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遼寧沿海經濟帶,大連如何成為引領“先鋒”?

2009-8-17 21:1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8月17日,中共大連市委十屆七次全會上,市委書記夏德仁作了《貫徹國家戰略,提升核心地位,進一步開創大連科學發展新局面》的報告。在這個長達27頁的工作報告中,有1/3的篇幅是講述大連如何擔負起遼寧沿海經濟帶大開發、大開放的歷史責任的。這部分報告內容雖然只涉及一個數字,但它卻用170個字言簡意賅地概括了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大連的發展戰略,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強化核心地位和龍頭作用,著力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著力構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聚集區,加快全域城市化進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打造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發揮科學發展的示范作用,促進以大連為核心的遼寧沿海經濟帶成為我國新的重要增長極。
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大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大連興,則遼寧興;遼寧興,則東北興。遼寧省委強調,在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過程里,突破大連的發展是關鍵。
如何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創新區域管理體制,謀劃大連科學發展藍圖?報告做了詳盡的闡釋:
 

加快“三個中心”建設,關鍵在于形成開放型的現代服務業體系。要重點發展金融業、物流業、商貿業、旅游業、會展業、信息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引進功能性服務機構,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增強現代服務業對提升城市功能的基礎性作用,使其成為我市發展的主導產業和最大的支柱產業。
腹地+中轉 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務必在航運中心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加快建設腹地型與中轉型相結合的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推進大窯灣北岸碼頭和能源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現代集疏運體系,增強港口吞吐能力。充分發揮大連港集團在全市港口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推進遼寧沿海港口資源優化組合,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現代港口集群。逐步把大窯灣港打造成為東北亞重要的國際集裝箱干線港。大力引進國際知名港航企業入駐,積極開辟新的國際航線,加快航運交易、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航運仲裁等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形成功能完備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優化口岸軟環境,提高服務效率,完善大通關制度,建立航運綜合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港口、航運、物流、監管等信息共享,創造優質高效的航運環境。強化保稅港區功能作用,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探索設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加快新機場前期工作,推進中國北方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港建設。
高效+國際 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
要圍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規劃建設高效物流平臺,建設一批國際標準的物流基地。大力發展以交通節點為依托的物流體系,完善東北內陸干港物流網絡,完善東北海鐵聯運體系,推動亞歐大陸橋建設。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來連開展業務,完善物流業發展環境,提高物流運轉效率,降低物流綜合成本,建設東北亞多式聯運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和國際物流樞紐城市。
期貨+融資 帶動區域性金融中心
要進一步強化期貨在商品交易中的龍頭作用,支持大商所增加交易品種,擴大交易規模,打造東北亞國際期貨中心。全面提升中山商務區的金融服務功能,高水平規劃建設星海灣金融商務區,加大高新園區金融后臺服務和保稅港區離岸金融基地建設力度,進一步優化金融中心布局。積極制定優惠政策,支持本地金融機構跨地區發展,吸引境內外金融機構來連落戶,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聚集度。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整合產權交易機構,發展保險市場,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資,大力拓展金融業務。支持金融中介機構發展,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全面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優化金融環境,爭取成為國家金融改革試點城市,在建設東北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礎上,逐步向東北亞國際金融中心邁進。


現代產業聚集區什么樣?
要把大連產業發展放在全球大格局中進行審視、布局和謀劃,依托現有基礎,立足自主創新,促進現代產業加速聚集,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構筑以綠色產業為方向、以高新技術項目為引領、以集約發展為特征、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支柱,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聚集區,發揮我市現代產業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乃至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升級。
綠色產業發展方向如何?
要面向金融危機后世界產業發展的新趨勢,適應綠色發展和低碳經濟形成的新需求,重點培育核電及裝備、風電發電機組、半導體照明、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生態農業等綠色產業體系。
怎樣做大現代產業集群?
堅持調整、優化和提高相結合,以研發、創新和增值為重點,拉長優勢產業鏈條,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聚集。以產業集中發展區為載體,做大做強先進裝備制造業、造船及海洋工程、大型石化、電子信息及軟件和服務外包四大超千億規模產業集群,積極打造產業集中度高的區域性超千億產業集群。
壯大哪些領軍龍頭企業?
大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推動骨干企業跨國界、跨地區、跨所有制重組,推動企業發展向研發和國際營銷環節升級,發展一批超百億規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如何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實驗室、工程中心和中試基地,完善企業與科研院所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面向國內外的開放型創新體系。加快中科院大連科技創新園等公共科技平臺建設,推動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光電子、數控等一批重大自主創新項目的產業化。


