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行政區劃將適時調整 2012年形成大城市框架

2009-8-29 14: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按照2980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和980平方公里的中心主城區范圍,根據“一灣兩翼三帶”的空間布局,泉州將適時調整行政區劃,力爭至2012年形成大城市框架,至2015年基本確立海西現代化中心城市地位。 
  繼27日泉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則通過了《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昨日召開的泉州市政府第二次全體會議提出今年要重點突破,搶抓海西重大戰略機遇,用好用足國家、省優惠政策,大手筆制定實施一系列跨越式發展計劃,打造宜居宜業城市,適時調整行政區劃。
  爭取實現對臺空中直航
  當前,特別要按照“最開放、最優惠、最高效”的要求,力爭泉州臺商投資區早日獲批和政策疊加,高起點規劃開發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的洛秀組團,并打造若干個“海峽兩岸產業對接合作園區”,爭取到2012年在承接臺灣產業轉移上取得重大進展。
  同時,擴大對臺海上客貨運直航成果,爭取泉州晉江機場批準為對臺直航機場,把泉州打造成為海西東出西進的重要通道。
  生成一批投資超10億項目
  依托臺商投資區、泉州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載體,強化項目帶動,爭取每年生成實施一批投資超10億元、30億元、甚至超5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重大交通項目、重大能源項目,帶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拓展,促進基礎設施完善提升,以大項目帶動大投資,以大投資帶動大發展。
  提升高端服務業比重
  圍繞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主動對接國家產業振興規劃,迅速壯大石油化工、修船造船、裝備制造等重化產業規模,大力發展光伏電子、軟件服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積極促進傳統產業向研發、營銷、品牌等高端環節發展,不斷提升科技、金融、物流、咨詢信息、創意設計等高端服務業比重,加快推進海西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建設,促進泉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盡快設立泉州保稅港區
  港口要做大做強,統籌推進湄洲灣南岸港區、泉州灣中心港區及深滬灣、圍頭灣港區的規劃建設,繼續抓好一批深水泊位的開發建設。
  爭取盡快獲批設立泉州保稅港區,著力提升內貿集裝箱樞紐港地位,加快發展外貿集裝箱業務,不斷提高泉州港的貨物吞吐量。扶持發展航運、港口物流、集裝箱聯運、船貨代理等港口相關產業,提高港口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
  城東東海規劃商業網點 
  著力推進建設城東片區、東海片區商業網點,構建多業態商貿服務中心。
  將重點推進海峽西岸國際采購與區域物流中心、石湖港石材物流區、南安石材及糧食物流等13個商貿服務業重點項目盡快開工。
宜居城市離我們越來越近 
泉州全力提升六項指標:社會文明度 經濟富裕度 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度 生活便宜度 公共安全度 
  早報訊 (記者江曉媛 陳龍輝)根據建設部公布的《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城市是否宜居,主要從“社會文明度、經濟富裕度、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個方面進行評價。在昨日召開的全市城市與城鎮工作會議上,泉州如何融入海西,提升品位,化身創業型宜居城市成為主題。
  [組團] 打造宜居城市及宜居片區
  加快“一環一灣”建設步伐,有序推進晉江南岸綜合商務區及東海、城東、江南、北豐、洛秀、石湖等組團或片區的改造建設,全力在泉州灣打造一個宜居城市和一批宜居片區。
  [項目] 做好濱江環路等城建項目
  在城市規劃指導下,通過加快生成、布局、實施一批又一批重要的城建項目,帶動整個城市及各個片區快速發展。
  具體說,今年要突破抓好濱江環路及配套工程、城東市政道路、東海市政道路、東海隧道、泉州市南少林寺片區及周邊區域舊城改造工程、洛江萬虹市政道路拓改工程等48個城建項目,完成年度投資約50億元。
  [交通] 力爭2012年建成繞城高速
  盡快暢通環灣路網體系,加快泉州灣跨海通道、福廈鐵路新泉州站和泉州南站道路、泉州晉江機場快速路、東海至城東快速交通走廊“四大通道”的規劃建設,盡快啟動環泉州灣城市軌道交通或BRT(城市快速公交)規劃建設。
  力爭2012年建成繞城高速公路,構建城市快速交通網絡,全面拉開海灣型大城市骨架。深入開展中心市區交通綜合整治,加快環灣城市公交、出租車等交通資源整合,構建環泉州灣大公交、實現“同城效應”。
  [城鎮] 禁止零星用地零星審批
  加快完成鎮域鎮村體系規劃編制,強化鎮區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探索統一建設方式,城鎮規劃區內禁止辦理零星用地、零星建設審批手續,禁止分散建設用地指標和建設單門獨院住宅。有序推進農村危舊房和石結構房屋改造。
  推進城鎮住宅建設產業化,引導和鼓勵農民購買商品房,向居住小區集中。條件成熟的地區可依法成立城鎮建設開發公司和拆遷公司,也可引進房地產公司進行成片開發建設。要將小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設立專項指標。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實行土地掛鉤置換制度。
  建立健全小城鎮綜合執法體系,強化城鎮綜合執法管理。支持條件成熟的鎮改為街道辦事處。
  [生態] 完善“兩江”生態補償機制
  抓好城市的綠化、凈化、亮化、美化工作,鞏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加大清源山、紫帽山、大坪山、桃花山及濕地的保護、開發、利用,加強飲用水源保護與管理。
  深化近海水域、晉江和洛陽江流域污水治理,完善“兩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
  加強內溝河、噪聲和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加大城市污水處理廠收集管網建設力度,進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率。
  [公共服務] 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用好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平臺,抓好五大國家級科技示范工程、泉州軟件園及各類企業孵化器建設,加快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爭創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七連冠”,打造特色鮮明的區域創新體系。
  加快推進人力資源強市建設,發揮好7個博士后工作站載體,大力引進符合我市發展的高層次人才、柳絮人才和緊缺人才,促進各類高端人才向中心城市聚集,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的政策體系和良性機制。
  優化中心市區教育,支持華僑大學、泉州師院等高等學校發展。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泉州市第一醫院新院、福建醫大附屬第二醫院新院、泉州醫療中心及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步伐,不斷提高中心市區醫療服務水平。
  [行政執法] 啟動“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
  強化“大城市綜合執法”,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巡查,及時發現問題,提高城關綜合執法的及時率、到位率。完善城市管理聯席會議、審批報備和案件移送等制度。啟動“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實行定人員、定區域、定任務、定職責、定時限的“五定”工作責任制。
  ■背景
  中心城市成長史
  1978年,泉州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僅為6.7平方公里,30年后的2008年,昔日的“南北一條街,東西兩座塔,三個崗亭,四個辦事處”的沿海小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已經進入全省三大中心城市行列。在環泉州灣地區約占全市27.1%土地面積上,集中了全市68.5%的人口、82.6%的經濟總量,一座以中心城市為核心、次中心城市為骨干、重點城鎮為支撐的海灣型大城市已現雛形。
  2012年,泉州的大城市框架將基本形成,至2015年將基本確立海西現代化中心城市地位。根據預測,2030年中心城區將形成“一灣四區、多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常住城鎮人口規模約28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138.4萬人,流動人口約141.6萬人,建設用地規模約為279平方公里。屆時,泉州中心城區、晉江、石獅、惠安等將實現一體化發展,一個環灣型山水園林城市將呈現在泉州灣畔。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