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筑底尚待去產能考量
2009-7-4 1: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李協商
伴隨著各大鋼廠的扭虧為盈,鋼鐵業筑底信號已經非常明顯。中鋼協72家大中型鋼鐵企業5月份實現盈利12.62億元,這是連續7個月全行業虧損后,首次實現行業盈利。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在這樂觀的數據背后,鋼鐵產能過剩問題依舊突出,這也將成為后期鋼鐵業復蘇的關鍵。
鋼鐵作為典型的周期性行業,與國內經濟、全球經濟的走勢密切相關。日前,溫家寶總理已經對我國經濟做出了 “企穩向好”的判斷,統計數據也支持這種論點,1~5月份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32.9%,汽車銷售累計增速14%,房地產銷售持續5個月同比環比上升,國內PMI已連續4個月站在50%以上。在此背景下,鋼鐵業筑底支撐條件已經日漸成熟。
同時,作為我國鋼價風向標的寶鋼在連續3個月下調產品價格后,近日也上調了7月份鋼材出廠價格。盡管這次高于市場預期的調價尚未得到市場的跟進,但是這也反映了目前主要鋼鐵企業對鋼價底部基本確立的一致看法。
然而上述問題并不能掩飾中國鋼鐵業整體結構性過剩的困境,鋼鐵業在完成了前一段時間的去庫存化之后,需要一個更漫長的時間來實現去產能化。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粗鋼產量達4646萬噸,日均粗鋼產量149.87萬噸,創年內新高,相當于年產粗鋼5.47億噸,遠高于去年粗鋼5億噸的產量。
產能過剩的問題直接制約了鋼價的進一步回暖,因此鋼鐵業是否能夠筑底成功需要去庫存化的考量。
目前,國內鋼價已經連續9周上漲, 在此之前,國內鋼價也曾經歷一次抬頭趨勢,此后,鋼廠開始全面恢復生產,產能大量釋放,供需嚴重失衡,市場資源過剩,供大于求局面加劇,致使鋼材價格頻頻下滑,鋼價的回暖反而造成了對行業的 “第二次傷害”。
事實上,把產能結構過剩這個中國鋼鐵行業長期發展遺留下來的問題,放在當下一次性解決也略顯勉為其難。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當前,各大鋼廠適當控制一下產能,共同保護一下當前稚嫩的鋼價,帶來的長遠收益遠比此時 “多生產三五噸”要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