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形勢下義烏市場的挑戰和機遇
2009-7-9 15: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市場發展雖然面臨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并有加深的趨勢挑戰,但內貿有望進一步擴大,義烏市場的比較優勢將會進一步提高,義烏市場也許將迎來一個寶貴的歷史機遇期。
義烏市場具有強大的信息集聚功能,動態匯集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品的供給信息、需求信息,市場內的企業能夠及時獲取市場信息、把握市場機會;義烏市場展貿結合,動態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和供應商,這種特殊的貿易方式提升了貿易機會、提高了貿易效率;義烏市場獨有的拼柜組合優勢,與工廠相比具有靈活的優勢,非常適合接短單、小單。在金融危機下,這種優勢十分明顯,廣東、福建等受金融危機沖擊較為嚴重地區的企業要求來義烏設立銷售渠道的數量在不斷增多。另外,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重心也許轉向亞洲,此時將有更多的資本和人才轉向中國,為提升發展義烏國際貿易服務業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一、義烏市場是國際化小商品貿易平臺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距上海300公里,轄6鎮7街道,市域面積1105平方公里,全市現有人口170余萬,其中常住義烏的外地人口100多萬,城市綜合發展水平名列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第8位,是全國改革開放18個典型地區之一,是浙江省“十一五”時期現代服務業建設五大高地之一。1982年,義烏率先開放小商品批發市場,依靠商貿業帶動,迅速崛起為一座新興的國際性商貿城市。
1.義烏市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中國小商品城[40.47 1.71%](以下簡稱義烏市場)由國際商貿城、篁園市場、賓王市場三個市場群組成,現有經營面積300余萬平方米,商位6.2萬余個,從業人員20余萬人次,日客流量20萬人次,日貨運量超過10萬噸。2008年,實現市場成交額381.81億元,同比增長9.6%,連續18年位居中國工業品批發市場榜首,商品輻射215個國家和地區。
2.義烏市場是全球小商品的采購基地。義烏市場集聚了16個大類、4202個種類、33217個細類、170萬種單品,在這里可以采購到中國最具性價比的日用消費品以及世界各地的特色產品。有83個國家和地區的2551家企業代表處、有14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0余名常駐外商專職采購。
3.義烏市場是全球小商品貿易的風向標。2006年10月22日,國家商務部正式發布了由義烏市場編制的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2008年11月1日,國家商務部又頒布實施了由義烏市場負責起草的《小商品分類與代碼》行業標準。從而使義烏取得了全球小商品貿易的定價、定標話語權,實現了由輸出商品向輸出標準和規則的飛躍。
4.義烏市場是全球小商品制造企業的集群地。義烏市場是中國制造鏈接全球市場的重要門戶,有10萬余家生產企業在義烏設立了廠家直銷或總代理,市場擁有知名品牌達6000多個。并設立了深圳、海南、福建、新疆、安徽、四川等近10家地方特色商品館;開辦了日本、韓國、意大利、美國、馬來西亞、巴西、西班牙等29個境外主題商品館。
二、金融危機對義烏市場的影響
世界金融危機從虛擬經濟傳導到實體經濟,由房地產、汽車等市場波及到日用消費品市場,并從下游終端市場逐步傳導到上游批發采購環節。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給義烏市場造成了部分不利影響,這種影響具有不平衡性(不同交易方式、不同行業、不同檔次、不同目標市場,影響程度不一樣),但是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市場量縮價漲,交易額呈結構性增長。2009年,義烏市場發展“危”中有“機”。
金融危機對義烏市場影響不能低估
1.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受金融危機影響,大家對經濟發展前景不看好,引發消費者消費信心下降,導致國外市場需求下降,尤其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消費市場需求持續疲軟,對義烏市場出口造成了一定沖擊。越南、印度等新興出口體加入競爭行列,擠占了部分出口市場。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又給義烏市場出口增設了一道屏障。要鞏固國際市場份額必須下大力氣。
2.資金鏈斷裂危機部分顯現。義烏市場作為客流、物流、資金流的集中地,上游承生產、下游接采購,處于貿易鏈條的中間環節。無論是上游生產環節還是下游采購消費環節的資金鏈出現問題,都將影響市場的發展。隨著金融危機影響日益擴散,下游采購商出現資金問題的情況會增加,導致下游采購商的賒銷、悔單、退單、結款不及時、要求降低履約價格、要求拉長賒銷時間等不按合同履約的情況會相應增多。原材料價格高漲高落,匯率變動頻繁劇烈,使得上游生產企業無法合理進存原材料,出口商品的定價出現不確定性,從而導致市場許多經營戶對長單、大單充滿焦慮不敢簽,只敢簽短單、小單,造成大量訂單流失,利潤減少。處于服務環節的外貿代理、物流等中介服務企業,也因受到上、下游影響,部門出現經營性困難,也導致部分訂單流失。
3.市場和市場主體層次急需提升。金融危機下市場和市場主體轉型升級成為義烏市場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戰略性課題。義烏的外貿發展方式層次有待提升,需要延伸貿易服務鏈。市場內的部分經營主體分銷渠道單一,外貿依存度高,產品研發與市場拓展能力弱,經營方式傳統,對公共服務依賴性大,急需轉型升級。
金融危機為義烏市場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009年,市場發展雖然面臨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并有加深的趨勢挑戰,但內貿有望進一步擴大,義烏市場的比較優勢將會進一步提高,義烏市場也許將迎來一個寶貴的歷史機遇期。
