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物流供應鏈軟件:市場增長快 應用待升級

2009-8-15 15: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企業的IT投入趨于謹慎。賽迪顧問的報告顯示,2008年ERP(企業資源計劃)應用同比增長不到10%,而物流供應鏈軟件同比增長35.7%。恰恰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讓企業不得不考慮控制內部成本,減少庫存費用,提高訂單服務水平,這使物流供應鏈軟件需求急劇增長。不過,當前國內物流供應鏈軟件在執行層面應用較多,但在計劃管理層面,應用物流供應鏈軟件進行業務流程規劃、推動商業模式的改變卻遠遠滯后于國外企業,這也是國內物流企業下一步應用的重點。 
  推動企業改變商業模式
  物流供應鏈軟件是一個比較大的范疇,包括的內容多種多樣,例如訂單管理、采購管理、庫存管理、物流、預估與計劃等。“隨著ERP軟件和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提高了內部制造執行的效率,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對制造成本的控制。而物流供應鏈軟件則打開了企業內部管理的閉環,實現了制造商、供應商、客戶和第三方物流等供應鏈各方的開放和協同,其目的是實現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提升和總體成本的降低。”上海科箭軟件總經理劉斌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客戶的訂單很難把握,很難預測市場趨勢如何,這時候應用物流供應鏈軟件就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服務水平,從而拿到更多的訂單,同時可以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利用他們的資源。”Infor公司亞洲供應鏈管理總監劉金靈表示。中國外運負責人則表示,通過實施物流信息管理平臺(由WMS、TMS、OMS等物流供應鏈軟件組成),實現了供應鏈可視化的全程管理,同時通過完善系統,公司在人工效率、運作管理、市場銷售方面取得明顯的成績,總體人工工時下降28.5%,訂單處理效率提高了8%。
  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市場總監武興兵則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物流供應鏈最大的作用不是節能降耗,不是降低成本,而是改變了很多企業的商業模式,這是最大的改變。物流供應鏈軟件尤其是在控制層面的軟件能夠幫助物流企業預測和規劃企業的相關資源,進行業務流程的優化,最后推動商業模式的改變。
  處于起步階段增長迅速
  根據賽迪顧問的研究報告,2008年度,用戶IT支出趨于謹慎。中國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市場整體規模容量達到6.62億元,但與2007年同期相比仍增長了35.7%。這與ERP市場10%以下的增長速度相比,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預計2009年-2011年物流供應鏈軟件將以45%的增長速度引領應用軟件市場。
  Epicor公司中國、日本及韓國區總裁李諫明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供應鏈管理(SCM)和企業資源計劃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軟件在中國企業中的應用尚不足1/10。2009年中國物流供應鏈軟件市場繼續處于爆發期,預計到201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1億元。”
  不過我們注意到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供應鏈管理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缺乏供應鏈管理理念與規劃。中國的物流企業信息化主要還集中在如何管好倉儲系統(WMS),如何管好運輸系統(TMS)。“應客戶的要求去上馬信息化的企業占絕大多數,他們還沒有站在供應鏈中去審視自己的位置,沒有從自身的發展提出信息化需求,所以供應鏈軟件在物流企業中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處于打基礎的階段。”唯智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CEO陳夢槐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從細分市場來看,當前物流供應鏈軟件市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二類是企業的物流,第三類是物流園區、物流配送基地和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第四類是新型的物流市場。武興兵認為當前一個階段增長最快的市場是中型的物流企業和企業的物流。中型物流企業處于軟件的升級更新時期,預計市場每年增長幅度超過50%;而企業的物流市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侵襲,企業迫切需要借助物流供應鏈軟件降低成本,因此這部分的增長速度將“不可限量”。供應鏈軟件一定會像現在的ERP軟件,成為第三方物流、零售及相關制造企業的必需品。
  加大使用計劃層面軟件
  物流供應鏈軟件可以分為執行操作層面和計劃層面兩部分,執行層面包括WMS(倉庫管理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DMS(配送管理系統),計劃層面包括供應鏈網絡優化、需求計劃、配送計劃、制造計劃、排程計劃等。就目前來看,操作執行層面的物流供應鏈軟件使用得比較多,如倉儲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配送管理系統,但在計劃層面的軟件應用得很少。
  康佳流程信息管理中心總監許偉宜告訴記者,計劃軟件使用較少是目前國內企業比較普遍的狀況,也是國內企業和國際企業在使用物流供應鏈軟件方面一個較大的差別。這一方面是由于企業自身不太擅長計劃;但另一方面,能夠提供計劃方面的軟件的企業較少,如供應鏈網絡計劃、排程計劃、運輸計劃、補貨計劃,這些軟件主要由國外企業提供,國內企業這方面的實力要差些。從康佳自身的發展來說,康佳將下一步重點放在計劃軟件的使用上。“與Infor、MA、紅草原、JDA等國際供應鏈軟件相比,國內供應鏈軟件還只是剛起步,而且我們的軟件只能在分銷、倉儲、運輸等供應鏈執行層面與國外系統展開競爭,在供應鏈網絡設計、供應鏈計劃及供應鏈數據整合等領域,國產軟件還是空白或很少涉及,其原因更多的是技術因素。”劉斌表示。國內軟件在價格、服務和二次開發上,是較占優勢的,一些集團企業選擇供應鏈平臺時,往往也是首選國內軟件,但國外軟件還是占據了更多的高端客戶市場。
  紅色草原軟件系統大中華區總經理張子平則表示:“國內物流軟件涉及計劃層面比較少,這主要是由于國內物流軟件企業相對于國外軟件企業來說,起步較晚、經驗較少、積累不足。同時國內的企業很多是為了做項目而研發,對未來市場需求的預測和研發不足。此外,從國內物流企業來說,對使用計劃軟件的意識不足,再加上國外成熟的產品比較貴,也影響了計劃軟件的使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