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星:快公司云戰略
2009-8-1 23: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一個快速布局的運動連鎖品牌,特星深入鄉鎮,走更為實際的大眾消費路線,其獨特戰略值得借鑒。
2009年6月16日,去年剛從“西南雙星”變更出來的特星集團再次進行戰略性布局——將總部從成都移師重慶萬州。會上,特星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樹利放出豪言:“特星將在5年內建立10000家連鎖店,銷售額突破100億元。”
一語驚起千層浪。人們的疑問是,特星的這種速度如何實現呢?古代軍事家孫子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特星的渠道戰也是如此。
“奇”:云戰略
特星這種火箭般的發展戰略,其特質非常類似時下的科技名詞“云計算”。云計算是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它具有超大規模、通用性、高可擴展性、按需服務、極其廉價等特點。而特星在渠道上的快速布局模式,更像鞋服類運動休閑產品連鎖模式的“云戰略”。
“特星與很多企業不同,它不謀求單純做產品品牌,而是做一個開放的網絡運營品牌。”劉樹利說:“我們效仿沃爾瑪、國美的賣場形式,在3年內投資1億元在各大鄉鎮建立100個大賣場。”與此同時,特星還同步構建星羅棋布的連鎖店——劉樹利稱其為遍布天涯海角的野草。劉樹利設定出這個與眾不同的戰略目標,為特星做出超大規模奠定了基礎。
聚集規模,推動創業。特星連鎖店的老板都是自主創業者,既有公司的員工,也有剛畢業的大學生。在特星,個人創業是受歡迎的,企業員工不僅僅可以擁有自己的連鎖店,同時也可以在企業任職。
劉樹利非常鼓勵內部員工自主創業,讓員工發展自己的親屬好友加入特星的創業團隊,而特星依靠自己單純的經營模式和嚴格的管理,平衡企業內外的矛盾,更是通過親情紐帶凝聚了團隊的信心。大家萬眾一心發展網絡,既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為了使特星的網絡越做越大。
在特星構建的創業群體中,大學生是龐大的群體,僅這個群體就可以促使特星渠道實現快速擴張,形成超大規模。王佩是重慶工商大學的畢業生,畢業3年時間就擁有5家自己的連鎖店,資產達到幾十萬元,這樣的榜樣給很多大學生指明了自己發展的方向,也更能踏踏實實地從基礎做起,用主人的心態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深入鄉鎮,模式復制。農村市場點多、面廣、線長,分布零散、交通不便,因此產品配送是一個大問題。特星的模式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片區物流配送中心來降低物流成本。在劉樹利的規劃里,重慶萬州只是一個點,即將運行的云南昭通分公司也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棋子,“昭通公司將在一個月后成立,成立后該公司距離昆明和成都、萬州等地距離相當,將重點發展二級物流,解決了配送上帶來的問題。”
對于龐大的農村市場,劉樹利算了這樣一筆賬:城區店毛利的80%~90%都是成本,而鄉鎮店的成本只占毛利的10%~20%。在鄉鎮市場運作,其成本是非常低的,這也保證了特星產品物美價廉的特色。特星采取渠道下沉模式,一個店成功后,就進行不斷地快速復制,比如在萬州,常常是每走幾百米就有一個特星連鎖店,已經頗具規模。這樣,就可以開發出更多產品來滿足農村市場的不同需求,從而實現多元化的產品和多方面的利潤源。
送上馬,扶一程。劉樹利表示:特星不是做概念,而是做實實在在的創業工程。為了鼓勵員工創業,特星還設計了一整套創業扶持計劃。而在“特星大學生創業工程”中,特星還與學校聯手,針對貧困和優秀大學生制定了“就業援助計劃”。劉樹利說:“特星有創業基金和連鎖商學院,分別負責資金組織和人才培訓。”對于有意加盟特星的人,無論是自己員工還是外部加盟商,特星都要進行統一的培訓,內容包括店面管理、經營技巧等經營中的實際問題。特星還提供員工實習基地,不僅有老員工的現身說教,更有基地的實際操作。
創業支持不僅體現在政策上,更是針對個體創業資本小、承受風險能力不足的特點,專門設計了創業方案。在方案中,特星可以為創業員工作擔保,提供貸款,還為大學生量身定做了創業計劃,從選址、裝修、培訓到開店,每一個環節特星都深入進行輔導。讓加盟者能賺到錢,自己才能賺到錢,這就是特星的核心理念。劉樹利說:“我們今后還將和泛華金融服務等機構一起啟動創業基金,用各種形式為學生就業做點實事。”
