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座鑼鼓大橋竣工通車
2009-7-30 23: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此前,人們常常稱京城盧溝橋上坐落有五百多頭頭神情各異的獅子。從今天開始,人們視野里又新添氣勢磅礴的鑼鼓大橋的一千五百多面鑼鼓。
在歡慶的氣氛中,山西臨汾市委書記謝海宣布鑼鼓大橋的命名。
據臨汾市市長助理、建設局長宿青平介紹,鑼鼓大橋包括大橋主橋、鑼鼓廣場和威風鑼鼓雕塑三部分。大橋全長五百六十米,在原橋二十五米的基礎上,兩側各加寬十五米,總寬達五十五米,其中機動車道寬四十米,雙向十車道,兩側設各三點五米非機動車道和四米人行道。
大橋建設采用十四孔至四十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T梁結構,四十二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華燈矗立于大橋兩側,橋體由三層CED彩燈裝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鑼鼓大橋以臨汾威風鑼鼓為主題,橋墩、護欄和橋面中心隔離帶共雕刻鑲裝一千五百多面石鼓,形態各異,氣勢壯觀。
大橋東西兩側建有四個鑼鼓廣場,占地面積六十畝,綠化面積二點一萬平方米。橋頭四座威風鑼鼓雕塑,高十三米,采用花崗巖雕刻,分別塑造了威風鑼鼓中鼓、鑼、鈸、鐃四種樂器的演奏藝術形態,威武雄壯,氣勢磅礴,雕塑前方寬一點二米、長十二米的黑色花崗巖地雕,分別展示了悠久豐富的鑼鼓文化,與大橋、廣場相映成輝,為臨汾威風鑼鼓的展現與傳播樹立永恒的藝術豐碑。
鑼鼓大橋原名原馬務大橋,始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九九八年拆除重建,去年六月實施加固加寬改造,今年7月全面竣工。
臨汾市長羅清宇表示,在臨汾全市上下積極應對經濟危機,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時期,臨汾市又一標志性工程——鑼鼓大橋全面竣工通車,這是臨汾市道橋建設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臨汾市全力打造的一項文化精品工程。
他強調,鑼鼓大橋是連通臨汾市汾河兩岸的重要交通樞紐,大橋的改造建設對拉大臨汾市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義。鑼鼓大橋充分吸取臨汾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成功地將威風鑼鼓融入橋梁和雕塑設計,把一座普通的橋梁打造成了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精品工程,把一座單一的橋梁建成了集通行、觀光、休閑、旅游于一體的文化景觀,探索出了一條以文化統領建設、以建設展示文化的成功經驗。鑼鼓大橋的竣工通車,不僅大大增強了汾河兩岸的通行能力、方便了群眾生活,而且極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展示了臨汾新形象,必將對促進該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記者了解,鑼鼓大橋是山西第一座雕塑藝術大橋,也是中國第一座鑼鼓文化景觀橋梁,其鑼鼓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創世界吉尼斯之最,當地政府近期將申報世界吉尼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