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的人才問題和管理問題
2009-8-1 23: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業迎來《規劃》,是利好,也贏得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但物流業長期以來也積存了許多問題。現在,人才問題以及管理問題仍然是物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雷春昭:人才匱乏很難支撐一個行業發展,物流行業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但是人才培養沒有跟上。物流研討會上的主管、經理甚至副總基本都是大專及以下水平,初高中生都有。
馮耕中:物流業人才匱乏的問題,不是量的不足,而是質的不足。2001年的時候,全國只有北京交通大學把原來的物資流通專業轉成物流專業,設立了物流本科專業。到2008年,全國開辦物流本科專業的大學已經有380多所,高職高專院校500余所,中專學校1000多所。這是典型的“刮風”現象,如何符合科學發展規律培養合格物流人才,是全國各院校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雷春昭:一夜之間學校或者專業的名字改過來了,但它的師資力量,教學水平和成功卻跟不上。)
我國物流教育起步晚,與廣大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部門的實際需要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雖然各高校及相關的社會培訓機構對物流人才培養的熱情很高,但多數院校和機構的培養條件不盡人意。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師資力量薄弱。物流學科具有極強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性,對師資的要求比較高。“學院派”的教師往往實踐研究不足,知識的應用性短腿;“實踐派”教師又常常缺乏宏觀、系統的思維,影響創新理論的發展。因此,師資的缺乏,特別是理論聯系實際、能文能武的師資的缺乏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我們的一個做物流研究的博士生,跟我到現場去參觀,第一次見到托盤,說“這個就叫托盤啊,我以為托盤是超市里裝雞蛋的小盒子”。不要說學生脫離實際,我們的許多授課老師對實踐的了解也是有限的。當前,我們的教育界有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就是比學校排名、比誰發表的理論文章多,這使得學校脫離社會實際的情況日益嚴重。
我們國家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導致持有物流業證書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合格的人才卻很難找。這里,合格的人才不僅包括中高級物流管理人員,而且也包括受過良好培訓的技術工人。
本文發表于博銳管理在線|www.boraid.com|12
雷春昭:一家物流企業,三年前不惜代價讓我推薦一個運營總監的人選,我卻無能為力沒有找不到合適的。貌似學歷和經驗都有的物流人才,實際一操作卻不靈。物流企業中很多專業人士,不論是招聘進來的還是學校直接輸送的,很多其實也僅僅了解物流的一些基本概念,沒有太多實踐基礎。我們國家向來不太重視操作實踐,很多員工眼高手低。這一點我們應該向德國人學習,德國的本科教育,設置一年去工廠實習,工作一年之后再接著上大學,非常注意實際操作。我們的專業人才培養應該向德國學習。
物流企業當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企業的管理。因為缺乏合適的人才,整個行業中缺乏標桿性的企業,行業內多數企業都只會采取簡單的競爭手段,打價格戰盡興惡性競爭,導致行業利潤空間非常小,反過來又影響自身建設上的投入,造成普遍缺乏競爭力。企業不愿意在提高企業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方面花太多的功夫,是最大的問題。國外的物流企業,發展時間比我們長,基礎比我們好,尤其是在管理技術、信息化技術方面優勢非常明顯,管理模式、營運模式比我們先進很多,規范很多。
馮耕中:在國內,物流企業生存環境不好,來自于客戶和內部操作兩個方面的壓力,使得物流企業管理工作上的挑戰非常巨大。
(1)生產流通企業的惡性競爭給物流企業經營造成障礙。近兩年跨國零售巨頭齊奔中國,造成中國國內各行業的競爭過于激烈,加上我國目前正處于買方市場階段,諸商家便采取了有悖于國際慣例的做法——向供應商要利潤,其中包括要求供應商負擔物流費用。由于商家與供應商事先簽訂的合同往往十分苛刻,稍有不慎,供貨商就有虧本的風險,因此物流商面對數量眾多的中小供應商,服務費用的回收成本很大,而且服務價格壓得很低、條件苛。
(2)業務外包后的白條結算問題。運作一個物流企業,要涉及到各種設施、車輛以及全國各地的倉庫網點,不可能所有的東西都自己建,肯定要和大家合作、利用社會資源,用人家的車,用人家的庫。在現實中,由于大量使用個體車輛,結算的時候沒有正規發票、打白條,給企業管理帶來很大難度。
(3)物流企業成本高、資金缺乏。在大陸,物流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面對油和人工等高企的運營成本,物流企業的資金壓力十分巨大。生產流通企業在要求物流企業提供服務時,不僅要求其支付一定數量的押金,而且常常要求3~6個月的付款周期。這造成物流企業的資金周轉很慢,年均周轉4~5次就很不錯了。再加上國內融資渠道不暢,物流企業的經營頗為困難,很難快速成長,而且,企業規模越擴大,資金壓力越大。物流服務是跨地域的,隨著客戶開發的進展,物流企業涉及到的服務網點會越來越多,每建立一個服務網點就會有一定的投入,我們常常看到,某個物流企業的營業額上升了,但是流動資金卻越來越少,都沉淀成資產了。
雷春昭:物流行業的錢是一分分掙的,其他行業可能是一塊塊掙的,物流行業的成本管理要下大功夫,錢是一點點摳出來的。物流企業的利潤空間本來就小,一個企業一年也沒多少利潤,因此很難花太多的錢放在管理系統的優化建設上。沒有這些投入,企業又沒有競爭力,這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