劉樹利推出的這些“奇招”,其規模性、通用性、復制性、廉價性等恰是“云計算”的特征。也因此,我們把特星的這種發展模式稱作“云戰略”。
“正”:品牌落地
作為集制造、物流、連鎖于一體的特星,光有商業模式是不行的,還需要不斷地推廣自己的品牌。
好產品便宜賣,走大眾消費路線。在品牌定位上,劉樹利一直堅持“好產品便宜賣”的大眾消費便民路線。劉樹利認為,做高端鞋服類商品雖然能夠從中獲取暴利,但流行時尚的東西大都不長久,因為大家都想來爭食這塊“肥肉”。而物美價廉的產品卻是大多數人群所喜歡的。在特星連鎖店,5元一雙的拖鞋、12元一件的T恤……物美價廉的產品比比皆是。說到動情處,劉樹利甚至指著自己身上70元的褲子、100多元的皮鞋,還有廉價襪子,上面的特星商標赫然在目。
實際上,讓劉樹利執著的“低端路線”不乏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的服裝連鎖店優衣庫,一直致力于低端牛仔褲生產,并以高性價比著稱。在金融風暴下,很多服裝企業悄然倒下,而優衣庫掌門人柳井正卻以61億美元躍居日本首富。
模仿《贏在中國》,借活動塑造品牌。在市場推廣上,特星也緊扣創業做文章。在汶川地震災后的重建過程中,特星就提出了“以創業自救代替救助”的口號,并且整合政府、供應商等各方力量,傾斜政策扶持災區的災后重建,將自己的網點規劃融入地方重建工作當中。
特星的品牌推廣還有一個撒手锏——大學生創業大賽。近年來,大學生就業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是政府積極推動的項目之一。在這樣背景下,特星分別在今年1月、4月舉辦了大學生創業大賽,通過多層PK,給予優勝者資金在特星進行創業,頗有《贏在中國》的味道。
借勢全運會,品牌高端占位。雖然產品走的是大眾路線,但品牌還需要具有高質量、高端化的文化元素。為此,特星采取了借力和借勢的事件營銷。在2008年,特星以其優異的品質和實力成為了第十一屆全運會休閑產品供應商、四川省青少年足球隊指定供應商。這些獨特的品牌占位,為特星品牌塑造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合”:雙劍合璧
實際上,不光要有“奇”與“正”,還應該有“合”:把戰略定位的“奇”與品牌推廣的“正”集合一起,完成企業快速發展的“推拉”結合。
在前段時間,劉樹利重走紅軍長征路后發現,“越是偏遠,越是品牌發展的好地方。”這也再次驗證了“好產品便宜賣”策略的正確性。為此,劉樹利還把“上山下鄉”路線走得更深入和更徹底。劉樹利告訴記者:“最近,特星與重慶市商委簽訂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深度合作框架協議,這標志著‘服裝下鄉’活動在重慶市正式啟動。”
劉樹利還表示,在接下來的階段,特星將在重慶萬州區每個鄉鎮打造一個“特星新農村運動休閑廣場”,實施“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工程,促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創業平臺,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經濟鏈條。
我們發現,特星的核心就是連鎖物流平臺,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以物流平臺為核心利潤來源的綜合渠道經營商。連鎖是企業發展的手段,也是渠道的基礎,但是企業并不是依靠傳統連鎖企業收取加盟費的方法獲取利益。相反,特星依靠龐大的銷售網絡,打造了一個貫穿上下游產業鏈的物流配送平臺,特星依靠賺取物流配送的點差來獲取利潤。由此,特星的“奇”與“正”真正結合為一體。
“云計算”被視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它給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帶來了根本性的改變。期待特星也能夠繼續給傳統制造業帶來商業模式的創新,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創業機會。實現公益營銷,或許這才是“云戰略”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