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國需求正在改變世界貿易格局

2009-8-13 1: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從2000年開始,中國占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和意大利這七大工業國出口市場的份額已由最初的2%上升至2007年的5%    亞洲開發銀行在近期發布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在世界七大工業化國家的出口市場中所占份額近年來顯著增長,中國需求的進一步提升將有助于改變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對歐美消費市場的單向依賴,形成貿易雙向平衡流動的新格局。 
  亞行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從2000年開始,中國占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和意大利這七大工業國出口市場的份額已由最初的2%上升至2007年的5%。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扮演“世界加工廠”的角色,主要從區域內其他經濟體進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加工為成品后再成批出口歐美。但是,金融危機暴露出亞洲發展中經濟體過分依賴歐美市場的缺陷后,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轉換步伐可能進一步加快。 
  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李鐘和說,現在中國需求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還很有限,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國市場有很大的潛力有待挖掘,他相信未來中國不僅是全球貨物主要的供應方,也能成長為世界重要的消費市場。 
  亞行區域經濟一體化辦公室經濟學家宋雷磊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在七大工業化國家中,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分為三大類──農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業產品,金融危機可能減少美國金融服務業出口,但農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勢必還將保持較快的增長趨勢。相比而言,德國和法國對中國的出口則較集中于重型工程機械等技術含量高的資本產品,諸如德國的西門子公司和法國的阿爾斯頓集團都是地鐵設施生產業的巨頭,中國城際交通網絡蓬勃發展后必將擴大對這些高端產品的進口。 
  宋雷磊說:“中國在財政刺激計劃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對工業化國家資本商品的出口能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德國、法國會受益,日本和韓國也不例外。”他說,韓國今年上半年經濟恢復得很快,其中逐步恢復向中國大量出口資本品和中間產品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因而,毫不夸張地說,韓國經濟的復蘇得益于中國四萬億財政刺激計劃所帶來的生產需求。   “中國需求”促韓強勁復蘇
  中國政府出臺的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刺激方案將拉動韓國對華出口最多增加13.7%,韓國將有可能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經濟復蘇最快的國家 
  韓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出口,而中國是韓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經濟也受到沖擊,韓國對華出口也一度相應急劇減少。今年以來,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由“中國需求”帶動的出口大幅增長已成為韓國經濟實現強勁復蘇、創造獨立行情的有力支撐。 
  隨著始發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受國際需求持續下降導致出口惡化的影響,韓國去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比上一季度銳減5.6%,為近11年來的最差表現。而今年以來,韓國各項經濟指標全面回暖,其中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2.3%,為2003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大季度增幅,韓國經濟也有望在下半年實現增長。韓國中央銀行負責人表示,政府實行的汽車稅制優惠等提振內需政策和對中國出口的增加對韓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 
  今年年初,中國政府明確提出今年將保持8%左右的經濟增長,同時逐步落實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刺激方案。2月份,韓國對華出口結束連續5個月的下滑趨勢,開始出現增長。據韓國方面統計,今年上半年韓國出口額為1661億美元,同比減少22.3%,對華出口為374.6億美元,同比減少22.5%,但部分對華出口項目卻有所增加。其中,直接受惠于中國“家電下鄉”政策的液晶顯示器產業,上半年對華出口額同比增長了39.9%,同時,中國拉動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也帶動韓國的鋼鐵、石化等產業對華出口大幅增加。 
  韓國產業銀行經濟研究所近日發表的報告說,到2010年,中國政府出臺的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刺激方案將拉動韓國對華出口最多增加13.7%。報告預測,如果中國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韓國對華出口將增長1.52%,經濟增長率則將上升0.1個百分點。 
  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不久前在首爾出席世行發展經濟學年會時說,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將使韓國等東亞經濟體相關產業的生產和出口持續受惠,韓國受益于與中國密切的經貿關系,將有可能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經濟復蘇最快的國家。   
  中國市場對日“非常重要”
  日本已不再把中國當作單純的生產基地,而是把中國視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能否獲得中國及亞洲市場的更大份額,成為日本經濟增長和企業生存的關鍵因素之一 
  日本尼康公司總裁苅谷道郎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不再僅僅是一個生產基地,同時也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尤其是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后,世界經濟普遍蕭條,中國市場卻保持穩步增長。 
  苅谷道郎說,由于中國人口眾多,中國市場仍會迅速增長。特別是中國政府推出家電下鄉政策后,廣大農村市場一旦開發出來,成長潛力很大。因此,中國市場對尼康公司來說“非常重要”。 
  苅谷道郎的看法代表了日本社會的主流看法。目前,日本政府和企業紛紛調整發展戰略,把中國作為日本的重要出口市場來開發,中國市場對日本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中國國內汽車銷量今年1月達到創紀錄的73萬輛后,在中國政府減稅政策的刺激下,自3月開始月銷量均在100萬輛以上,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日本汽車廠商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銷量占其全球銷量的比例也隨之攀升,旺盛的需求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促使日本各大廠商將發展重點轉向中國市場。豐田、本田和日產等主要廠商不惜巨資,或擴大中國工廠的產能,或推出新車型,或擴大銷售網點,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日本研究機構認為,中國的高速鐵路建設計劃和環保政策不僅將帶動中國經濟增長,也將為在鐵路建設和環保節能領域擁有先進技術和經驗的日本企業提供大量商機。日立等大型企業已開始在中國中部地區展開節能、環保技術和綠色產品宣傳,其他一些數碼家電廠商也在進行相關市場調研,準備把銷售網點從中國沿海發達地區向內陸的二級、三級城市擴張。 
  除汽車、家電及與環保相關的行業外,日本的食品、服裝、飲料、日用品等內需型行業和便利店、超市等服務業企業也把發展重點轉向中國等海外市場。 
  從日本企業的發展計劃不難看出,日本已不再把中國當作單純的生產基地,而是把中國視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能否獲得中國及亞洲市場的更大份額,成為日本經濟增長和企業生存的關鍵因素之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