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超市農業 創新產銷體系
2009-8-26 19: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主持人:本報記者鄭海
燕嘉賓:中國合作經濟學會常務顧問繆建平
繆建平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高級經濟師,青島農業大學合作社學院客座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中國城郊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合作經濟學會常務顧問。
長期從事農業發展與農村改革宏觀政策研究,參與有關重要農業文件、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的調研和起草工作。對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農業產業化經營及組織制度創新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
創建新型農業產銷體系,為農民增收致富建立一種長效機制,超市農業有很多的優越性,這就需要專業合作社來做好流通環節。真正現代的銷售模式應該是直銷,就是減少中間的環節,使生產者、消費者都得到實惠。
現代農業已經發展成為實行資源配置全球化的現代大農業,從國際流通趨勢看,超市已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載體。超市農業作為一種現代農業經營模式,是農產品在質量、品牌、市場競爭力等方面適應世界農產品銷售體系的重要標志,發展超市農業是提升農產品在世界市場零售終端競爭力的重要切入點,是引領現代農業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橋梁紐帶。因此,我們請來了國內第一個提出發展“超市農業”的農村合作經濟專家繆建平,解讀當今超市農業的發展態勢。
主持人:2007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用現代的產業體系提升農業,要用現代的經營形式推進農業,要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要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一直是“三農”問題的核心,您能否介紹一下現代的農業產業體系和現代的經營方式是怎樣的一個現狀?您是第一個提出“超市農業”概念的專家,這二者之間有關聯嗎?
繆建平:我國的農業食品加工和流通業現在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調整階段,現代商業的業態和分散經營的農戶很不對稱。農產品進入城市怎么銷售?現在連鎖超市、電子商務和新型的商業發展很快,而提供原料的農戶卻還是一家一戶,很不對稱。批量化、標準化和安全的商品一家一戶怎么拿得出來,產銷兩個環節中銷的環節,明顯是薄弱和滯后的。實際上我們一直在搞試點,從原料、科研、加工和銷售,一直到每個消費者,怎樣增強農產品的供應鏈,現代的農業產業體系,就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零售環節應當是整個產業鏈當中最重要的環節。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過湖北的農產品直接接觸超市的價格總量已經超過了20億人民幣,通過進入超市賣的收入多了3.7億元。因此我在北京郊區前幾年就推動研究一個理念叫超市農業,實際上就是探索現代的農業產業體系和產銷體系,主要是指優質農產品,如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通過標準化建設原料基地,組織生產,根據超市的經營業態要求進行分級、整理、包裝、儲運、配送,形成一個新型的農業產銷體系。
主持人:現在政府一直在強調食品安全問題,保證食品安全離不開專業化、標準化的技術流程和流通體系,超市是流通環節里一個重要的載體,您提出的“超市農業”是否可以理解為就是一種標準化農業?現代農業提倡的“安全、增效”是否可以在這一環節得到有效體現呢?
