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人物

23年打拼,學無止境的物流人

2009-8-13 0: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訪中海物流(深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沈廉 

  提起中海物流,很多人都會把它和中國海運集團聯系在一起。在我未了解之前其實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當我真正走進中海物流以后我才發現,這一家在深圳已經打拼10余年的企業獨有的魅力是其他團隊無法比擬的。正是因為這樣的努力創造著一次次的震撼和感動。今天,記者有幸采訪了中海物流的副總經理——沈廉。透過她23年的經歷和感受,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物流世界。 

  物流,在寒冬中煎熬 

  次貸危機、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新《勞動法》的出臺……一片珠三角工廠就是因此倒閉的,形勢的嚴峻對華南地區的物流企業來說也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沈總坦言:“總體來說,從協會也好,從政府公布的進出口貿易數據也好,從港口的吞吐量也好,從任何角度去看中國現在的出口,其實增速都是在放緩的,同時也可以看到部分港口的吞吐量其實是在下降的,部分貨物的流轉量其實是在變慢的。未來的幾年對物流行業來說都是有一定困難的,不是像以前一樣可以看到一個很好的發展勢頭,原來投資的一些物流設施或者說能否達到原來預期的一些目標現在還是個疑問。 

  從具體的行業出發,一個是貨代比較難。首先是運價開始往下降,貨代公司做的就是中介的服務,整個海運市場運價不好的情況下,貨代的業務自然受到影響;其次就是貨少了,自然這些貨代公司就比過去要艱難。另外一個就是公路運輸,油價上漲多少,利潤就少多少,更不要說成本增長、勞動力增長、客戶還要求降價等等了。物流企業現在就是“夾心餅干”,進退兩難。 

  物流需求不會枯竭,關鍵在于企業 

  如此困難的生存環境下,是否中小企業就無路可走了呢?沈總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對于中國來說,特別是華南地區,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外向型的經濟是不可能停滯的,制造地在中國,市場在海外這樣的需求是不會枯竭的,因此物流需求也不可能停滯,只是說每個企業自己怎么去看,怎么樣去面對自己的市場定位,怎么樣為這一部分特定的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物流服務,做好了就一定會在市場保有一席之位。大環境對企業的生存提出的是挑戰,所以企業要去創造,在成本節約方面,在提高生產力方面,我們還有很多的空間。制造業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去提高利潤,這樣的空間其實已經挖到了盡頭,而物流企業還可以在很多環節上下功夫。相比國外的物流同行,現在國內的物流行業科學化管理還不成熟,在應用新的物流技術方面還不健全。現在有很多新的科技理念運用到物流行業中來,比如說國外講GPS、講系統,講RFID,這些東西其實我們也有,但是如何通過內部的管理去優化流程,去提高生產率,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再者就是我們能不能有能力承擔起自己的終端業務。物流的需求其實多數還是來自于大型的跨國公司和制造業,現在這些公司所需要的高水準物流服務還是被外國公司的上層直接承接了,我們能否具備這樣的條件去終端客戶那里把這些業務拿回來呢? 

  轉變服務意識,和客戶分享好處 

  我們的服務意識需要轉變。往往我們會把企業的服務意識停留在某個層面或態度上,而不是深入的去了解客戶的難處和需求。服務意識不只是從服務的言行舉止上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從專業的角度去了解制造業的需求和難處,幫他們解決問題。對于正常的物流運作,相信每家企業也都差不多,但是真正出現問題的那一刻,我們能否全力以赴的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呢?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或許付出是很大的,因此我們往往會覺得害怕,不敢去做,擔心我們付出的會太多。實際上,制造業看重的是他們的訂單滿足率和訂單周轉速度,訂單速度提高1%我們很可能就要付出很多的代價,但是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只要你肯去做,愿意去做主動去做,客戶是看得見的。中國人已經夠聰明了,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站在自己企業的角度和客戶角度上面去思考問題。光從客戶的角度去考慮的企業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但是光想著從客戶身上賺錢的企業,若想從客戶身上再拿多一些錢的時候就會遇到難題。所以要從整體上節約,讓客戶和我們去分享這個好處,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過多了一些,始終想著如何不要讓公司付出更多,但是當你去付出的時候,建立起的會是長久的關系,也會讓這個供應鏈更順暢的達到所有人的目標。 

  23年物流感言,學無止境的一個行業 

  85年畢業開始做物流,從事物流20余年的沈總對行業的感想又是什么樣的呢?沈總感觸到:“物流是個學無止境的行業。我剛開始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做的是倉儲,當時是在有“中國第一倉”之稱的深圳筍崗倉庫。那時候的倉儲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倉儲,只要貨在你的倉庫保管好,不丟失不變壞,車到了裝上車,其他的都跟你沒關系。而且都是單一的大件貨品,很可能一車貨就一個東西。但是隨著倉儲業的發展和福田保稅區的建立,我到了中海物流,開始去為華南地區的高科技企業去做即時配送的過程中,倉儲也發生了本質的變革,我也從中得到了很多啟發。這時候的倉儲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一車貨很可能是幾百種電子產品,而且產品的倉儲管理是跟制造商內部的物料管理完全一致的,對管理的精細化程度,系統要求和及時性來說都非常之高。為這些大制造商提供原材料即時配送的時候,很可能要送到生產柜臺,甚至是要分包好送到每條生產線上,這些所有的東西都要考慮到物料公司,和他們溝通、處理好,讓東西送到生產線上就可以馬上生產。這是一種服務加上流程管理、系統的升級和科技手段、甚至是報關等等一系列的體系。 

  真正深入到制造業的供應鏈里面,你會發現我們接觸到的其實只是很小的一塊,需要我們了解的東西還很多很多。現在都是全球化的采購,全球化的分銷銷售,涉及全球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方式,不同地方的海關政策,不同制造業的管理、包裝、加工,還有不用制造業的物料管理,還要涉及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所有這些不同都涉及到跟各行各業的人溝通,如果想讓一個流程很完美的話,物流對個人的溝通能力和專業知識要求很高的,它好玩也就好玩在這些地方。做物流也有很枯燥的地方,倉庫就是每天發貨收貨,每天很多單調重復的東西,環境又不好,但是如果你從高處往下看,你會發現涉及的東西非常多。就一兩個客戶去深入的鉆研,你會發現他整個供應鏈是很有意思的,物流行業的每個環節都很容易出問題,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怎么樣調動資源和經驗去幫客戶處理,怎么樣管理好整個團隊去為這一條鏈上的每個環節服務,這些都需要花時間去學習。當你研究完這些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的時候預防比處理還要重要,你也會明白客戶為什么要這樣去設計整個過程的原因。想為客戶做好一件事情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作為后輩,沈總身上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始終記得她說的一句話:“地球越來越小,客戶的需求永遠都會存在,誰都希望享受不同地方的貨物,貨物的流動也會越來越大,要立足不敗之地,首先要練好內功,學無止境,看到同行在進步,就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