在企業中應用必須適合企業的管理流程、管理需求,相當一部分現有的軟件是不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這就需要進行流程再造,對于哪些管理流程需要調整和再造,也需要在選型前和管理層進行充分的溝通,取得一致意見,然后和服務提供商進行商榷,進行產品的升級或二次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