繆建平:是的!食品安全的品質保障離不開超市農業,創建新型農業產銷體系,為農民增收致富建立一種長效機制,超市農業有很多的優越性,這就需要專業合作社來做好流通環節。真正現代的銷售模式應該是直銷,就是減少中間的環節,使生產者、消費者都得到實惠。像北京從各種批發市場到零售商,再進入小菜場,中間要拿走零售價40%到50%。農民合作社的好處是跳過中間環節,直接進入賓館、機關、學校和工廠或超市,直接到消費者,這樣可以帶來四個方面的好處:一是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增加農民經營收入。二是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衛生安全水準,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三是整合生產要素,獲得規模效益。四是有利于城鎮居民享受到質優價廉的農產品,得到真正的實惠。最近我看到北京有些超市銷售的新鮮蔬菜和果品,質量很好,有些產品價格比農貿市場還低,很受消費者歡迎,原因就是實施了超市和農產品基地“產銷直掛”,而中間的載體就是農民專業合作社。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由于受環境和條件的制約,目前大部分農產品還處于一種粗放式管理階段,真正達到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發展超市農業您認為我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繆建平: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加強:一是農產品質量標準亟待完善。目前我們的農產品生產鏈條長,生產環境開放,不可控因素多,存在著生產、加工、儲藏、銷售等環節脫節的問題,無法建立完整的安全生產體系和實施措施,難以形成統一規范的產品質量認證標準。各個生產環節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農產品生產銷售的各道環節中,只要有一道環節不按標準操作,就會影響到農產品的最終品質。超市農業與傳統的農貿市場相比,更重視農產品的品質,由于質量無相關認證或是標準達不到要求,使得許多農產品難以進入超市銷售,制約了超市農業的發展。
二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農產品的品牌意識不強。由于受生產農戶分散經營、規模狹小、信息閉塞等因素的制約,不具備創品牌的意識和能力。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不大,在品牌的推廣和新品開發上也比較弱。農產品進超市銷售,具有品牌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一方面,品牌已成為優質農產品質量和特色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成為了消費者識別和購買優質農產品的主要依據,便于消費者形成品牌忠誠,進行重復購買。另一方面,品牌有利于超市對農產品進行質量跟蹤或重復訂貨。
三是農產品物流成本較高。一般說來,物流環節越多,中轉次數越多,損耗越高,浪費越大,物流成本也越高,農產品尤其是生鮮農產品物流具有時間性強、保鮮保質困難等特點,物流成本比一般農產品更高。從農民的田間到城市的消費者這個物流過程損耗率相當高,2003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的數字為30%,而同比國外先進國家的損耗則只有5%~7%左右。生鮮農產品須保鮮供應,物流配送、信
息技術和冷鏈設備成為超市生鮮經營的基礎設施。這些特點導致超市生鮮農產品比一般食品經營風險大、成本高,這也成為當前制約超市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主持人:您提出“超市農業”的概念后,有很多專家學者也在研究探討超市農業對現代農業的提升作用,那么超市農業有些什么特征呢?
繆建平:這個可以從三個方面看:一是超市農業在經營體制上從科研、生產、加工到銷售是個一體化的經營系統,是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垂直統合經營體系”,也可以說是一個大食品系統。二是從技術層面上看,超市農業是一個依托標準化支撐的生產經營系統,相當數量產品從初級產品到供應鏈是個冷鏈系統,產品的質量安全是一個可追溯系統。有專家分析,城鎮居民的食品消費支出中,易腐食品的消費已占超過50%。三是從農業產業組織制度層面看,由于產品下游與超市連鎖為主的現代商業業態相連接,生產初級產品的分散小規模農戶經營就很不適應,需要盡快提高整體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這種特殊性質的企業組織形式,可以使分散小規模經營農戶實現企業化經營,成為現代農業重要的載體。
主持人:農產品流通不同于其他商品流通,農業生產具有分散性和季節性等特點。而目前農村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經營,各地農產品企業雖多,但規模小、較分散,很難大批量、有規模地進入市場,難以滿足超市對農產品在品種、數量和時間上的連續性的要求,而超市農產品特別是生鮮品的銷售具有品種較多、大量采購、均衡供應、常年銷售等顯著特點,解決農超對接的矛盾是需要搭建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您剛才一直在強調超市農業是現代農業的推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發展超市農業的載體。今年又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兩周年,您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有何期待呢?
繆建平:專業合作社是一種新型的市場主體,職責就是在新農村建設中把專業的農戶聯合起來,組成專業合作社,成為廣大農民和市場之間重要的載體。它起到的是橋梁紐帶作用,實際上就是一個“敲門磚”,幫助農民敲開了財富的大門。專業合作社本身就是一個大學校,培養新農民也應該在合作社的載體中培養。從各地實際情況看,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大體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是起步階段;第二是規范化發展階段;第三是壯大經濟實力,做強做大階段。目前我們的合作社還處于起步階段,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任務還很艱巨,需要認真加強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加快專業合作社發展步伐。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決定”精神,努力實現中央提出的這個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