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個頭”展望大未來
2009-8-28 0: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中下旬,在鄭州生產的海馬微型轎車將下線。”8月25日下午,海馬鄭州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新平告訴記者。
“河南造”轎車即將上路,讓河南乃至中國汽車界的目光聚焦鄭州東南。一座聚集著海馬、日產、宇通等整車生產企業的“汽車城”正在迅速崛起。開封主動為鄭州的整車生產企業配套,搭上了這趟產業發展快車。奇瑞選址開封的最新消息,讓開封汽車產業分量陡增。
鄭州新區1840平方公里土地上,除了汽車產業之外,物流、金融、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創意文化和食品加工七大產業集群也在逐漸形成。與此同時,一個國內罕見的客運網絡和貨運網絡正在加速建設,構建一個快進快出、大聚大散的現代交通體系。
鄭汴雙城之間的區域協同發展,交通這一先導產業與其他各個產業的協同發展,讓鄭汴新區成為未來河南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一個又一個聞香而至的“大個頭”企業,也擁有了一個可以想象的大未來。
汽車產業上演“雙城記”
海馬股份董事長景柱是開封市蘭考縣人,在外闖蕩20年后拼成海南首富,中國汽車界翹楚。如今,這位商界傳奇人物在河南廣為人知。
兩年多前,海馬高層頻頻考察河南,開封、鄭州同時大送“秋波”。明爭暗斗之后,海馬整車生產落戶鄭州,為海馬配套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入駐開封。資本逐利而往,鄉情滲透其間,圍繞著一個企業、一個產業演繹出的“雙城故事”,被業界津津樂道。
2007年8月,海馬鄭州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其第一工廠位于中牟,主要產品包括多用途乘用車、客車以及輕型載貨汽車,形成年產5萬輛的生產能力;第二工廠位于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產品為經濟型乘用車。
據介紹,海馬鄭州基地的總投資將達到80億元,設計產能為30萬輛整車和30萬臺發動機。一期工程將投入15億元,形成年產15萬輛轎車、15萬臺發動機以及11家零部件工業園的規模。預計2010年,鄭州基地的產能將和海南工廠持平。
海馬項目讓河南各界興奮——從此以后,汽車流通大省、汽車消費大省河南,將徹底擺脫沒有“河南造”轎車的尷尬和遺憾,并為河南成為汽車工業大省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海馬汽車目前共有各級供應商150多家,主要分布在江浙、西南、海南等地區。隨著鄭州15萬輛新工廠的建成,預計會有30家以上零部件生產企業就近建廠。遠期工程總產能將達到30萬輛,預計還將有20家以上零部件生產企業就近建廠。
開封搭上了這趟產業快車。7月18日,記者在開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內看到,已經有11家為海馬配套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家落戶,包括汽車座椅、保險杠、燈具、內飾、鈑金沖焊件、塑料件、汽車電器等,部分企業已經開始生產。海馬轎車在鄭州投產后,這里將是一片繁忙景象。
除了海馬汽車,鄭州日產也令人期待。它的第一工廠位于中牟,去年整車銷售約為5萬輛。第二工廠位于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設計產能為24萬輛。其中一期工程產能為12萬輛,預計明年5月建成投產。
此外,宇通、紅宇專用汽車、凱馬中重型載貨車等整車企業以及諸多汽車零部件企業,正在鄭州東南共同發力。
今年6月和7月,鄭州和開封相繼召開汽車產業專項規劃。鄭州的目標是到2015年,汽車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位于開封新區的開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已經升格為省級園區,其目標是到2015年,入駐企業達到50家以上,產值超過80億元,成為中原地區規模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
“鄭汴一體化發展,重要的是合理確定兩市產業發展方向,推動兩市產業互補和差異化發展。因此,在鄭州布局總裝線,在開封布局零部件基地,能有效避免兩市產業同構和惡性競爭,有利于
汽車零部件產業專業化、集群化發展,有利于推動鄭汴兩市經濟互補發展和一體化進程。”開封市市長周以忠說。
就在8月25日,汽車產業的鄭汴“雙城記”又有新進展。這一天,省委書記徐光春會見了奇瑞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尹同耀一行。這次會見上傳出的消息是,奇瑞將開封作為戰略布點城市,選址鄭汴產業帶杏花營組團,固定資產投資17.73億元,建設規模為年產20萬輛微型車、8萬輛輕卡及農業機械生產的基地。
八大產業集群添彩鄭州新區
汽車產業只是鄭州新區的一個亮點產業、潛力產業。鄭州新區的整體產業布局是怎樣的呢?
