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張巖銘:新加坡“怎么做”

2009-8-1 23: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金融危機蔓延之下,外向型經濟體新加坡受到的沖擊可想而知。
2009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經濟創紀錄地萎縮9.6%。然而,在經歷連續4個季度的下滑之后,新加坡貿工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地第二季度GDP較第一季度增長20.4%。與2008年同期比較,第二季度GDP收縮3.7%,但較第一季度9.6%的跌幅已經顯著縮小。新加坡貿工部指出,制造業消化庫存以及電子零售商重新入貨是導致制造業產值重新提振的主要因素。
“現在是最好的到新加坡投資的時機!全球金融危機正在觸底,西方亟須轉型,對中國的企業來說,在這個時間提升自己,走出去成為一個好的時機。作為一個全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新加坡可以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練兵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以下簡稱EDB)亞太區域署長林敬文正率領一個年輕的團隊,在中國開始推廣新加坡之旅。
投資新加坡最好的時機
《中國經營報》:新加坡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新加坡的淡馬錫同樣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并調整了全球戰略,將未來的重心放在了亞洲以及中國等新興市場,EDB此次加大在中國招商引資的推廣力度,是否同樣出于這種戰略的考慮?
林敬文:作為一個外向型的經濟體,我們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的確遭遇了極大的困難。但新加坡是一個小國,所謂“船小好調頭”。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后,的確很多活動都慢了下來,新加坡也為此特地設立了“經濟戰略委員會”,來檢討風暴為什么會發生,世界會有什么變化,新加坡會如何應對,希望能未雨綢繆,制定未來發展的方向。金融危機之后,新加坡的經濟增長的確有大幅的下滑,但我們算過,按照最差的情況來看,也不過回到2007年的水平,這對我們國內的影響其實還可以承受。
作為直屬新加坡貿工部的政府機構,EDB的主要職責是,為新加坡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和商業機遇,實現新加坡持續作為全球商業中心的目標。以往我們在中國往往采取“一對一”的策略,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有了走出去的需要,我們需要擴大我們推廣覆蓋的范圍。
新加坡很小,且是扁平政府,EDB兼任了很多職責,我們擔負了一部分類似中國發改委的職責,如重大項目的審批,產業規劃等,我們還承擔了一部分類似中國工信部的角色,包括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等產業的發展、規劃,還承擔了一份類似中國商務部的工作以及中國的教育部的工作,即人才培養。
《中國經營報》:你一再強調,現在是到中國推廣自己的好時機,也是中國走出去的好時機,這個好時機該如何理解?
林敬文:淡馬錫的戰略調整以及EDB加大在中國的推廣力度,應該都是這樣一種背景下的調整。我們認為,亞洲應該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尤其是中國,中國會越來越強,過去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可能是美國,但現在可能是中國。在這個節點上,不少中國企業已經有走出去,提升自己,在更大的市場上發展的需要。從這個角度說,新加坡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很好的選擇地。如清華同 方就把其全球研發中心設在了新加坡。7月22日,中國著名的體育品牌李寧[25.65 -1.35%]公司在新加坡開設了自己的旗艦店,并把新加坡作為其開辟東南亞市場的第一站。
我們只提供好的平臺
《中國經營報》:對于想要去新加坡投資的企業來說,新加坡的投資環境具有哪些特點?
林敬文:在全球來說,目前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已經不是競爭的最主要因素,關鍵是具體怎么做。我們將為來投資的大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優惠政策。
新加坡在政策的穩定性以及其他配套方面,如金融、融資體系、現金管理等配套服務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新加坡是全球四大外匯交易中心之一,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無論是商流、物流,都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跨國企業在這里也可以招聘到國際化的人才。而制造業在這邊也可以通過技術研發來提供自己的附加值。
具體來說,新加坡的稅收簡單,單一,透明。企業所得稅為17%;首30萬元(新幣)應征稅收還可享受稅收減免;從海外匯入的股息、分公司利潤和服務收入免稅;在集團合并納稅制度下,利潤和虧損互相抵消后才交稅;消費稅為7%;沒有海關稅;除煙、酒、車、油之外,其他的都免貨物稅。而從個人所得稅來說,新加坡采用累進式征稅,最高的個人所得稅也僅為20%。這些對吸引高端人才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與全球接軌的程度上,我們和58個國家已經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的協議(DTA),我們也已經與36個成員國簽訂了投資保證協議(IGA),我們和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中國等都已經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FTA),這些都使得新加坡無論是內部環境還是外部環境,都擁有極大的優勢。
而金融危機的發生也使得我們政府迅速調整了財政預算,并迅速出臺了一個205億新元的振興配套方案,包括援助企業和援助工友,而這一振興配套方案是針對所有在新加坡的企業和工友的,并無內外的差別對待。
《中國經營報》:你剛才提到的這些優勢,似乎香港也具備。
林敬文:是的,在很多方面,香港跟新加坡有類似的競爭優勢。但不同的是,新加坡是一個主權國家,在企業決定“走出去”時,新加坡可以成為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一個練兵場,新加坡的華文環境也會使中國企業更容易適應。新加坡高效和規范的管理會讓企業得到“鍍金”,提升其管理水平。
以往,中國的企業競爭一般是朝成本方向努力。但到新加坡來,應該是朝價值鏈的上端延伸,朝管理、朝附加值延伸。當然,這要看創業者或者企業本身的經營理念,看其產品是否國際化,去新加坡往往意味著企業的一次脫胎換骨。
《中國經營報》:從EDB來說,你們對來新加坡投資的企業有沒有一些準入性的限制?你們可能會對去新加坡投資的企業提出什么樣的風險警示?
林敬文:我們鼓勵所有的行業和所有的企業來新加坡投資,除了一些色情的和涉及到宗教爭端的。作為政府機構來說,我們不會管企業來做什么,我們不會告訴企業你該做什么,這是企業在設計自己的戰略時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只會在企業需要優惠政府或者土地的時候,出面協調,我們只是告訴大家,新加坡有這樣一個平臺,各種情況是這樣,我們有配套,有人才,有物流,有金融,有服務,你自己要思考怎么利用這個平臺。首先企業要有這個想法:我去新加坡做什么?新加坡可以為我的國際化起到什么作用?
如果要說風險提示,我們想說的是,一些中小企業來到新加坡,想國際化,新加坡是一個預備練功的地方,以往中國國內的運作模式、游戲規則可能在新加坡不再適用。新加坡會更透明,更公事公辦,企業可能會需要有一個適應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