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軍事物流:向現代化大進軍

2009-8-2 11:2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柴鳳偉
編 者 按
    明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2周年的盛大節日。在這里,我們向人民子弟兵表示節日的熱烈祝賀。200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在建軍82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崢嶸歲月里,人民軍隊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向現代化邁進。與此同時,軍事物流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在這個不平凡的日子里,本報今天刊登大型報道: 《軍事物流:向現代化大進軍》,以饗讀者。
    軍事物流是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服從服務于戰略計劃和戰術行動,也對戰爭勝負起著制約作用。新中國成立60年來,人民軍隊在建軍實踐中,將馬列主義基本原則同革命戰爭和軍隊建設特點相結合,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物流工作。
艱 苦 奮 斗
    從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可以說是我國軍事物流的萌動階段。在這一階段,軍事物流主要表現為人力化、騾馬化,機械化程度極其低下,這從炊事車的發展可見一斑。1952年我國研制的是馬拉炊事車,1978年才研制炊事掛車和自行式炊事車。而我國1956年才在前蘇聯的援助下造出第一臺解放牌載貨卡車,并由此開始了運輸車的國產化之路。
    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典型的現代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沿用過去國內作戰的后勤保障辦法,已不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志愿軍后勤很快創造了劃區供應與建制供應相結合的體制,建成兵站運輸網的有效模式,實現了我軍后勤史上一次重大飛躍。
    大規模戰爭結束后,我軍著手進行正規化建設,各級后勤繼承和發揚革命戰爭年代的優良傳統,總結歷次革命戰爭特別是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全面開展后勤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隨著人民空軍和人民海軍的建立發展,我軍后勤由過去單一的陸軍后勤,轉變為陸、海、空軍和導彈部隊等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后勤;由過去組織經費物資和衛生保障,轉變為組織多種專業勤務的綜合保障;由過去較為簡陋的保障指揮手段,轉變為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手段;由過去主要組織后勤供應,轉變為既要組織后勤供應又要指揮后方防衛戰斗。同時,大力開展科學研究,通過軍事醫學、后勤技術裝備和后勤學術等研究,創新后勤保障手段,創建了戰略后方基地,建立平戰結合的供應體制。這些重大改革,為建設現代化后勤奠定了堅實基礎。
體 制 改 革
    1978年以后,中央軍委曾先后多次提出有關后勤體制改革的原則和要求。特別是1983年,總參、總后聯合組織在濟南軍區進行了后勤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和研究。1985年5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作出了決定:軍隊進行體制改革,精簡整編,裁軍100萬。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處于戰略縱深的后方倉庫統歸總后勤部直接管理,組建了負責領導和管理戰略倉庫的基地指揮部,擔負戰略物資支援任務;軍區 (軍兵種)負責管理戰役物資儲備,擔負戰役物資支援保障任務;而集團軍 (省軍區)以下部隊負責管理戰術物資儲備,負責戰術物資保障任務。從而明確構建了戰略、戰役、戰術三級供應體制,形成了三級銜接的物流體系。海軍系統在整編中撤銷了艦隊后勤部,物流供應體制由原來的四級保障,改為海軍、基地、部隊三級保障體制,從而大大縮短了對海上主要作戰部隊的物流保障距離和時限,提高了物流效率。與此同時,按照建制保障與劃區保障相結合、統供與專供相結合的原則,在陸、海、空物流機構和設施不改變隸屬關系的前提下,在較大范圍內展開了物資代供、傷兵員相互代醫、通用裝備相互代修的試點工作,初步打破了條塊分割的物流格局。這種以 “三代”為主要特色的改革舉措,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軍事物流體制的現代化建設。
    經過長達10年 (1990年~1999年)的實踐,軍事物流體制改革工作不斷深化,取得了明顯的收效,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2000年,中央軍委作出決策,全面推行聯勤體制,使我國軍事物流建設跨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2001年,聯勤保障不斷深化,在運行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發現新問題,認真解決新矛盾,通用物資的保障取得了重大突破,專用物資的供應也得到了顯著加強,物流體制改革初戰告捷。
    2004年,中央軍委決定,進一步深化聯勤保障體制改革,從這年的7月1日起,在濟南戰區啟動大聯勤試點體制。大聯勤體制突破現行聯勤保障模式,建立聯勤機構三軍合編、保障實體統管共用、通專保障統一組織的大物流系統。大聯勤的實施優化了軍事物流的運行機制和組織機制,為現代物流最新理念和技術的應用破除了體制和機制障礙,有利于軍事物流各環節的有機融合、流程的進一步優化,從而不斷提高軍事物流的效益、程度和靈敏性。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大聯勤為特色的我軍軍事物流體制,經受住了大地震的嚴峻考驗。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軍隊后勤短時間內向災區輸送10多萬兵力、數十萬噸物資及大量裝備器材,派出200多支醫療、防疫隊和油料、供水、工程保障隊,彰顯出我軍后勤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堅強意志和強大的綜合保障能力。
