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調整產業格局 挖掘內源動力

2009-7-30 22: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上世紀50年代初期,這里是一片灘涂;上世紀80年代初期,這里還是一片香蕉林。 
  1984年,廣州開發區靠借款搞起七通一平,區內主要是港資企業,進行外向型加工和組裝,出口易拉罐、木材、筷子等低附加值產品。“第一家港資企業是開發區路口的一個加油站,現在早消失了。”廣州開發區政研室主任沈奎說。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知名品牌迅速集聚廣州開發區,寶潔、安利、美特等日化企業,康師傅、雀巢等食品飲料企業,珠鋼、聯眾等鋼鐵企業,以本田為核心的汽車及零配件企業,以及生物制藥、電子和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紛紛進駐,主導產業從輕工業為主發展為以裝備制造業為主。自2002年開始,廣州開發區大規模建設科學城(6.42,-0.13,-1.98%),開始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面積從9.6平方公里拓展到60平方公里。
  25年對外開放,廣州開發區產業在加速集聚:60平方公里土地,集聚了6000多家企業。目前,全區投資密度達到每平方米500美元以上,其中2007年以來引進項目投資密度達到每平方米1000美元以上。
  廣州開發區正從外向型主導向內外資并舉的多元化格局轉變。今年1至6月份,廣州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5.9億美元,同比增長15.62%,而引進內資科技項目注冊資本1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0%。
  “產業轉型,我們先行先試,這不僅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舉措,從長遠看,更是為科學發展奠定基礎。”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薛曉峰說,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動手快、抓得實,國際金融危機面前,廣州開發區不僅沒有受到大的沖擊,高端產業還加速了集聚,“提升制造、推動創造、拓展服務”成為未來開發區的發展方向。
  綜合優勢加速制造業集聚
  廣州開發區從外向型主導向內外資并舉的多元化格局轉變,創新型企業的成長、擁有核心技術企業的引進,成為產業集聚的關鍵因素。
  廣州開發區25年逐步積累的綜合優勢對產業集聚發揮了決定作用。
  2008年9月,廣州保稅物流園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并與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合署辦公,廣州開發區形成了“五區合一”的新型管理模式。
  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便利的區位優勢、開放的市場環境,獨特的“五區合一”管理模式,形成了開發區的綜合競爭優勢。正是這種綜合優勢,使廣州開發區不僅成為精細化工、食品飲料等傳統產業的集聚地,更成為電子信息、通信設備、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的集聚地。
  產業集聚的過程,也是企業優勝劣汰的過程。創新型企業的成長、擁有核心技術企業的引進,是廣州開發區產業集聚的關鍵因素。
  創新型企業最具生命力,其成長過程就是產業逐漸集聚的過程,并且創新型企業因其持續的盈利能力而成為產業集聚最有力的拉動元素。
  京信通信公司總裁霍東齡說,1997年他進入廣州開發區西區,那時這里到處涌動著青春的朝氣,雖然土地成本較高,但環境配套好、服務有效率。
  后來,京信通信的發展令人驚喜。他們潛心研發,為客戶提供無線覆蓋和傳輸整體解決方案,2003年在香港上市,成長為一個國際化企業,供應鏈和市場都實現了全球化。“開發區為每個企業提供一樣的環境,抵御風險,要靠自身的創新和管理。”霍東齡說,京信通信能夠持續盈利,就是靠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方案。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2008年京信通信公司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42.8%。
  產業集聚是市場通過競爭進行選擇和配置資源的結果,并不局限在設定的空間。珠三角城市群之間的物流非常便利順暢,霍東齡認為,企業的目標是在合適的地方建立合適的機構,京信通信在開發區擴建廠房、在科學城建研發中心,而來自供應鏈條的配套生產相當多集中在東莞等周邊城市。廣東省內通信專用高溫導線每天總產能5萬米,京信通信使用其中的4萬米,省內CNC(電腦加工中心)總數約1萬臺,京信通信可調度的CNC數量共計1500臺,它對上游產業的帶動輻射到全省甚至長三角地區。
  擁有核心技術企業的引進,也大大加快產業的集聚。正在建設的樂金顯示(廣州)有限公司,總投資達11億美元,是廣州市最大外商投資高科技項目。
  樂金顯示(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辛正坤告訴記者,企業2006年落戶開發區,看中這里交通便利,能夠輻射華南市場,與創維等客戶的距離拉近,且技術人才充沛。圍繞樂金顯示正在形成產業的集聚,有6家配套的企業已經在樂金顯示的周邊布局。在樂金顯示二廠,記者看到配套的背光源廠已經進駐,與主廠組裝車間形成一條流水線。企劃部黃海浪告訴記者,上下游產業之間實現零距離物流,降低了成本。創維也在開發區建廠,離樂金顯示不遠,樂金顯示的電視產品30%供給創維。
