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銅市急速調整 銅價將以區間整理為主
2009-8-29 0: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伴隨著美元指數跌破關鍵支撐位和國際原油價格升至10個月來新高,國內外銅市在急速調整后,多頭重拾信心,大有再創年內新高的趨勢,倫銅持倉量再度回到26萬余手的高位。對此,筆者認為,“國內經濟復蘇加快,外圍經濟體逐個見底”在銅價上已充分反映,流動性、通脹預期的炒作也開始降溫,在沒有重大利空或者利多消息面出臺的情況下,銅價將以區間整理為主。
進入傳統的7月消費淡季之后,銅價金融屬性明顯蓋過商品屬性,與美元指數之間的負相關特征成為影響銅價的核心因素之一,而美元的區間弱勢整理態勢也決定了未來銅價難以像上半年那樣走出單邊上揚行情。從美國經濟看,市場普遍認可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經濟活動總體向好的趨勢正在形成,一旦步入增長的軌道,市場就會樹立加息的預期,從而利好于美元。另一方面,雙赤字依然是美元的“克星”,美國經濟復蘇基礎并不穩定,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仍將繼續,加之二季度GDP數據顯示美國復蘇落后于歐洲日本,令美元大幅反彈的希望如曇花一現。
諸多經濟數據表明,通脹預期開始降溫。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期下降2.1%;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7月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終值月率和年率均下降0.7%。美國7月CPI降幅是自1950年以來最大,歐元區CPI也連續第2個月下降,且降幅遠大于此前預期,表明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離通脹尚遠。中國7月CPI和PPI雙雙為負,對通縮的擔憂大于通脹。因此,通脹一段時間內對大宗商品(包括銅在內)價格影響有所減弱。
供需方面,因套利貿易窗口的關閉和夏季需求的減緩,中國7月份精煉銅進口環比降低23%至29.2萬噸,增速明顯回落。另一方面,7月份國內銅下游消費增速也出現回落,7月份中國銅材產量同比增長12.2%,環比下降17.3%,上個月同比增幅為26.8%。滬銅庫存量持續增加,目前已經超過8萬噸,為2007年7月份以來最高水平,同樣反映了現貨消費較為疲弱。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最新公布數據表示,今年前5個月全球精煉銅的產量為742.5萬噸,同期消費總量為757.5萬噸,供給缺口為15萬噸,小于去年同期的18.3萬噸。
在美國經濟逐步見底而開始回暖之際,同屬發達經濟體的歐盟和日本等國經濟更是出現增長,宏觀經濟方面的不確定性在降低,基本金屬需求有望被逐步拉動,銅價長期看好。不過,7月份后的銅價反季節上漲,更多是流動性和通脹預期使然,目前國內銅價與本輪經濟危機發生前的價格已基本相當,顯然超出了市場預期。中國股市開始回調,流動性收縮的可能性在加大,銅價進一步上揚的空間有限,維持高位震蕩將是主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