管 理 創 新
    在推進軍事物流體制改革的同時,軍事物流管理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這一時期,改革開放大潮沖擊著我軍物流管理領域,國內外先進管理思想不斷涌入。1978年以來,目標管理率先闖入軍事物流系統,各級后勤機關和部隊,以及倉庫、院校都相繼推行目標管理制度。為探索出與目標管理相適應的管理手段,全軍物流系統改革了原來單一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形成了行政手段、經濟手段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綜合管理方法。軍事物流管理系統,既保留并發揚了我軍光榮傳統,深入細致地做好各級人員的思想工作,又輔之以經濟激勵的方法,表彰先進、鞭策落后,使目標管理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呈現出你追我趕爭上游的蓬勃局面。這是物流管理領域的深刻變革。
    2001年是我軍物流管理發生變革的重要一年,全軍軍械后方倉庫統一歸口司令部門管理,總后勤部召開了全軍軍械倉庫安全工作專家會議,專門研究制定了倉庫防爆、防火、防雷、防電等系列規定,從根本上強化了倉儲安全管理。同時,向有關科研部門下達了 《倉儲工程》的開發研制任務,即倉庫管理機制研究、倉庫規范化管理標準及倉儲物資可視化系統。同一年,濟南軍區裝備部某汽車材料倉庫,在物流管理中應用二維條形碼技術,改進了物流作業程序,提高了作業效率;該倉庫還運用定性分析與量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全庫的業務管理進行了統籌規劃,制定了智能倉庫管理建設方案,運行以來取得明顯效益。此后,許多倉庫在應用車材庫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又深入研究,結合本倉庫的特點,構建了以信息管理為主要特點的自動化管理新系統,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又鍛煉了物流人才隊伍,還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2004年,我軍物流信息化建設又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一是在充分鞏固原有建設成果的基礎上,軍事物流信息化建設進入了系統集合階段,行業性的系統整合已初見成效;二是軍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取得了新成果,倉庫管理公用物流平臺、航空器材管理系統等的相繼頒發、推廣使用和不斷優化,為全軍統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奠定了基礎;三是信息化建設的試點成果走向實用,服務于電子商務和電子交易的采購信息平臺也聯網成功,并在軍地采購中得到應用;四是物流信息技術,尤其是以條碼和射頻技術為核心的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層次不斷延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有力地促進了物流信息處理、采集的速度、效率和準確性。
    在軍地物流一體化方面,也更加廣泛深入。軍地物流聯合發展的理念首現于1997年,此后,軍地物流一體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嘗試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此外,軍事物流教育也得到大幅提升。1984年1月,后勤學院成立了全軍第一個倉庫教研室,承擔全軍倉庫領導干部的輪、培訓任務。1994年初,后勤指揮學院王宗喜教授創編出版 《軍事物流概論》一書,填補了軍事物流理論的一項空白,標志著軍事物流理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000年,王宗喜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完成的 《軍事物流理論及其應用》,榮獲寶供物流理論創新一等獎。2001年,由后勤指揮學院發起,與北方交大、北京商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和北京物資學院聯合發展物流教育,相互協作,共育物流高級人才,取得了顯著成績。
全 面 建 設
    2007年,中央軍委頒發 《全面建設現代后勤綱要》 (以下稱 《綱要》),提出了全面建設現代后勤要重點構建的12個體系,并正式提出 “軍事物流”,標志著我國軍事物流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
    《綱要》提出的12個體系是:三軍一體的后勤指揮體系,結構合理的后勤力量體系,高效順暢的聯勤運行體系,更廣范圍的社會化保障體系,快捷靈敏的后勤動員體系,軍民結合的軍事物流體系,復合發展的后勤裝備體系,綜合集成的信息網絡體系,功能完備的保障設施體系,科學民主的后勤決策體系,完善配套的法規和標準體系,嚴格規范的管理監督體系。
    按照 《綱要》制定的目標,2010年,全面建設現代后勤要取得階段性成效,完善與聯合作戰、聯合訓練相適應的聯勤保障體系,基本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后勤保障方式,建成具有較高機械化程度和一定信息化水平的新一代后勤裝備體系,初步建立集供應、消耗、管理于一體的后勤保障標準制度,全面具備軍事斗爭后勤保障能力;到2020年,全面建設現代后勤任務將基本完成,形成體現中國特色、符合現代軍隊建設規律、適應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要求的科學的保障體制、保障方式、保障手段和管理模式,整體提高后勤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能力,為建設信息化后勤、保障打贏信息化戰爭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全面建設現代后勤的戰略目標和各項任務已經部署。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經過艱苦努力,我軍后勤的保障體制、指揮體系、力量結構、裝備水平、信息化程度、動員機制、戰場設施、標準制度體系、供應管理水平等領域,都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