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自貿區將改變世界貿易格局
2009-8-18 13: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貨物、服務貿易協議和投資協議的相繼簽訂,使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為一個高質量的貿易區,不僅實現了貿易自由化,而且朝著投資自由化方向大大邁進。作為發展中國家之間最大的一個自貿區,將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產生示范作用。 第八次中國—東盟經貿部長會議15日在泰國曼谷舉行,雙方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這標志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主要談判已經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將如期在2010年建成。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不僅使雙方貿易互補共贏,而且將逐漸改變國際貿易格局。
抵御危機 共克時艱
“中國和東盟簽署的貿易協議以及最近的投資協議,是中國和東盟在加強經濟合作在制度方面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特別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更凸顯出重要意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據悉,2002年中國與東盟啟動自貿區談判,在2004年和2007年分別簽署了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和《服務貿易協議》。
趙晉平表示,長期以來歐美市場是東亞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和東盟的主要市場,這次金融危機中這些國家的外部市場受到的沖擊都非常大,危機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提高區域內的貿易水平,加強區域內成員之間的經濟相互友好關系。這不僅僅是對短期金融危機沖擊的應對措施,長期來看也是加強區域合作尤其是實現區域內經濟穩定合作的一個戰略舉措。
歐美市場占中國外貿比重30%—45%,而東盟只占中國外貿比重的7%,隨著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關系的建立,雙方相互間的投資、貿易都會上升,作為貿易伙伴的地位和作用也會提升。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非研究部主任徐長文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中國和東盟自貿區原來是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現在是簽署投資協定。這幾年雙方貿易、投資發展得都很快,2001年我們和東盟的貿易只有416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達880億美元,半年就超過2001年的一倍以上,這還會急劇擴大,可以看到簽訂協定給雙方帶來的巨大利益。”
中國—東盟自貿區涉及19億人,國內生產總值接近6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約4.5萬億美元,作為發展中國家之間最大的一個貿易區,它的影響不僅僅是有助于加強中國和東盟的貿易往來,對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有示范作用。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區,不僅僅是限制在貨物貿易。貨物、服務貿易協議和投資協議的簽訂使它成為一個高質量的貿易區,不僅實現了貿易自由化,而且朝著投資自由化方向大大邁進。”趙晉平說。
此外,“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東盟許多國家愿意用人民幣來進行貿易結算,特別是越南、老撾等國和中國進行邊境貿易時。”徐長文表示。
互利共贏 大于競爭
“中國和東盟之間既有競爭的一面又有互補的一面,從競爭的關系來看,對外出口的依存度相對比較高,而且歐美是他們的主要市場,不排除在歐美及其他發達經濟體市場中,這兩個經濟體的商品有競爭關系;另外在吸引投資方面,兩者都采取吸引外資的政策。”趙晉平說。
但他表示,雙方的互補遠遠超過競爭,互補是主流。在貿易方面,雙方在很多領域形成了跨境分工合作機制,而且形成了產業鏈。比如,中國生產的零部件進入東盟組合然后進入發達國家,或者東盟生產的零部件進入中國加工后進入發達國家,分工合作是非常緊密的。自由貿易區進一步深化了產業分工,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往來非常便捷,深化了分工合作。
從商品角度來說,趙晉平認為,中國和東盟的商品貿易互補表現比較明顯。中國有一些有比較優勢的商品,比如一些機電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提高。對東盟來說,水果等農產品有比較優勢,石油能源產品也有優勢。而且中國目前對東盟貿易是逆差,對東盟來說,自由貿易關系的建立,尤其關稅的降低,將使東盟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進一步放大和加強雙方的互補關系。
此外,趙晉平表示,從投資領域來看,中國的外資中東盟所占比重較高,通過投資從產業鏈條方面加強了雙方的經濟關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同時,中國的對外投資增長也比較快,今后東盟將是中國投資的一個重要目的地,特別是涉及到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源開發等,這對雙方來說是互補雙贏的。
“機遇大于挑戰,互補大大超過競爭,如果合作不僅限于地區范圍內,而是共同參與國際競爭,雙方互補互利雙贏的效果會更加明顯。”趙晉平說。
逐漸改變國際貿易格局
“從國際貿易格局來看,過去人們認為亞洲的貿易方式是,從發達國家進口零部件進行加工,然后把產品出口到發達國家,以后這種格局將發生變化。”趙晉平表示。
歐元區內的貿易占其整個貿易比重的60%左右,而中國和東盟的區域內貿易只占20%—30%,中國和東盟長期依賴外部市場,更容易受到外部危機的沖擊。趙晉平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建立,可以使區域內貿易比重增加,有助于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程度和保持貿易經濟的長期穩定。
此外,“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尤其是簽署了投資協議,一旦貿易自由化,外部向這個區域內的任何地方投資就會便利化,市場的擴大帶動投資增長的作用就會發揮出來,更多的資本將流向這個自由貿易區。”趙晉平說。
對此,趙晉平拿最近臺灣很多投資者增加在廣西投資來舉例,“這些投資者就是想借助10加1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市場規模擴大的機遇,在廣西既能保證面向中國大陸又能面向東南亞市場,空間和獲利機會都會增加。”
不僅如此,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也將改變亞洲的貿易格局。“拿中國和東盟、日本的貿易做比較,之前幾年,中國每年和東盟的貿易額都比和日本的貿易額差五六百億美元,但2007—2008年,這個差距縮小到二三百億美元,2007年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額是2025億美元,和日本的是2360億美元,2008年和東盟的貿易額是2300多億美元,而和日本是2600多億美元,中間差了三百多億美元,這樣發展三五年,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額就有可能超過和日本的貿易額。”徐長文說。
據了解,截至2008年年底,東盟對華投資累計達520億美元。中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對東盟的投資也出現了快速增長態勢。2008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達21.8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25%。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把東盟國家作為主要的投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