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國企業突圍國際貿易壁壘

2009-8-27 11: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日,澳大利亞海關及邊境保衛署首席執行官宣布正式終止對我國浙江金洲管道空心鋼管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這樁歷時5年的“雙反”調查案最終劃上句號,金洲管道在澳大利亞“雙反”調查案中贏得了零稅率。   不過,根據澳大利亞海關的裁定,除了金洲管道等少數幾家企業外,針對其他中國企業的反傾銷復審調查將繼續進行。
  “實踐證明,面對國際貿易壁壘,只有亮劍一搏,才有可能在博弈中獲勝。”軍人出身的金洲管道集團董事長俞錦方在接受中國企業報獨家采訪時如是說。
  金洲管道案例:一波三折艱難獲勝
  金洲管道的案例,在應對“雙反”調查中頗為典型。類似案件中,大部分企業或者消極應對,或者功敗垂成。
  俞錦方說:“遇到貿易摩擦、壁壘和其他障礙,可以說是正常和必然的,這說明你的競爭力在加強,對貿易國相關產業構成了壓力。”
  這場調查可追溯到2004年,彼時的金洲管道在國際市場上正春風得意。當年12月,澳大利亞開始針對金洲管道等中國企業生產的普通空心鋼管進行反傾銷調查,金洲普通空心鋼管出口商上海五礦和金洲管道聯合應訴。
  2005年2月,在詳盡數據和事實的基礎上,澳大利亞海關做出了“澳大利亞產業沒有受到損害”的無損害裁定,并終止了調查。
  澳大利亞國內企業不服裁決,分別于2005年4月、2006年6月提出行政復議和反傾銷調查。澳大利亞海關又對金洲管道進行了詳盡調查,但最終還是裁定金洲管道零稅率,而其他企業的稅率在2%—14%不等。
  但故事并未在此劃上終止符。澳大利亞相關企業不依不饒,于2008年底對金洲管道生產的普通空心鋼管提出了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合并調查請求,調查期間為2008年全年。
  面對“雙反”調查,金洲管道一方面配合澳方調查,并以事實為依據多次和調查官員溝通,主張該公司的出口未造成澳大利亞國內產業損害;另一方面通過澳大利亞律師加強抗辯,并聯合澳方部分進口商向有關部門陳述事實主張:“有些型號和規格產品,澳大利亞國內是無法生產的。”
  澳大利亞海關原計劃今年3月底前往金洲管道現場核查,但后者提交了大量數據和其他材料,證明其出口不存在傾銷,同時澳產業也并未受到沖擊。澳大利亞海關中國之行終被取消。
  今年6月,澳大利亞海關在大量事實和證據面前,認定在調查期間金洲管道產品對澳產業造成的損害是可忽略不計的,并終止了對金洲管道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金洲管道先后應對美國、歐盟、加拿大等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不僅沒有衰竭,反而信心更足,斗志更高。因為我們金洲管道在沖破國際貿易壁壘的過程中,不僅取得了經驗,更重要的是懂得怎樣才能屈敵之兵,在國際貿易中保護自己。”俞錦方說。
  和金洲管道一起贏得本輪勝利的,還有葫蘆島鋼管公司、衡水京華、青島祥興、山東富博、天津阿波羅等鋼管企業。 
  積極應訴:爭分奪秒全力以赴 
  “中國制造”因樹大招風而成為箭靶,鋼鐵、鞋、玩具、輪胎、鋁制品等中國出口優勢產品在海外屢遭限制。“去年中國遭遇反傾銷案占全球35%,連續14年第一;遭遇反補貼案占全球71%,連續3年第一”。 
  7月14日,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副局長劉丹陽介紹說,去年下半年中國遭遇反傾銷調查120起,比去年上半年增加26%,而今年1—6月已經有15個國家和地區向中國發起了60起貿易救濟調查(主要為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定產品保障措施,合稱“兩反兩保”),涉案金額高達82.76億美元,大大超過去年全年的金額總數。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梅表示:“以前最善于使用‘雙反’手段的是部分歐洲國家。不過,現在國際貿易摩擦已不僅是發達國家針對發展中國家,就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有愈演愈烈之勢。” 
  以金洲管道為例,在此之前相繼遭遇了來自澳大利亞、美國、歐盟、加拿大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由于國際貿易壁壘政策和市場需求萎縮,2008年金洲管道外銷占比下降到26.2%。 
  無論應訴勝敗與否,都會給中國企業帶來創傷。 
  俞錦方告訴記者:“反傾銷應訴工作是一項高風險且耗費龐大人力、物力的系統工程。我們詳細分析過,積極應訴代價巨大,但能為企業生存發展贏得權利和機會,心存僥幸或屈從壓力消極應付,只能痛失市場,斷送企業發展前景。” 
