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劉遵義:全球失衡不能歸咎于中國貿易順差

2009-7-4 12: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首屆全球智庫峰會7月2日至4日在北京隆重召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在3日舉行的峰會主論壇發表演講,下面是演講實錄。
  鄭新立: 
  感謝德瓦斯康賽洛斯先生的發言,他在發言中給我們提出了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怎么避免石油市場的過渡投機,保持石油生產和消費的穩定。
  下面,第二位發言者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先生,劉教授長期在斯坦福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他不僅是一個理論經濟學家,更是一個數量分析經濟學家。我相信,他的精確分析會讓我們耳目一新。下面,有請劉教授,大家鼓掌!
  劉遵義: 
  曾培炎理事長、鄭新立先生,尊敬的貴賓,女士們、先生們!我今天非常榮幸到此。在此,我想簡要的講三點。第一點,總結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第二點,全球銀行的平衡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我希望展示的是中國的貿易余額是不可能為全球的不平衡來負責的,我們不能夠歸咎于中國的貿易順差導致了全球的次貸危機。第三點,東亞國家向北美以及歐洲經濟體進行脫鉤的可能性,這是具有爭議的,也非常有趣,我想大家都會同意,這不會是0或1的選擇,是我們必須要討論的,全世界都如此。
  首先,金融危機的原因。在這里,我列出了監管失敗、貨幣寬松,這一點很多人都談到了,我特別想提高在風險管理方面我們以前吸取教訓的問題。現在經濟和金融泡沫經常會出現,我們都經常遇到一些泡沫,而且最好利用這種杠桿力來解決。但是泡沫可以在一定的時間使用杠桿和維持泡沫,因此我們看到杠桿受到破壞,像雷曼兄弟的破產,使得它現在只有50%。我不想詳細討論這個問題,但是我想給大家看一下這個圖,上面的紅線是歐元匯率SP5000指數,這是在所謂次級債泡沫出現的時候。
  美國的次貸危機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就是借貸機構沒有相應的責任。因此如果能夠滿足,他們沒有相應的債務,這就意味著他們不介意借貸人是否能夠償還,或者抵押有相應的價值。因此我想最近的一個建議就是美方監管體制的改革,這一點得到了一定的解決,這些借貸機構必須有一定的責任,我想這樣會有助于防止很多武裝的出現。
  另外一個原因,大家還記得安然公司由于資產負債表作假的問題,還有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他們提供了一些數據,很多資金都是從這些資產中取消了。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我們沒有時間討論,但是我想再說一點,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就是保險的問題。保險要提供給股東,是雷曼520可以到A2G,可以進行保險防止出現破產的情況。一個非常重要的保險中的趨勢,就是我們不能夠進行所有的保險,因此只有股東可以進行保險,并不是別人。CDS的行為是任何人都可以買CDS債務,這樣就造成了道德的風險,特別是人們購買債務以后,他們可能會影響其結果,因此他們會迫使雷曼兄弟的進一步生存,給他施加壓力。我認為CDS高出股票的十倍,很顯然從監管角度說這是一個敗筆。 
  除此之外,我還想講一下它不平衡的問題。美國有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目的,就是為世界貿易提供流動性,為此他們需要一種凝合力,但是在全球每天的平衡,我想世界貿易在過去幾十年就不會那么健康。
  我介紹另外一張幻燈片,就是住房的泡沫和目前的不平衡有很大關系。這個圖有關中國貿易與全球貿易情況的比較,大家可能會認為中國有貿易盈余,到2005年,中國有著大量的貿易盈余,到2004年,全球貿易不平衡非常少。這也是一個指數,表明泡沫的。大家可以看到在下面,中國貿易盈余是綠色的,上面是紅色的,大家可以看到紅色是到2006年達到高峰,而中國貿易盈余的增長不可能造成美國住房價值的下降。實際上,當這個指數下降的時候,中國貿易盈余就開始大大上升。 
  這是另外一個表格,大家可以看到美國在全球貿易的赤字情況。貿易赤字造成了美國住房指數的上升和下降,但是我想說貿易盈余有一定的責任,這與中國儲蓄率和美國儲蓄率之間的差別沒有太大關系,但是這些不可能成為不平衡的原因。 
  這張圖介紹了次級債延長的債務不斷上升,2006年達到高峰,美國在2007年開始下降,與中國貿易盈余增長期間是相符合的。另外一點,介紹一下有關脫鉤的問題。以往我們會說,好象美國打噴嚏,亞洲就會感冒,這是幾年前了,現在不是這樣的情況了。這是GDP從60年代到現在,60年代美國占的份額,東盟國家加上中國、日本、韓國,這是一個很大的集團。即使在60年代,他們只占了全球GDP的10%,今天占了25%,而且與美國相類似的歐元區占GDP的1/4,這一點相對應。中國的貿易在當時非常少,盡管中國在今后幾年會發展的非常好,但是真正轉變是很困難的,從GDP來說還是很少的。
  另外一點是貿易的問題。東亞的貿易在60年代大概占10%,現在占了1/4,這說明它在世界整個經濟格局方面的重大變化,而且不再是東亞不能增長。如果世界或者歐洲衰退,中國就不會增長,不是這樣的。這張圖介紹了東亞的一些出口50%的貿易是在區域內部,50%是互相貿易。另外就是東亞的儲蓄率除了菲律賓以外,一直非常高,處于高位。這意味著東亞將會有大量的資金繼續進行投資,盡管外國直接投資,比如北美和歐洲的投資可能會枯竭。因此我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可以避免,如果監管機構更加謹慎,但現在太晚了。 
  第二,這并不是中國貿易盈余造成的問題,或者是高儲蓄率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機。第三,這里有一個脫鉤的問題。今年,中國可能會增長8%左右,印度預計將會增長接近7%,這是過去十年來的平均水平,這有助于穩定東亞地區的經濟。 
  謝謝各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