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商貿物流,促流通活市——探索發展中的韶山商務
2009-7-8 21:1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旅游立市,工業強市,生態靚市”是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措施。該發展戰略的形成針對了我市實際,有“量身定做”之感。分析近兩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數據,并就我市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建設“兩型”社會,促進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深感“十一五”后兩年和“十二五”期間我市抓商貿物流建設,將“流通活市”列入全市發展戰略已非常必要。
縱觀中外,自古以來,商貿物流仍是一個地區經濟發達、人口聚集、城鄉繁榮的重要標志。早在北宋時期,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記錄了汴京城鄉的商貿繁榮景象,1103平方公里面積的香港和682.7平方公里面積的新加坡均因采取世界自由貿易的形成,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商貿發達的王府井、城隍廟分別成為北京、上海的標志。我市雖只有210平方公里,但流動人員達400萬人/年以上,同時根據我市的發展戰略,商貿物流發展將是制約和影響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個體重要方面。
首先看“旅游立市”。旅游的“六要素”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其中很大的一方面是“購”,不能滿足“購”的標準,旅游是不完善的旅游,“立市”無保障。要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就必須抓好商貿物流的建設。其次,從“工業強市”來看,工業是發展振興當地經濟的主要支撐,工業經濟的發展,不僅是財政稅收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安置帶動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是維護社會穩定,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工業的發展,依賴于產、供銷,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沒有商貿物流的發展,工業經濟是可能做大做強的。再次,從“生態靚市”來分析,我市是長株潭“兩型”社會的核心區,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手段,商貿物流業的發展是對建設“兩型”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第四,我市雖然是210平方公里,10多萬常住人口,但每年流動人員達400多萬人次,加之我市區位優勢明顯,鐵路、公路、機場十分便捷,滬昆高速鐵路和韶山高速的相繼通車,將給物流、人流帶來便利。更重要的是我市有省內、國內無可比的政治優勢,把政治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我市多年來一直探討和研究的課題,僅韶山的旅游紀念品、文化制品、特色食品的2008年的銷售額就達1.75億元,因此韶山的商貿物流有著廣闊的市場基礎。
綜上所述,加強商貿物流的發展建設,是對我市“旅游立市,工業強市,生態靚市”發展戰略的補充和完善。如何加快我市的商貿物流建設,著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化分散為集中,目前雖然我市商貿物流有一定的基礎,全市僅旅游紀念品和產品經營門店就有382家,工貿市場、農貿市場、糧食市場、水果市場、金海市場等又有規模集市7處,萬凱源、步步高、天天自選等有一定規模的生活超市9家,又有規模物流企業2家。全市從業人員6800多人,但過度分散,開不成規模,不僅造成稅源流失,更重要的是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嚴重影響我市商貿的誠信度。因此,加快我市商業網點規劃編制,建設一處集旅游產品和韶山特色產品的大型綜合市場,同時加快我市國有商貿企業的改制步伐,重點支持扶植一家集電器和生活超市,是發展我市商貿物流的重要載體。二是整合物流企業。扶植一家布點寬、有實力的物流企業。我市工業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對外招商引資爭取企業落戶,以及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物流是我市的“瓶頸”。在上世紀90年代,我市主要以生豬外運為主,全市僅冷藏車就有38臺,但由于多種原因,沒有形成團隊,在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的情況下,我市物流沒有得到發展壯大,而是逐漸淘汰出局。因此,整合物流資源,加快物流發展,是我市一、二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