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潛力迸發 率先發展
2009-7-30 23: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7月19日,由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和《經濟觀察報》聯合主辦的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排名公布,日照經濟開發區憑借良好的綜合投資環境和過硬的發展實績,榮膺省級“最具投資潛力十強開發區”。早在今年3月,日照經濟開發區在二ΟΟ八年度145家省級經濟開發區52項主要經濟指標綜合評價中中獨占鰲頭,比上一年前進了7個位次。上半年,該區GDP、工業總產值增幅、實際利用外資居全市第一,其中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市的85%以上。韓國現代、新加坡金鷹、美國邦基等一大批知名外企將數百億資金投向了這里,大項目的蓬勃發展帶動了中小企業的快速聚集,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格局初步形成,藍色海洋經濟快速崛起,區域發展核心競爭力日益增強。
即將迎來18歲生日的開發區,在歷屆黨工委、管委會打下的良好基礎上,日新月異,潛力迸發,呈現出喜人的發展勢頭——5月21日,隨著威亞發動機二工廠第一臺發動機下線,標志著威亞公司年產40萬臺發動機的生產能力已經形成。
6月14日,凌云海糖廠續建項目竣工投產,年產120萬噸的產能使之成為世界產能最大的單體糖廠,日照因而躋身世界最大食用糖生產基地之一。
7月27日,隨著青島啤酒(日照公司)總經理傅先軍將鼠標鄭重一點,青島啤酒(日照)有限公司順利投料試生產。項目從開工到投料試產,僅用了13個月,刷新了同類企業的建設速度。達產后啤酒年產能達30萬千升,不久,世界各地就可以品嘗到日照產的青島啤酒了。一個個頻傳的捷報,一項項驕人的業績背后,人們不禁要問,日照經濟開發區的潛能到底在哪里?“對于開發區來說,投資潛力就是發展的潛力。”區黨工委書記王克軍說,“開發區從相對封閉的區域起步,從構建大規模基礎設施入手,以骨干企業或大項目為依托,強調大項目、大產業、高投入、高產出,能從一開始就在較高的起點上建設現代工業和現代新區,這是經濟開發區最突出的優勢。”“除了靠海臨港的天然地緣優勢、良好的資源優勢,我們還努力打造著開發區的軟硬環境優勢,那就是雄厚的基礎設施配套優勢和區級、部門、村居三位一體的服務機制,以此為基礎吸引的大項目和中小項目又構筑起了全區的產業集群優勢。”
靠海臨港“藍色夢想”。圍繞做足做大臨港產業,該區為現代物流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搭建了載體,出臺了政策,重點推動海上裝備制造業、海洋化工、生物醫藥、港口物流等產業發展,面向大海,搶先一步,用藍色經濟實現“藍色夢想”。
基礎設施“筑巢引鳳”。2007年,開發區制定了“奮戰三年,沖破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的目標。三年中,該區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多億元,基本達到了“今天項目簽約、明天就能落地建設”的標準,為投資方最大限度地節省了時間。
特色產業“群落互生”。經過多年的積淀,開發區已培育了汽車發動機、制漿造紙、糧油加工、食品加工和紡織服裝五大產業集群,為后來的投資者提供了較強的配套能力和完善的產業設施。按照“抓大不放小”的理念,該區抓好大項目服務的同時,也注重對占地少、無污染、財政貢獻率高的中小項目重點扶持,幫助他們做大做強。目前,華能日照電廠、亞太森博漿紙、凌云海制糖、威亞發動機等7個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大項目及二期、三期項目的紛紛上馬,擎起了這里跨越發展的脊梁,磁吸效應讓配套中小企業紛至沓來,與大項目組成了互生群落,全區112家中小企業的利稅已撐起了全區財源的半壁江山。
服務機制“溫馨真誠”。“金融危機沖擊的是企業,考驗的是政府,體現的是服務”,開發區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中始終堅持“真情相約、溫馨相待”的服務理念,推行干部在一線工作、決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創新在一線體現、成效在一線檢驗的“一線工作法”,開展問需于企、問計于企的企業“大走訪”活動,為企業提供零距離、保姆式全程服務,與企業同舟共濟,攜手渡難關。同時突出抓思路、政策、服務“三項工作創新”,出臺了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的扶持辦法,財政投入真金白銀,用2300萬元設立了八項扶持資金,用4000余萬元減、免、緩和先征后返扶持企業,為工業廢水處理中心等8個項目爭取了1.5億元上級扶持資金。
走在“危”與“機”的前面,才能化“危”為“機”。利用好自己的優勢,才能發揮最大的潛力。日照經濟開發區積極作為,科學發展,經濟在克服重重困難中保持了強勁發展勢頭。獨特的區位優勢,優惠的政策優勢,雄厚的配套優勢,過硬的軟環境優勢,使得日照經濟開發區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藍圖上熠熠生輝,在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道路上闊步向前。(通訊員 張文軍 王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