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在金融危機中不要高估國企的作用

2009-7-8 14: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于通用、克萊斯勒等世界著名企業紛紛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在購買了這些企業的有效資產后,也成為了這些企業的大股東。于是,有人認為,美國也在走“國有化”之路了。甚至有人提出,為了吸取美國的教訓,應當進一步強化國有經濟的地位,擴大國有經濟的比重和份額。
受此影響,某些行業、某些領域、某些地區甚至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現象,一些已經改制的企業、單位,又通過政府、國有企業反購的方式,重新回歸國有,成為國有企業、國有經營單位。
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在金融危機中“形象大升”的大型國企,更是迅速加快了擴張和兼并步伐,大肆收購小型國企和非國有企業,并憑借其獨特的資源優勢、資金優勢、政策優勢等,全面控制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行業、重點產業、重點領域。
這樣的做法表明,不僅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被盲目拔高了,其很多方面存在的問題也被掩蓋了起來。
而實際情況是,雖然國企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這種作用與它對政策、資源、資金等占有比,仍然不可盲目樂觀。因為,在這場金融危機中,“裝點門面”的企業,仍然是資源型企業、壟斷企業,那些真正市場化的國企,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影響,比非國有企業更加嚴重,這一點,從目前國企的經營狀況和效益狀況也可見一斑。據了解,今年1到4月份,央企的營業收入下降9.2%,利潤下降36%。同期地方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營業收入下降8.4%,利潤下降58.1%。這些降幅均超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4月份全國22個地區的工業利潤降幅的平均水平。
而這一切,是在通信、石油等壟斷企業效益狀況較好、利潤水平高企的情況下出現的,如果撇開這些企業,那么國企的收入、效益情況會更差。可見,國企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并沒有比其他所有制企業顯示更強的應對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相反,部分國企機制不靈活、管理不規范、調整能力不強、盈利水平不高等的問題,卻被許多假象掩蓋了。
有專家分析,中國的國企習慣于走行情路、景氣路,而不大會逆境發展、逆境前進。這種判斷,十分客觀,也點中了中國國有企業的軟肋。如果過高估計國企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作用,過高地估計國企的抗風險能力,那么,就會對經濟決策和應對危機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只有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國企的作用,評估國企的抗風險能力,確立國有企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