鄭州市委常委、鄭州新區管委會主任李柳身告訴記者,鄭州新區規劃的各個組團之間既突出特色又分工協作,未來將形成物流、金融、汽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創意文化和食品加工等八大產業集群。
據了解,鄭州新區的產業布局結構是這樣的——鄭東新區強化商務、商貿功能,作為區域級的服務中心;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白沙官渡產業集聚區著重發展科教、旅游休閑、環保產業;沿黃河發展生態、旅游產業;航空港發展臨空產業;東南部發展高效農業;隴海鐵路以南發展物流、工業。
這些區域的產業,或已有較好基礎,或正在快速發展。
幾年前,鄭東新區還是一座看不清未來的“空城”,如今已有30萬人口。
在這座現代化新城中,“總部經濟”蔚然生長。以金融行業為例,匯豐銀行、民生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河南分行、中國銀行河南分行等均已落戶鄭東新區CBD,幾乎所有銀行都在此處有分支機構。鄭商所以及招商證券等也在CBD“置家”。同時,河南省首家銷售收入超800億元的河南煤化工集團也將總部放在CBD,鄭州乃至河南本土一批企業如白象集團等,也已在此處搶得一席位置。國內知名企業如華為等,已經把研發中心搬到CBD。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10多年發展,迎來收獲旺季,“大個頭”項目紛至沓來。
3月18日,總投資15.3億元的鄭州煤機項目開工奠基,拉開了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開工20個超億元項目”的大幕。在整體經濟最為低迷的第一季度,該區“大開工、大建設、大發展”的熱鬧景象,有效提振了企業和公眾信心。總投資32億元的河南中煙鄭州新建卷煙廠項目、寶鋼汽車鋼板加工配送中心、益海嘉里糧油深加工等項目,可謂個頂個漂亮。
鄭汴產業帶之前因為土地問題,很多項目無法落地,但依然是資本青睞之地。截至今年上半年,鄭汴產業帶共簽約入駐項目42個,協議資金502億元。恒天汽車產業園、宇通產業園、紫光科技園3個國內500強項目簽約入駐。先期入駐項目建設勢頭良好,已經全面開工建設省委黨校、河南財專、新華保險等14個項目。
記者在鄭州新區對外招商項目庫中看到,百億裝備制造工業園、百億中煙工業園、百億食品工業園、百億電子信息產業園、百億保稅物流產業園、百億醫藥物流產業園等,正在無聲地訴說著鄭州新區的產業雄心。
四大特色園區生輝開封新區
開封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希望借開封新區建設良機,實現飛躍。
據了解,開封立足開封新區“復合型新城區”的發展定位,以開封的比較優勢為基礎,將著重突出六大產業發展,即企業研發基地和總部經濟服務中心;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特色傳統服務業;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優勢文化產業;生態休閑觀光農業。
開封新區的功能分區主要是以連霍高速公路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城市發展區和產業聚集區位于高速公路以南,用地面積216.7平方公里,分為商務核心區、教育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帶、現代制造業園區、高鐵服務區、綜合服務產業帶等。
“鄭汴一體化”戰略實施以來,各路資本爭相進入開封。如今,開封新區已經形成四大特色產業園區——一是省級空分特色產業園區。開封空分特色產業園區是全國三大空分產業聚集地之一。目前,已入駐空分及相關配套企業23家,主要形成以永煤開封空分、開元空分、黃河空分、東京空分四大龍頭企業為支撐的產業聚集群。預計到2015年,將建設成為產值超100億元,產業鏈條完整,產品門類齊全、特色突出,研發、生產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空分設備產業聚集區。
二是省級民營科技園區。開封民營科技園區占地3.95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駐各類企業42家。預計到2015年,入駐企業將達80家以上,產值達到100億元。
三是食品產業園區。開封食品產業園區目前已入駐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11家,泰國正大集團、北京匯源果汁等知名企業在園區聚集,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預計到2015年,入駐企業將達30家以上,產值達到80億元。
四是省級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開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目前已入駐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14家,初步形成了產業聚集。
嶄新城區和現代產業,正在強力帶動古老開封真正“開封”。
立體交通網托起“產業跑道”
自古以來,“通達,所以繁榮”。根據省委、省政府建設中原城市群的決策部署,鄭州新區正以交通建設為先導,打造集公路、鐵路、航空于一體的立體化交通體系,
將交通優勢迅速轉化成經濟發展優勢。
鐵路方面,鄭西客運專線、石武客運專線和鄭徐客運專線,形成我國第一個高速鐵路客運“十字”樞紐。它與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一起,在鄭州形成“雙十字形”鐵路樞紐。同時,依托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鄭州北站和全國三大客運站之一的鄭州客運站,發揮全國最大零擔貨物中轉站和集裝箱運輸基地的優勢,抓緊建設全國18個大型樞紐性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之一的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與規劃建設中的中南郵政物流集散中心等構成體系,形成新的鐵路貨運樞紐。
航空方面,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中國八大樞紐機場之一。從機場出發,兩個小時飛行半徑內,覆蓋了我國95%的經濟總量和98%的進出口總額。去年,新鄭國際機場發展增速全國第一。鄭州新區將繼續加強航空建設,到2010年,使機場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到2035年,使機場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7000萬人次和200萬噸,成為國家大型樞紐機場和國際貨運樞紐。
公路方面。依托京港澳高速、連霍高速兩大國家干線高速公路在鄭州新區交會的優勢,利用全省密集的高速公路網絡,大力建設公路快速交通圈,使以500公里為半徑的6小時貨運范圍輻射3.6億人口,以1000公里為半徑的12小時貨運范圍輻射7.9億人口,并實現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內完成放射性客流投送。同時,加緊建設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強化公海聯運功能,充分發揮新歐亞大陸橋咽喉路港的作用。
城際和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優先建設鄭州至開封、鄭州至新鄉、鄭州至焦作和鄭州至許昌等城市的軌道交通,打造“半個小時交通圈”和“一個小時交通圈”。同時,全長200多公里的鄭州市6條地鐵線形成“三橫兩縱一環”的網狀結構,完全建成后將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狀況。
省政府參事、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鄭泰森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鄭州新區正在構建的交通網絡,其交通種類之多、交通密度之大,在中國特大型城市中都不多見。而現代化交通方式集聚的地區,往往都是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金真說,交通運輸網絡一方面是相對獨立于經濟網絡的基礎性支撐網絡,另一方面也是經濟網絡的一個子網絡,只有區域經濟中的相關產業發展起來,交通運輸網絡才能實現最大價值。
以汽車產業為例。如果沒有汽車物流,產量就無法轉化成銷量。鄭州百萬輛汽車生產基地的夢想要想實現,離不開汽車物流的強力支撐。同樣,食品、裝備制造等諸多產業,都必須要在交通這一先導性產業托起的“產業跑道”上,才能跑得更快更好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