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三成貨代處于虧損經營
2009-8-24 11: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第2屆工作報告日前在北京公布,報告總結中透露,受國際貿易大幅下滑的影響,中國上半年進出口額同比下降23.6%,貿易運輸量的同比減少,加劇了國際貨代業的市場競爭,企業成本增加,相對收益率降低,近三成的貨代處于虧損、難以支撐的困境。
振興規劃有重要意義
該會對未來一屆工作提出多項建議,指出國務院適時地推出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把物流業納入十大振興產業之一,并把物流業視為各產業振興規劃順利實施的可靠保障和堅實后盾,這對貨代物流業加快產業升級、轉變增長方式、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國務院在加大以民生為基礎擴大內需的同時,出臺穩定外貿進出口的6項規定,經濟已企穩回升,但從國際貿易的趨勢看,雖然各國政府的救市舉措開始見效,但包括中國在內的進出口仍在低位運行,以貿易爭端引發關稅壁壘的保護主義抬頭,不確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對國際貨代物流業帶來的影響將會持續,為此有必要做好長期的準備,化危為機。
推廣信用評價成果
在介紹第2屆會務時,其中在推廣信用認證工作上已初步取得進展,總計評選出133家公司為AAA級,36家為AA級信用企業。為推廣信用評價成果,協會通過多種渠道,向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國外同行推介信用企業,并代為辦理美國保證金替換保險等事宜。
該協會在工作報告中提到在發揮服務行業的主導作用上,仍然受制頗多,如國際貨運代理業已經從傳統的港口代理關系逐步整合為與代理業相關的功能資源,包括海、陸、空運輸、倉儲、國際快遞、多式聯運、報關、報驗等,并以海內外網絡、信息系統支持成為供應鏈管理的組織者、設計者、運營商,但這些業務在中國現階段又分別歸屬諸多政府部門管理,職能交叉,規章沖突,把供應鏈的完整關系人為分解,對國際貨代業的發展增加了協調成本和運營中的不確定因素。
協會傾聽會員的反映,因為部門關系真正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太多,協會的公信力亟待加強。
二是協會應是行業企業的代表人,但代表性不夠,表現為貨代企業在商務部門的備案有19600多家,而入會企業包括團體會員所轄會員不足6000家,雖然入會的企業的經營規模占行業規模的70%以上,但入會比例占行業企業的數量不足30%!笜I必入會」的行業規則沒有得到遵從,協會推行行業自治的作用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