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海事破解發展難題 構建平安水運
2009-7-8 14: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上旬,由10余家新聞媒體組成的記者團結束了山西水上交通安全新聞采訪活動。記者們行程3000多公里,先后深入山西省5個市、8個縣(區)、6個水運企業進行了采訪。通過在黃河沿岸、庫區、湖泊、渡口碼頭現場采訪地方政府領導、海事監管人員、水運企業負責人、船員和乘客,使記者們真實感受了山西省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現況。
6月30日,一份分析透徹、觀點犀利的采訪報告放在了山西省地方海事局局長的桌上,山西海事為了破解發展難題,構建平安水運所做的努力亦躍然紙上。
沿河群眾
渴望政府高度重視
山西屬于典型的非水網地區,水運業務不發達,但安全監管責任重大。山西全省通航總里程1234公里,其中黃河通航里程971公里。經過幾年的發展,全省渡口、碼頭已達143道,監管船舶1000多艘,水運企業35個,大中型封閉通航水域51處,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
由于山西屬于內陸省份,水資源相對匱乏,廣大人民群眾對水上交通安全的認識不高。但黃河沿岸的群眾,渴望政府重視和有效監管水上交通安全。
近年來,山西各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海事機構都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并采取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措施,來保證各項安全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在2004年臨猗深沉船事故后,山西省交通廳先后投入近500萬元,為全省海事機構配發執法車輛、救生衣、救生圈、對講機等監管設備,使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能力不斷增強;全省海事系統以開展海事管理正規化建設為載體,抓基礎、抓安全、抓隊伍建設,執法效率明顯提高;組織海事執法人員赴廣西、浙江等地學習培訓,隊伍的專業水平明顯增強,連續4年保持了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無事故的好成績。
強化監管
解決執法無據難點
山西省于2007年出臺了《山西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辦法》,有力地促進了各項水上安全監管工作的落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監管過程中開始出現了一些矛盾,例如農用船管理主體不明確的問題,對小型船、挖沙船、餐飲船的安全監管缺少法律依據的問題,成為了該省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工作的難點。
在呂梁市黃河沿線,由于太中銀鐵路建設和太佳高速路建設的需要,從2008年開始,采砂船在黃河沿岸迅速蔓延,在呂梁市的興縣、臨縣、柳林三縣257公里的黃河上聚集了101艘采砂船,臨汾市也有90多艘,絕大多數采砂船均屬于無證經營,給水上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在呂梁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呂梁市地方海事局將所有無證采砂船舶全部強行封停。目前,呂梁市地方海事局正在幫助船主聯系船舶專家,進行強度和穩性計算,并補充有關資料,經檢驗合格后方可繼續作業。執法無據,給海事安全監管帶來了重重困難。
健康發展
提升安全監管水平
到目前為止,山西省還沒有專門的水上應急搜救機構和隊伍,而現有的監督搜救艇、執法車輛、通訊器材、應急裝備,還遠遠不能滿足地方海事機構對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的需要,由于應急能力的空白和專業救助隊伍的缺乏,部分市、縣出現了由“監管”到“管死”的怪現象,就是當地政府為了保證水上交通安全,在五一、十一、節假日等重要節日出現停運的現象。
山西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段建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全面推動山西海事事業的健康發展,一是要盡快理順管理體制。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借費稅改革的東風,將全省海事機構納入或參照公務員管理,同時,將各市、縣海事機構成為獨立法人單位,解決經費不足、體制不順、不能獨立工作的問題。二是加快法制建設步伐。盡快爭取省人大和省政府出臺《山西省水上交通管理條例》和《山西省船舶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農用船的管理主體,提供監管小型船、挖沙船、餐飲船以及自然坡岸渡口碼頭的法律依據,為水上交通安全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三是全面提升應急搜救水平。按照山西省政府《水上搜救應急管理辦法》的要求,盡快組建山西省水上搜救中心,打造一支專業隊伍,不斷提高山西省的水上應急搜救水平。四是不斷加強海事執法裝備建設。加大對海事監督搜救艇、執法車輛、通訊器材、應急裝備的投入力度,全面加強海事裝備建設,實現對11個市、52個縣(市、區)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裝備建設全覆蓋,不斷提升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能力,為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定提供堅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