  “雙反”調查的故事,正在以相似的版本在其他領域上演。就在金洲管道等企業額手相慶時,廣東臺山金橋鋁業、臺澳鋁業、金潤鋁業等鋁型材生產企業和貿易企業被澳大利亞列入了 “雙反”調查名單,在各方支持下,8家企業均表示將積極應訴。 
  趙玉梅表示,此前國內企業在面對“雙反”調查時,像金洲管道和臺山鋁型材企業一樣積極應訴的并不多,大部分都選擇了消極應對,甚至都沒有認真去填寫調查問卷,其結果可想而知。 
  “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金洲管道企管部負責人深有體會地說,“反傾銷應訴周期長,時間性強,在規定限期內不能完成調查問卷,或者答卷出現重大錯誤,則意味著前功盡棄。因此,在應訴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并盡可能未雨綢繆。” 
  趙玉梅分析說,歐美國家由于自身工業利益集團相當強勢,對于政府決策影響力較大,澳大利亞政府則相對較弱,在國際貿易方面顯得更加開放,政府更加強調公眾利益,而非行業利益,這是中國企業在澳洲率先突圍的重要原因。 
  金洲管道認為,雖然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上來說,每個國家的“雙反”調查都是獨立而且不同的,澳洲的判決不會影響到其他國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阻止各國出現連鎖反應,削弱其他國家對中國再次提請“雙反”調查的動機。 
  化敵為友:不戰而屈人之兵 
  卸下這付壓在肩頭長達5年的重擔,俞錦方長吁一口氣,“個中滋味一言難盡”。 
  如何在國際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是俞錦方這幾年來一直在思考的課題。他說:“在制訂產品出口銷售政策和戰略時,就應考慮到反傾銷風險。企業產品出口的定價合理,不僅有利避免國外的反傾銷訴訟,也可以為應訴中取得零稅率奠定很好的基礎。” 
  這位“管道大王”向記者闡明了自己在實戰中總結出的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結構長期不平衡是不可持續的,我國長期以來依靠廉價勞動力優勢發展出口貿易的模式確實需要調整了。對企業來說,立足國內市場是根本,在國際市場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提升產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在走向國際化過程中,企業一定要從全局角度出發把握世界經濟發展、貨幣匯率、金融資本運行的態勢,了解基本的國際貿易法律體系,了解貿易國的經濟產業貿易政策等情況,方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俞錦方愿意同其他企業分享的應訴經驗,還包括聘請通曉反傾銷所在國相關法律、實踐經驗豐富、對中國國情比較熟悉、與當地反傾銷調查機構聯系密切的律師,建立一支有穩定的工作團隊或者應對小組,保證資料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積極配合調查官員的實地核查工作等。 
  實際上,在積極應對“雙反”調查的同時,俞錦方已經開始調整金洲管道的戰略重心,以求“不戰而勝”。 
  一方面,該公司調整了國際貿易策略,開拓非洲、阿拉伯、南美等新興市場,增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力圖實現出口地區多元化和出口產品高端化。 
  與此同時,該公司抓住中央4萬億元投資等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給焊管產品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今年上半年,金洲管道的鋼塑管銷量同比增長41%,鍍鋅管銷量同比增長12.6%。 
  對于俞錦方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總結,趙玉梅給予了充分肯定:“化敵為友,止戈為武。出口商應該和進口商充分溝通,讓他們告訴自己怎樣預防貿易壁壘。實際上,進口商也希望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而不希望提高關稅來增加自己的采購成本。” 
  “從這輪勝訴來看,中國企業在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時已經開始變得成熟,我們的律師和行業協會給予了更多通報和指導,這讓企業勝訴機會變大。”趙玉梅表示。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