1.小商品的需求不會改變。義烏市場內的小商品絕大多數是消費周期短、價格低廉的生活必需品。這些小商品需求剛性強、彈性小,在金融危機下消費需求不會減少。
2.義烏市場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將進一步顯現。義烏堅持“興商建市”,舉全市之力辦市場,致力健全涉外服務功能,培育發展現代物流、購物旅游、電子商務等與市場相配套的現代貿易服務業,義烏市場的低成本競爭優勢一直領先。當前,在金融危機蔓延的背景下,義烏市委、市政府將今年確定為“市場開拓年”,要求確保市場持續繁榮,并把它作為保增長的首要任務,要求全市各職能部門全力支持市場發展。義烏市場的外圍環境將趨更好,低成本競爭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3.義烏市場的強大集聚功能將進一步增強。義烏市場具有強大的信息集聚功能,動態匯集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品的供給信息、需求信息,市場內的企業能夠及時獲取市場信息、把握市場機會;義烏市場展貿結合,動態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和供應商,這種特殊的貿易方式提升了貿易機會、提高了貿易效率;義烏市場獨有的拼柜組合優勢,與工廠相比具有靈活的優勢,非常適合接短單、小單。在金融危機下,這種優勢十分明顯,廣東、福建等受金融危機沖擊較為嚴重地區的企業要求來義烏設立銷售渠道的數量在不斷增多。另外,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重心也許轉向亞洲,此時將有更多的資本和人才轉向中國,為提升發展義烏國際貿易服務業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4.國家政策的有力拉動。隨著國際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2007年底以來,國家出臺了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加大出口退稅力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穩定出口、拉動內需,為義烏市場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去年11月份以來,義烏市場得到了中央領導、上級部門空前的關注和支持,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賈慶林主席都親臨義烏市場、關注義烏市場的發展,國務院參事室專程來義烏開展商貿改革實驗區的調查活動,從國家戰略層次謀劃義烏市場。
綜上所述,金融危機下的義烏市場危中有機,機會大于危機,2009年市場發展難中求進。
三、義烏市場面對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
義烏市場應對金融危機,力保市場強者恒強的主要舉措:
1.提升服務,打造市場新優勢
打造六個市場服務中心。建設義烏國際商貿城培訓中心,加強經營主體培訓,推動市場經營戶轉變經營方式;建設產品質量與知識產權監管服務中心,加強和商檢、質監、工商等的聯動,完善商業文明體系;建設購物旅游中心,加快發展購物旅游,實現旅游、購物互促發展;建設采購商服務中心,完善市場配套服務設施,提高服務采購商的能力;建設金融服務促進中心,推進商位質押貸款,緩解經營主體資金壓力;建設小商品編碼中心,加快小商品通關速度,提高市場國際化發展層次。
推進三個平臺建設。依托有形市場資源,建立完善信息發布平臺、網上工作平臺和支付交易平臺,開發適合義烏市場的電子商務系統,為有形市場服務,實現有形無形兩個市場互促發展。
發展三種業態:連鎖配送、代理采購、現代物流。
主動對接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強和國內批發市場、區域集散市場、邊貿市場、超市賣場的商業合作。到目前為止,公司以加盟模式對外拓展了9個加盟市場代理采購連鎖配送點,今年下半年計劃新增3個。加大與全國農村連鎖企業合作組織等大型零售協會合作,建立采購配送合作機制,推進連鎖配送、代理采購業務,擴大內銷市場份額。
辦好三類展會。做大做強義博會、文博會、森博會、旅博會等政府主導型展會,從擴大辦展數量向提升辦展質量轉變,加強市場與展會的聯動,深化展會對市場的宣傳推介作用和引商興市作用。接軌上海世博會,大力培育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展會。加大組團參展境外展會力度,將境外展發展成為市場經營主體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平臺和渠道。
2.推進創新,增強市場向心力
創新義烏指數功能,及時做好信息發布和預警工作,引導市場內經營戶組織生產、經營適銷的商品,增強市場商品的吸引力。創新市場推廣方式,舉辦市場對接會、采供接洽會、商貿洽談會、促銷對接會,引進各類采購中心,通過主動出擊對接采購商,邀請采購商上門對接兩種形式,實現采供雙方無縫對接,吸引采購商來義采購。創新招商選商機制和商位供給方式,招引更多的品牌產品、優質生產企業進入市場直銷或設立總代理、總經銷,擴大品牌經營比例,調整市場商品結構,增強市場的集聚力。
3.強化管理,推進市場可持續發展
強化市場管理職責,轉變純商位管理為“商品、商人、商位”三位一體管理,建立重點商品的行業自律公約,推動引導市場經營戶開展產品3C認證以及ROHS指令的認證,推動經營戶由“坐商”向現代貿易企業轉變。強化商會管理市場的功能,提升商會在市場行業布局調整、規范市場經營秩序、調解貿易爭端、制訂行業標準與貿易規則等方面的作用,推進市場可持續發展。
4.主動出擊,拓展國際市場新空間
抓住金融危機帶來的國際國內貿易格局調整的機會,主動出擊,加快建設國際分銷體系。發展與國際品牌零售商、批發商的合作經營,拓展終端市場,提升價值鏈,強化義烏市場的中心地位。增強和各國商業機構、經濟團體聯系,加大和境外制造業基地對接,引進各類優質境外商品,做強做大進口、轉口業務,把義烏市場發展成為境外產品進入中國成本最低、效率最好的平臺,發展成為亞洲的轉口貿易中心。
義烏市場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最大的商品貿易平臺之一,是廣大國內外企業和采購商共享式的貿易平臺。
金融危機加快了國際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速度,義烏市場的集散功能將進一步得到提升,義烏市場的作用也將更加突出。 (9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