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2006年中國物流行業IT應用市場投資結構
表1 2007-2009年中國物流行業IT應用市場規模預測
圖2 2007~2009年中國物流行業IT應用市場結構預測
表2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體系
2006年,中國物流信息化投資開始迅速增長。但調查表明,目前中國物流行業信息化應用的整體水平仍然較低。
中國物流行業在政策支持與需求提升的雙重推動下,呈現出增速發展態勢。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品種的物流發展較快,物流基礎設施及行業基礎工作有新的進展,物流發展的體制和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各省和經濟中心城市大都已經制定了物流發展規劃,物流園區的興起對帶動產業集聚、規模化發展起到了牽引作用。國內大型物流企業均積極向現代物流發展,民營物流企業亦取得較大發展空間,中國市場對外資物流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市場競爭不斷升級。
信息化投資增速迅猛
2006年,中國物流行業IT產品應用市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總體市場規模達到33.2億元,同比增長27%。
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07~2009年,中國物流行業IT應用市場將出現新的增長勢頭,各種IT系統的建設將持續升溫,IT產品的應用也日益廣泛。賽迪顧問預測,2007~2009年每年的總體市場增長率仍將維持在20%以上。
從中國物流業整體來看,大多數企業仍處在信息化建設初級階段,基礎硬件系統建設是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硬件投入占整體IT投入的68.8%。在硬件建設的同時,物流企業越來越強調行業應用軟件的開發和實際應用,投資比例為22.9%。信息服務一直以來被視為硬、軟件產品的附帶產品,目前在中國物流行業,很多信息服務產品都是IT廠商以免費的形式贈送給行業用戶,或者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所以從整體上看,信息服務產品的投資要遠低于硬軟件投資。
2007~2009年物流行業的IT應用投資結構中,硬件投資所占比例將有所下降,同時,軟件和信息服務的比例上升,但上升幅度有限。未來幾年將是物流企業進行信息化基礎建設的重要階段,尤其是對于中小物流企業。此階段,硬件投資比例將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
倉儲和運輸是重點
首先是倉儲管理系統。現代企業大多已經意識到倉儲管理的重要作用,逐漸加大倉儲現代化改造的步伐,表現在兩方面:其一,加大對倉庫的硬件投入。這包括庫房建設和改造,購置新型貨架、托盤、數碼自動識別系統和分揀、加工、包裝等新型物流設備,大幅度提升現有倉儲自動化水平和物流運作效率,增加物流服務功能。其二,加大對倉庫的軟件投入,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實現倉儲管理、商品銷售、開單結算、配送運輸、信息查詢、客戶管理、貨物跟蹤查詢等功能,為客戶提供更為方便、可靠、快捷的物流服務信息化。
其次是供應鏈管理系統。運輸和倉儲是目前中國市場最主要的物流業務,也是物流企業信息化中的首要功能。在此基礎上,以供應鏈管理為代表的信息系統近幾年開始不斷發展,如寶供集團以自主開發的全面訂單管理系統(TOM)為系統平臺,同時引進倉庫管理系統(WMS-EXE)、運輸調度管理系統(TM)和自動識別系統(RF),并充分利用現有的運作網絡和信息網絡,從供應鏈優化角度,為客戶提供集商品的儲存、分揀、配送、加工、包裝、訂單處理、庫存管理、分銷覆蓋、交叉作業、信息處理等綜合服務。又如中儲總公司利用供應鏈管理,依靠IT技術和要素資源整合,較快地提高了勞動效率,使庫存貨物的平均周轉次數由10.6次提高到13.6次,極大地緩解了生產制造企業在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中對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的資金占用。
最后是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物流企業所建設的ERP系統,往往只包括了財務管理、訂單管理、分銷管理等一些通用模塊,并沒有體現出物流企業綜合管理的獨特需求。目前,許多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沒有解決好運作層和運作管理層的信息采集問題,以至于系統缺乏足夠信息源,因而大大影響了整個企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少企業忽視信息資源規劃工作,缺乏統籌規劃和統一的信息標準,致使設計、生產和經營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形成許多信息孤島,企業還沒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資應產生的效益,從而阻礙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進程。
整體水平處初級階段
中國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還處在相對比較初級的階段。從目前的建設實際情況看,物流信息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系統建設內容和實現功能均有不同。后一階段往往以前一階段的基礎為起點,即流程改造和過程優化控制要求具備一定的信息化基礎,而供應鏈管理又以各企業流程設計和運行優化為基礎。
目前,中國多數物流企業信息化處于前述的第一層次,少數處于第二、第三層次。現階段,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核心就是以物流的倉儲管理及運輸管理為主要內容,向外延伸到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重點的系統應用狀況見表2。
除了企業的信息化應用,公共信息平臺也是物流行業信息化的建設重點。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可有效整合行業資源,實現行業資源交互和共享,發揮物流行業的整體優勢。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體系目前主要包括三個層面(詳見表2)。
近幾年,物流行業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有了一定的進展,交通部的三大平臺建設,商務部與海關、銀行的電子政務平臺合作等均已陸續展開。
綜合競爭力須提高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雖然物流行業的信息化投入處于快速增長的過程中,但企業整體的應用水平還較低。目前,從物流行業的供應鏈角度來看,企業與上下游之間的信息流沒有打通,流通環節多而導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這是因為很多物流企業信息建設層次較低、信息不暢所致。
因此,如何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并以此為工具有效提升企業的運作效率與綜合競爭力,是物流企業必須認真思考并盡快付諸實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