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供應鏈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2009-8-21 1: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對于大多數的企業來說,物流系統優化是其降低供應鏈運營總成本的最顯著的商機所在。但是,物流系統優化過程不僅要投入大量的資源,而且是一個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克服困難和精心管理的過程。本文將從物流模式的選擇和庫存成本的降低兩個方面,幫助機械制造企業提升物流管理能力。本文為《工程機械行業供應鏈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的第三篇——物流管理篇。
當前工程機械行業物流管理的幾種模式
通過對國內機械制造企業長期的研究,正略鈞策將國內工程機械制造企業的物流模式分為以下幾種:自營物流、專業物流、分包物流和混沌物流四類,而且每一種方式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
1. 自營物流。這類企業有獨立的運輸公司,公司負責產品的儲運,并建立有物流部,負責協調自營物流以及分包物流商。這種物流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其一,是半拉子工程,尚未實現內部物流管理從采購到生產、銷售等一體化的物流;其二,硬骨頭外扔,采購等上游物流肥美不外包,對外分包的物流板塊多是自己啃不了的骨頭,而且都集中在銷售物流這個單一環節上;其三,不長久,物流合作缺乏戰略意識,與物流企業缺乏共進退的戰略理念,難以抵御市場風險。
2. 專業物流。中國的專業工程機械物流目前多是分散經營,雖有中遠、中外運、中鐵特貨等幾家國有大件物流企業扛著專業服務的大旗,但市場占有率并不理想。這些行業龍頭,在湖南、陜西、遼寧等一些工程機械生產基地,還不敵擁有幾輛到十幾輛重卡的中小運輸公司的“土霸王”。當然,這種專業物流產業集中度不高,跟工程機械制造產業集中度不高有關。
3. 分包物流。如美國卡特彼勒、德國利勃海爾、韓國斗山等外資及合資工程機械制造企業。這類企業在中國瘦身經營,雖然卡特彼勒、利勃海爾等都有專業的物流公司,他們只設計物流方案,然后尋找中國物流合作伙伴按圖辦事。在這類物流模式中,生產企業憑借著信息化等手段,主抓管理成為供應鏈鏈主。不過由于其強勢的鏈主地位,本土物流分包商往往被動地接受苛刻的要求。
4. 混沌物流。相當一部分民營工程機械制造企業,他們既不能像國有企業那樣組建龐大的自營物流車隊,也不能如外資巨頭一般擁有供應鏈管理經驗,可以駕馭物流分包商,他們采用簡單分物流服務,業務管理顯得混沌無序。這種模式往往會帶來兩種負效應:其一,供應鏈整合能力較弱,影響整體物流效率,增加綜合物流成本;其二,不利于企業跨區域經營,一旦走出去,不穩定的供應鏈很容易拖累開拓市場的步伐。
當然,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已經意識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對現代物流理論的學習和對外國同行業知名企業的模仿,在物流網絡規劃、配送管理、庫存管理等物流領域取得一定的進步。但是仍然缺乏對物流管理更加全面的、科學的、合理的規劃和完善,而這些工作正是正略鈞策所擅長的。
哪種物流管理模式適合中國工程機械企業
未來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的競爭就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在全球采購、全球生產、全球銷售市場環境下,誰的物流戰車更快,誰的供應鏈管理更穩健,誰就可能占據市場主導。在這種情況下,物流模式的選擇十分重要。
正略鈞策認為,工程機械制造企業,無論民營還是國有,都需要適應物流社會化趨勢,應該把非核心的物流業務(例如采購、倉儲、運輸等物流環節)外包給專業物流企業,把核心競爭力放到新品研發等方面,促進企業物流的社會化,實現物流的一體化和專業化:(1)、選擇出色的工程機械物流企業,與之展開深入合作,建立全面的戰略發展關系,實現與客戶的共同發展。(2)、對部分自營物流已有相當規模,并且管理體制相對成熟的工程機械企業來說,也不妨堅持探索個性化物流模式的道路。因為即使是卡特彼勒這樣的洋巨頭,也擁有自營物流企業。這些企業和中國企業自營物流模式有相似之處,都服務于產品銷售,不一樣的是其自營物流公司已進化到供應鏈多環服務的整合階段,而我們的還是運輸、倉儲等環節的零散階段。(3)、那些已經建立相當規模的物流隊伍的國有或者民營工程機械企業,也可以效仿那些巨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但不讓肥水流走就得盤活,不然就可能變一潭死水或臭水。這就需要企業把自營物流沿供應鏈向上下游去延伸,挖掘一體化物流價值體系,并使物流企業成為整個公司供應鏈設計者,甚至成為整個產業鏈的鏈主。
