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外溢效應”

2009-8-28 0: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8月15日,第八次中國-東盟經貿部長會議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會議傳來喜訊: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這標志著雙方在完成了貨物貿易談判、服務貿易談判之后,再次成功地完成了自貿區協議的主要談判 ——投資貿易談判。 
  中國-東盟自貿區將在2010年全面建成。屆時,它將創造一個擁有19億人口、近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4 .5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按人口算,這將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從經濟規模看,它是僅次于歐盟和北美自貿區的全球第三大自貿區。它也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貿區,將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產生示范作用。
  《投資協議》的簽署,將使中國-東盟自貿區不僅實現貿易自由化,而且還將朝著投資自由化的方向大大邁進,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將更加密切。這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它顯示了中國和東盟各國愿意同舟共濟,攜手抗擊金融危機,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為全球經濟復蘇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對中國來說,從短期看,東盟國家率先復蘇對中國出口轉暖有帶動作用。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東盟國家明年的經濟增長都將顯著好于發達經濟體。從最新數據看,中國對東盟出口的復蘇要略好于整體情況,中國對東盟的出口比重也一直在上升。從中期看,東盟經濟體的內生發展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這將對中國的出口構成拉動。從長期看,歐美是包括中國和東盟在內的東亞國家的主要市場,這次金融危機中東亞國家的外部市場都受到較大沖擊,加強區域內成員間的經濟合作,是實現區域內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
  此外,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還將逐漸改變國際貿易格局。目前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貿易摩擦較多,投資過于集中在美國。中國將經濟合作進一步轉向受益于貿易發展、投資需求大、更主動地維護全球化的新興市場,這種貿易格局和政策環境的變化值得關注。
  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選擇進行自由貿易談判的第一個地區就是作為整體的東盟,其戰略考慮遠遠多于經濟考慮。 
  從經濟合作來說,首先,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發展差距小,這些年來國際分工格局趨于穩定,中國與東盟的互補特征明顯。其次,在金融危機中,中國向東盟國家提供克服出口困難的外部市場,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第三,自貿協定簽訂所帶來的中國和東盟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有利于中國加快制度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與東盟的經濟合作也是中國周邊外交乃至整個對外經濟和政治戰略的一部分。事實證明,在過去8年進行自貿談判的過程中,中國和東盟的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經濟合作產生了政治上的“外溢”效應。上世紀90年代在東盟國家甚囂塵上的“ 中國威脅論”式微,“中國機遇論”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
  近年來,美國戰略界對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擴大憂心忡忡,認為布什前政府受困于反恐戰爭、伊拉克戰爭期間,中國利用“軟實力”悄悄進入東南亞,并主導了東亞地區合作,大有取代美國在該地區的傳統優勢和日本經濟影響的勢頭,他們多次提交報告敦促政府采取應對之策。日本加大對湄公河流域國家的經濟援助和投資力度,也有抗衡中國影響的考慮。而東盟迫切希望美國重視東南亞,也有平衡中國在本地區影響不斷擴大的心理。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后,實施戰略調整,加大對東南亞的戰略投入。7月底,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與東盟簽署文件,宣布美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并與湄公河下游國家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建立新型合作框架。這些舉動,牽制中國是重要考慮之一。
  但希拉里宣布“美國已重返東南亞”余音未消,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又上新臺階,這說明隨著雙方政治互信的增強,經濟合作的加深,東盟對中國的認識已不同于上世紀90年代,中國在維護亞太地區和平與繁榮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中國與東盟的關系不是一些外來因素可以輕易動搖的。特別是在目前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東盟對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抱有極大的期望,它最多是在中美之間推行“大國平衡”,而不可能完全倚重美國或日本。
  但是,隨著中國與東盟關系的不斷深化,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區域外大國也將紛紛加大對東盟的投入。可能出現的局面是,東南亞地區將上演“三國演義”或“四國”、“五國”演義。中國與東盟的關系也將面臨諸多挑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