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鋼“三步曲”奏出新優勢
2009-8-2 11:0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資料顯示,今年1~6月份,全球不銹鋼產量(不含中國)下滑了近40%,國外不銹鋼巨頭開工率僅維持在40%~50%。然而,記者在太鋼看到的卻是生機盎然的景象:今年1~6月份,不銹鋼產量完成預算目標的53.24%,不銹鋼銷量同比增長20.16%。隨著不銹鋼等重點品種產銷量的加大,效益逐月攀高,5月份扭虧為盈;6月份盈利1.58億元,為去年8月份以來最好的一個月。
太鋼人直面危機,以“三步曲”化解了鋼材市場尤其是不銹鋼市場價格持續低迷所帶來的數十億元的影響,大踏步走出危機的陰影。
■第一步:優化品種結構、拓展新市場
太鋼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緊緊跟蹤行業重大工程項目的規劃和實施,超前掌握市場和客戶需要,加大重點品種的市場開發力度。上半年優化品種結構增效2.21億元。
裝備、技術、工藝的優勢是走向市場的利器。太鋼發揮產銷研組織功能,及時調整品種結構,大力開發市場有需求、附加值高、效益好的產品。今年上半年,太鋼400系不銹鋼銷量同比增長10.44%;薄規格不銹鋼冷軋板產量同比增長1.08倍,比去年一年的產量還多9.77%;深沖系列不銹鋼產量同比增長2.58倍,比去年總產量增長45.67%;不銹鋼BA板產量同比增長1.69倍,比去年總量增長1.04倍。上半年累計向西氣東輸二線供應高等級管線鋼24萬噸,石油套管鋼同比增長了1.21倍,為行業之首。
以技術創新為支撐,開拓新領域,填補空白,實現彎道超越。上半年,太鋼開發的雙相鋼首次應用于換熱器、核電行業,耐熱鋼中板首次供入國內知名鍋爐廠家,海底電纜用不銹鋼盤條首次批量供貨。不銹鋼T4003首次出口澳大利亞;電梯、電氣柜、汽車油箱等領域用不銹鋼新產品開發取得了新突破。高牌號無取向硅鋼產品進入百萬發電機組,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水平,打破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9Ni鋼中標中石油如東、大連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簽訂供貨合同1.2萬噸。
新開發高強度結構鋼、耐熱鋼以及高磁感、低鐵損硅鋼開發量大幅度超過了月均預算水平,批量供應市場。高強度鋼材在工程機械、煤礦機械、起重機械等行業的應用也有了新突破。
■第二步:讓節能減排成為新的發展方式和效益增長點
危機下的太鋼,綠色轉型的步伐更加堅定而自信。
2009年,在太鋼預算的總盤子中,節能減排分量很重。投資15.8億元建設的燒結余熱回收、冷軋廢混酸再生、中水回用、礦渣超細粉等8個節能環保項目緊鑼密鼓地推進。
焦爐煤氣脫硫制酸、4350立方米高爐干法除塵、高爐煤氣余壓發電、高爐煤氣聯合循環發電、飽和蒸汽發電、生活水處理、鋼渣處理、粉煤灰加氣砼及蒸壓粉標磚生產等一批重點工程快速達產達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今年上半年與去年水平相比,噸鋼綜合能耗、萬元產值能耗、噸鋼耗新水均創出新水平,居行業第一。噸鋼化學需氧量、煙粉塵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大幅度下降,保持行業先進水平。
4350立方米高爐和二煉鋼北區1號轉爐在“全國重點大型耗能鋼鐵生產設備節能降耗對標競賽”中獲“優勝爐”稱號,并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今年上半年,太鋼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91億元。
在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上,胡錦濤總書記親臨山西展臺,對太鋼節能減排項目給予高度評價;溫家寶、習近平考察太鋼,對太鋼綠色發展成果稱贊不已。
今后三年,太鋼將新增投資48億元,完成33個節能環保重點工程項目。項目投運后,太鋼節能減排各項指標將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冶金行業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示范工廠。
■第三步:推行精益管理,向變革要效益
“把每一噸資源都變成合同”!“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有故障的時候就是積累經驗的時候”!“不拋棄,不放棄”!這一句句來自職工的格言和警句,顯示出危機下太鋼人的堅強。
在太鋼東山石灰石礦,一進口設備發生故障,按常規須外委檢修。檢修費用不說,周期還長。礦上有著數十年工作經驗的岳師傅主動挑戰,與礦上最好的焊工、鉗工三個人組成攻關團隊,向洋設備開刀,節約23萬元。國外專家到后連連豎起大拇指:“你們真行”!
面對資源類產品價格波動的不利影響,太鋼礦山系統大力推進全員挖潛降本增效,通過增加產量、降低各類定額消耗、降低制造費用和能耗等,上半年挖潛增效1.06億元。
在二煉鋼的連鑄生產過程中,生產過程中多年使用的一個與取樣勺差不多的撈渣扒工具,經過一線職工的革新,延長了使用壽命,節約了材料,降低費用50%以上,每年可節省近10萬元。
在太鋼,我們看到一份文件規定:去北京出差,一律乘動車組?少F的是,這一規定出自動車組正式開行日期之前。太鋼人就這樣未雨綢繆,尋找著一切壓縮費用的機會。上半年,太鋼費用支出同比降低了33%,僅此一項就增效9.03億元。
危機推動著改革的深化。車改是一個老話題,更是一個難題。太鋼人以少有的高效率、高透明度,完成了廠處干部公務用車改革,先后拍賣汽車335輛,成交額比評估價增值450萬元,節約管理運行費用2000多萬元。太鋼的車改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廣受稱贊。
太鋼的經營分析報告顯示:上半年,太鋼累計挖潛增效24.56億元,其中采購成本降低增效3.63億元、優化原料結構增效3.41億元,提高技術經濟指標增效3.51億元……,有效緩解了市場不利因素的沖擊。
這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太鋼推行的精益管理。豐田式的持續改進成了太鋼全員的追求。用一位員工的話來說,“人還是那些人,設備還是那些設備,是推行精益管理改變了人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
從今年3月起,《太鋼日報》在頭版開辟了一個吸人眼球的小欄目——“降本增效招招鮮”,展示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挖潛降本增效的事例。危機下的太鋼人更加精明,危機中提升能力不再是空話。
推進EVA提升工程,持續深化6σ、JIT、TPM、5S等先進理念和方法;月度經營分析會、創新提效會、管控體系、績效考評、全面風險管理、全面預算管理、重要財務崗位定期輪換制……這些都有力推動了精益管理。
在危機中強大起來的太鋼,將更加滿懷信心地大踏步走向希望,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