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源部長朱棣文矛頭直指中國 中美公開交鋒碳關稅
2009-7-9 14: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方一貫主張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但部分發達國家提出對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的做法,違反了WTO的基本規則,是以環境保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7月4日警告稱,“碳關稅只會擾亂國際貿易秩序,引發貿易戰。”
姚堅所指的是美國眾議院近日通過的《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該法案中的“征收特別關稅”條款規定,從2020年起對不接受污染物減排標準的國家實行貿易制裁,征收關稅。
盡管美國的“碳關稅”構想在能源部長朱棣文就職時就已引發美國貿易伙伴的擔憂,尤其是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盡管雙方圍繞美國式的“綠色保護主義”已經暗戰了幾個來回,但諸如這次的公開激烈交鋒尚屬首次。
西方聯手施壓?
這次沖突發生的時機很微妙。
按照日程安排,“八國集團”(G8)峰會于7月8日至10日在意大利舉行。據悉,除“八國集團”成員國會議外,其他所有會議都將采用“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對話”的形式舉行,而其中“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論壇”又將是對話會議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屆時制造了全球75%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7個國家都將參加。
“除了工業國家,新興國家也有義務進行氣候保護。為了能夠實現將全球變暖氣溫升高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必須制定大膽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德國總理默克爾臨行前在德國《星期天鏡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如此寫道。
美國的法案與德國總理的文章顯然有所指,中國的聲音也自然有所指。
巧合的是,意大利《共和國報》7月6日刊發了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的署名文章《中國言行一致反對保護主義》。文章指出:“反對保護主義,中國絕不是空喊口號、徒做姿態。”文章還發出呼吁稱,中國不會以貿易保護對抗貿易保護,但我們強烈呼吁世界各國恪守各國領導人多次作出的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鄭重承諾,不要讓于事無補的貿易保護主義延緩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
朱棣文矛頭直指中國
“顯然,這次峰會將是一次激烈斗爭的會議,各國將為此而展開激烈的博弈,尤其發達國家迫切想在此次會議上能夠有所作為,進而為哥本哈根會議作準備。”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張家棟副教授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他認為,中美兩國首腦會晤才是這次峰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會見。
但兩國圍繞“碳關稅”問題爆發的論戰顯然對會晤以及中美貿易的長遠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這次沖突的直接導火索是美國眾議院剛通過的《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其特殊條款在中國多個領域激起了波浪。7月3日,對于美國擬對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問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指出,這是“損人而不利己”的舉動,中方堅決反對利用氣候變化之名推行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美國這種行為的實質就是在搞貿易保護主義,因為其所擬定的所謂‘碳關稅’不僅違反了WTO的基本規則,也違背了《京都議定書》確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嚴重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這種戴“綠色”帽子的保護主義,其根在美國新一屆政府。
早在競選總統期間,奧巴馬就誓言改變美國人生產和消費能源的方式。尤其是在他的經濟復興一攬子計劃中,有接近1/10的資金(總共有800億美元)是專門用于清潔能源的研究與開發。
隨后,在入主白宮不到兩個月內,奧巴馬就聚集了一大批認同他執政路線的同僚,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獲任美國能源部長的華裔科學家朱棣文。
就職不久,朱棣文便提出了“碳關稅”的概念。3月17日,他在眾議院科學小組會議上稱,如果其他國家沒有實施溫室氣體強制減排措施,那么美國將征收碳關稅,這將有助于公平競爭。作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顯然將是美國重點“關照”的對象。因此,當時便有評論指出:“朱已經為中美貿易預埋了定時炸彈。”
“碳關稅”這個概念并不是朱棣文的專利,它最早是由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提出,當時有評論稱其“就是以環保的名義,堂而皇之直接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財富納入到發達國家的國庫中”。專家指出,對二氧化碳進行調控,不可避免地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傷害,尤其是對那些正處于發展中并試圖擺脫貧困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