雙輪驅動的全域城市化
要順應城鄉二元結構加速轉換的趨勢,發揮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雙輪驅動作用,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通過吸引和增加投資擴大城市規模,通過發展產業推動城市發展,通過增加就業擴大城市人口,使全域城市化成為拉動新時期發展的新增長點。
多中心的城市空間布局
要堅持全域謀劃,以國際視野、生態理念、現代標準,推動城市組團化發展,形成各具功能和特色的經濟區,實現城市從“單中心”向“多中心”發展模式的戰略轉型,構筑中心城市、城市組團、中心城鎮相互聯系的全域空間網絡結構,打造1小時經濟圈,具備有效容納千萬人口的城市規模,為增強城市承載力、發揮輻射力、增強綜合實力奠定堅實基礎。主城區組團,要進一步提高國際化水平,重點發展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和科技文化產業,成為高端服務業核心聚集區、國家級軟件外包試驗區和知識創新基地,建設成為東北亞重要的國際商務區。新市區組團,由開發區、保稅區、金州區構成,要加快發展,重點壯大航運、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打造航運服務資源聚集區、先進制造業聚集區、臨海臨港裝備制造業基地,爭取成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發揮類似浦東新區、濱海新區的區域發展引擎作用。以普蘭店灣為主的城市組團,要有效承載中心城市的逐步擴散,銜接各區域協調發展,成為新市區的拓展區。以瓦房店、長興島為主的渤海區域城市組團,要重點發展船舶制造、風電裝備、半導體照明、軸承及配套產業,成為全市新的經濟增長極。以莊河、花園口、長海為主的黃海區域城市組團,要發揮港口岸線資源和生態優勢,引導產業聚集發展,帶動北黃海沿線開發開放,成為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輕型工業基地和國際旅游勝地。要高標準規劃改造建設一批產業型、商貿型、旅游型、生態型城鎮,加快全域城市化進程。


對外:搶占對外開放的制高點
增創對外開放新優勢,當好東北開放龍頭和北方開放門戶。強化開放先導區在吸引外資方面的龍頭作用,實現利用外資的新突破。開發區要當好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龍頭,在貫徹國家戰略中發揮排頭兵作用,成為開放度高、環境最佳的改革開放先行區和現代產業核心區。保稅區要加大輻射和服務力度,成為我國功能最齊全、開放度最高、政策最優惠的自由經濟區。高新園區要打造東北高端服務業標志性聚集區,成為全球軟件和服務外包新領軍城市的示范區。長興島臨港工業區要積極爭取國家特殊開放政策支持,早日成為對外開放的先行區。花園口經濟區要在擴大開放中發展成為綠色產業聚集區。沿海經濟帶重點工業園區要繼續推進大開放,形成“V”字形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對內:引領腹地對外開放步伐
要主動為東北腹地服務,通過服務加大與腹地的聯系,充分發揮輻射作用,推進產業向腹地梯次轉移,為腹地對外開放打造平臺,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與合理配置,促進東北地區加速融入國際經濟體系。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我市和腹地企業開展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國際技術合作、國際并購融資、吸引國際人才,增強區域經濟國際競爭力。打造國際會展平臺。要繼續辦好夏季達沃斯論壇,與論壇會員企業結成戰略合作關系,帶動全市對外經貿合作,使該論壇成為促進大連對外開放的新平臺。爭取舉辦更多的國際展會,提升會展業發展檔次。加強對外交流和宣傳工作,充分展示大連形象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業績。


推進新市區體制改革,創造體制新優勢
改革創新是貫徹國家戰略的強大動力。要適應功能區和行政區融合發展的要求,借鑒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經驗,探索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功能完善、管理科學的區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新市區體制改革,創造體制新優勢。
引導城鄉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協調發展
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社會管理的思路,加大城市對農村的支持力度,推進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一般性城市功能向北部城鄉延伸,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實現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創造有利于城鄉協調發展的制度條件,引導城鄉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最佳軟環境
力求在重大改革事項上先行先試。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大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力度,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盡快上市。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提高民營經濟在全市經濟中的比重。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等配套改革,改善農村金融和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完善要素市場,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造最佳軟環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