可見,國內機械制造企業可以選擇多種物流方式,但這需要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特點做出準確判斷——什么樣的方式最適合企業當前的發展現況。
改善庫存管理
當前,工程機械制造企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流動資金占用比率較高,以2007年的數據為例說明:2007年流動資金平均占用量為主營業務收入的57%,年周轉1.75次。降低庫存有利于減少資產負擔和提高存貨周轉速度。存貨可用性的高周轉率意味著分布在存貨上的資金得到了有效的利用。這正是每個機械制造企業都在努力追求的效果,下面將分析企業改善庫存管理的方法。
第一、 正確確定庫存物料
一般來說,企業庫存管理模式可以分為拉動式(反應式)和推動式(計劃式)。選取哪種庫存管理模式,要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根據觀察,機械制造企業通常有以下的特點:
1. 有一定的客戶訂制產品,或者說有一定的非標準化產品;
2. 產品的單價較高,這種產品如果備大量的庫存對企業的資金流動會造成巨大的壓力;
3. 產品的流動性較慢;
從這些特點來看,機械行業適宜采用拉動式的庫存管理模式。
第二、 正確確定庫存物料
在確定庫存管理模式之后,對不同的產品要區別對待,分類管理,達到對不同的物料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正略鈞策建議使用ABC 分類法,將不同的物料進行分類管理。具體的做法是將庫存按占用資金的大小和銷售額的比例進行分類,占銷售額比例大的物料歸入的A類,比例稍低的歸B類,最低的物料歸入C類。這種分類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通過對重點的物料的嚴格控制,在整體提高企業交貨水平的基礎之上,降低企業的庫存水平,同時又適當照顧一般的物料。通過對不同的庫存物料進行分類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整體庫存水平,從而降低庫存的成本。
第三、 減少不可用庫存
雖然很多時候庫存是必須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庫存都能隨時發揮其作用來滿足生產或交貨的需要,或者說這些庫存在一定的時間內是不能用的,降低庫存成本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盡可能地降低這些不可用庫存的量。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在途庫存、預留庫存(可交貨的訂單因其它方面的原因而不能交貨)、淤滯(滯銷)庫存、在制品或者是待檢品都是不可用的庫存。庫存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提高可用庫存占庫存總量的比例。我們給機械制造型企業提出以下的途徑來減少不可用庫存:
1. 減少“在途庫存”。縮短交貨運輸時間:從供應商到企業的這段距離的運輸時間應盡可能地縮短,先需要根據產品的特性(價格、體積重量等)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對這段時間的管理會大大影響企業的在途庫存量。一般來說,價格高而且體積重量較小的產品會優先選擇空運,反之則海運為常用的運輸方式。但是合適的運輸方式是要通過仔細比較運輸時間的縮短對庫存乃至庫存成本的影響以及運輸費用的影響而做出選擇的,否則將不能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
選擇合適的交貨和付款方式,也是降低庫存成本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國際采購中。從貨物離開供應商的工廠,到實際抵達企業的倉庫,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和不同的場所,在這個過程中,貨物的所有權越晚交與企業,付款的期限越長,則企業所需承擔的風險和費用也就越小。選擇正確的廠址,企業離開供應商或者客戶的距離會影響其庫存的水平,距離越短,交貨時間越短,庫存量相應也可以降低。
2. 減少預留庫存。控制訂單的整批交貨:整批交貨的訂單對客戶來說可以大大降低其庫存的水平,但是對供貨方來說卻是不小的壓力,所以企業對此類訂單必須要嚴格控制,在確實需要的情況下,才能向客戶提供整批銷售部、財務部及客戶之間的溝通,以消除因付款、客戶項目延期等原因造成的預留庫存。
3. 減少在制庫存。通過優化生產線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生產節拍,縮短貨物在特產過程中運輸路線來降低在制品的庫存,通過加快產品檢測來降低待檢品的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