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正構建到達印度洋新貿易通道
2009-8-16 10: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市外經貿委副主任王濟光日前透露,我市正在構建一條新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將重走“茶馬古道”,比以前的出海通道縮短2300公里。
我市正在建設的國際貿易大通道是一個通江達海的“一江三洋”架構:一江是指長江,三洋是指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正在構建的新“國際貿易大通道”,將循當年茶馬古道路線,從中西部經西南到達印度洋,其中,13個城市點(武漢、長沙、鄭州、南昌、西安、重慶、成都、蘭州、銀川、西寧、南寧、貴陽、昆明)的物流、人流,分5路匯入云南,從瑞麗出境后由北向南穿越緬甸,到達仰光港入印度洋。
中西部地區進出口貨物目前主要走長江黃金水道,經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地中海—鹿特丹港。這一通道被視為第一通道,運線長、耗時久,貨物到達鹿特丹港至少需45天。
構建中的新通道主要由5條鐵路構成,分別是鄭州—西安—重慶—瑞麗、武漢—重慶—瑞麗便捷快速鐵路、高速公路,與西寧、銀川—蘭州—成都—昆明線,長沙—貴陽—昆明線,南寧—昆明線在云南境內連接,最終匯入一條線,經瑞麗出境到達印度洋。
這一通道將比長江中上游地區從上海港出海經南海、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洋的距離,縮短2300公里左右。
我市正在架構的另一條“出海”通道是,通過蘭渝鐵路(在建中),打通經新疆往西北方向去的歐亞大陸橋。
王濟光稱,要實現國際貿易大通道這一目標,重慶需具備八個要件。一是國家戰略需要,二是地理區位條件,三是國際交通網絡,四是區域經濟中心,五是輻射地縱深,六是對外開放環境,七是國際貿易流量,八是外向產業基礎。
“目前,前兩個條件重慶已經完全具備,第三、第四個條件正在打造。”他說,如到2012年,我市將基本形成大西南綜合交通樞紐骨架,到2015年,基本實現到長三角、珠三角、東南亞8小時鐵路通達。
“我市建成國際貿易大通道的要義是成為區域性國際化大都市。”今后,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將與交通骨架相接合,通過蘭渝鐵路北上跨越歐亞大陸橋,再通過渝昆鐵路南下直達印度洋,加上長江黃金水道和江北國際機場,重慶便能確立對外開放和物流樞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