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振興規劃解讀八:大力發展現代汽車服務業
2009-7-8 21: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先進的現代服務業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產業。加快服務業發展也是促進資源節約、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要求。為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協調增長,服務業應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和較高比重。我國“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服務業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的預期目標。
我國服務業發展的滯后影響了汽車產業發展,需要采取相應措施大力發展現代汽車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在汽車產業中具有重要作用
現代制造業與服務業在不斷滲透、融合。在《財富》雜志最新500強企業中,有281家是服務型公司,占到了56%。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企業正向服務業領域拓展。據調查,全球80家著名制造企業的大多數公司的服務收入均超過50%。國際汽車大集團也已經形成專業化汽車服務業務,涉及制造服務、銷售服務等服務領域,以順應汽車產業鏈利潤正在向服務業轉移的趨勢,不包括銷售收入,其服務收入的比例最高已達到15%。
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對汽車等制造業的發展、升級與競爭力提升有重要支撐作用。生產性服務業是指在商品或其他服務產品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的、企業為企業提供的中間服務,是為進一步生產或生產最終消費品的企業提供的中間性服務投入。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既有利于汽車生產企業控制成本、提高研發速度、強化核心競爭力,也是汽車企業拓展業務領域、創造利潤的重要環節。其中,研發等服務業的發展甚至已成為引領汽車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國內外的發展經驗表明,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對于制造業的升級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國汽車服務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汽車服務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點。第一,“重汽車制造輕汽車服務”的產業發展觀導致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夠重視,產業集群也無法發揮其產業聚集效應。由于汽車制造業產值大,對地方GDP貢獻大,因此各地對發展汽車制造業積極性高,將較多的資源投向了汽車制造,對發展汽車服務業不重視、投入少。在這種產業發展觀影響下,我國目前雖然已經有長春、上海、廣東、湖北、安徽、京津、成渝等多個汽車產業基地,但由于這些基地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均落后于制造業的發展水平,產業基地并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汽車制造業的發展。
第二,以合資為主要發展模式使我國企業集中在汽車制造環節,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較少。我國轎車企業主要是通過利用外資采取合資模式發展起來的,合資企業主要從事價值鏈中附加值較低的生產、加工、裝配環節,在技術、品牌等方面主要依賴合資外方提供,對外部的生產性服務尤其是高價值研發環節的服務需求少。
第三,我國科研、金融、物流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還很落后,不能滿足國內汽車制造業發展的要求。由于國內研發能力落后,國內汽車企業不容易獲取所需的關鍵性技術,科技服務水平制約了汽車制造業的發展。譬如,由于國內設計公司的技術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使得一些發展自主品牌的國內企業只能依靠國外的設計公司。汽車金融產品單一、發展滯后也未能形成對汽車工業強有力的支持。國內物流企業主要從事運輸、倉儲這些傳統的基礎性業務,國內多數汽車生產企業雖然大量采用精益生產方式,其急需的零部件供應物流卻鮮有物流企業能提供,致使得汽車物流與生產領域脫節。
第四,大型企業集團內部門類齊全的生產組織方式不符合現代汽車服務業發展的要求。這不僅未能發揮促進企業集團發展的作用反而抑制了服務業的發展。汽車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專業化分工的深化,汽車制造企業大多將服務性業務外包,我國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組織方式使汽車生產企業同時承擔生產和生活服務,對企業外部的服務需求減少,這些主要面向企業內部的服務機構也由于缺乏市場的激勵和約束,成本高、競爭力低下。
當下大力發展現代汽車服務業的思路
為發展壯大現代汽車服務業,《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把“堅持產業升級,注重工業發展與服務增值相結合”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并把發展現代汽車服務業作為重點任務之一。要切實提高我國現代汽車服務業水平,應當從下面幾點入手。
第一,強化生產與服務的紐帶聯系,促進相互支撐,實現協調發展。按照《規劃》要求,加快發展汽車研發、生產性物流、汽車零售和售后服務、汽車租賃、二手車交易、汽車保險、消費信貸、停車服務、報廢回收等服務業,強化生產與服務的紐帶聯系,促進相互支撐,實現汽車制造業和汽車服務業協調發展。
第二,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做強做大汽車服務業。以市場機制為主要手段,政府調控為輔助手段,大力發展物流、金融、信息、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細化深化專業分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第三,大力促進汽車產業集聚地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強化汽車制造業與服務業的互動機制!兑巹潯诽岢觥皬娀a與服務的紐帶聯系,促進相互支撐”。產業集群是實現汽車制造業與服務業互動發展的重要載體。主要汽車制造企業所在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位置,采取積極的財稅、土地、價格等政策,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新興產業的發展。鼓勵汽車企業將非核心服務外包,引導汽車企業圍繞主業外包非核心業務,如入廠物流、后勤服務、出廠物流、總成分裝、采購平臺等,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
第四,鼓勵自主研發,支持自主品牌的發展。鼓勵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是《規劃》的核心內容。應落實鼓勵生產企業發展自主品牌企業的有力措施,通過自主品牌發展帶動相關服務業的發展。一直以來,我國對汽車行業的自主創新支持比較少,即使支持也主要是針對大型汽車企業集團,汽車研發機構、零部件企業等獲得的支持少,“產、學、研”相互分離,未能形成合力機制。應出臺鼓勵科研和自主創新的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對實實在在、有效的自主創新,無論企業的規模、所有制結構、是否是汽車生產企業,均應給予支持,以提升我國汽車研發水平,發揮研發在引領汽車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支持汽車制造企業向服務業領域拓展,培育汽車制造型和服務型企業。順應制造業向服務領域延伸的國際趨勢,《規劃》提出汽車生產企業既要增強制造實力,又要拓展汽車金融服務和售后服務業務。具體來說,支持骨干汽車生產企業在關注研發、設計等環節發展的同時,推動其向汽車金融、營銷等服務領域拓展,鼓勵汽車生產企業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型和服務型企業。
第六,完善服務業標準體系和行業規范。由于缺乏全國性、統一的服務標準和行業規范,使得服務業水平低下、參差不齊,難以和制造企業的服務需求相吻合。應完善服務業標準體系和行業規范,盡快建立物流標準化體系,培育專業化物流企業。
第七,完善汽車服務相關的法規、規章、管理制度。應從降低汽車金融進入門檻、降低物流稅費標準(如降低高速公路收費標準)、完善相關法制環境等諸多方面,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法規、政策環境,為服務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