  京信通信和樂金顯示正是現代制造業集聚發展的縮影。一個是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成長性企業,一個是擁有領先技術的跨國公司,它們是形成產業集聚的核心企業,也是提升產業水平的領軍企業。
  “我們要提升開發區制造水平。”沈奎說。目前,電子信息、汽車、金屬冶煉、生物、精細化工、食品飲料六大支柱產業集群,已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
  轉型升級走向高端產業
  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為產業升級積累了雄厚實力,高端產業集聚,就是高端資本、人才、技術的集聚。
  產業集聚,是區內企業關聯度不斷增強的過程。
  IBM公司的很多客戶就在廣州開發區內,公司在開發區設立了一個創新中心,及時與區內客戶溝通。
  達意隆(12.59,-0.21,-1.64%)公司在飲料包裝設備行業技術領先,經過努力,成為同在廣州開發區內的寶潔和可口可樂公司的包裝產品供應商,而它所需要的金屬材料則來自區內的不銹鋼企業聯眾公司。
  半導體路燈是一種新的產品,廣州開發區內生產改性塑料的金發科技(11.19,0.27,2.47%)公司與工業設計領軍企業毅昌科技公司等相關企業,組建半導體路燈創新聯盟,聯合進行技術攻關。
  在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的推動下,電子信息、鋼鐵制造、生物制藥等六大產業聯盟已經形成。
  產業集聚,也是區內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
  高端產業需要高端技術和高端人才,如何加快這些要素集聚?沈奎說,“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為開發區產業升級積累了雄厚實力。” 
  廣州開發區投入165億元高標準建設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為核心的科技產業園區,興建了廣東軟件園、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廣州科學城科技創新基地和100萬平方米的科技企業加速器,形成華南地區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集群,累計孵化100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業。
  在國際企業孵化器大樓,記者參觀了廣東冠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的王娜告訴記者,這家企業在此孵化了10年,即將搬到正在建設的冠昊生物科技產業園。
  1997年,5位旅美華人科學家和企業家在美國創辦了這家再生醫學企業。公司總經理朱衛平說,低成本優勢和逐漸成熟的醫藥市場吸引剛起步的冠昊公司在美國獲得4項核心專利后回國發展。
  從1999年落戶廣州開發區到2006年1月,第一個產品腦膜建TM問世,冠昊生物公司經歷6年考驗。公司總經辦主任張倩說,6年的研發期,不斷投入,堅持下來非常不容易,開發區一直支持他們,今年還申請了國家2000萬扶持資金。
  度過艱難的孵化期,企業開始爆發式增長。朱衛平說,再生醫學工程高風險、高投入,產品也是高附加值。一塊動物腦膜進入第一車間價值是5元,經過再生技術加工,進入市場時身價升至5000元。2009年,對冠昊生物而言,廣闊的市場需求已經打開。
  自主創新,使廣州開發區生物制藥產業每年的增速達到20%,他們搭建公共技術平臺、推動創新聯盟組建,對國際生物島邊建設邊招商,謀劃培育200家生物制藥企業,形成未來500億元的產值規模。
  高端資本、人才、技術在加快集聚。“今年開發區財政投入科技發展資金規模為5.5億元,3年增加了50倍。我們要用3億元科技擔保資金和10億元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調動百億社會資金扶持創業。同時選拔科技領軍人才,為每個領軍人才配套項目資金1500萬元。”薛曉峰強調。
  今年前5月,以創新型企業為主體的廣州科學城實現營業收入307億元,同比增長41%。廣州高新區科研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的5.8%,在全國高新區中居第一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達61.71%。
  承接轉移瞄準現代服務業
  制造業密集的優勢,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廣州開發區主動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把生產性服務業作為轉型目標。
  產業集聚的前提就是要有土地空間。
  一手抓轉移,一手抓轉型,廣州開發區將區內九龍工業園的17個低端制造業項目通過財政補貼,轉移到梅州、叢化等地,騰出2.5平方公里土地。迪森公司將生態質能項目轉移到梅州,騰出20萬平方米的發展空間。“利用這部分土地可以建設一個超大規模的孵化器集群,吸引高端研發機構入駐。”薛曉峰說。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實現廣州市東進戰略、破解開發區發展難題的重要抓手。”薛曉峰強調,廣州開發區要主動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把生產性服務業作為轉型目標。
  廣州開發區規劃建設了綜合研發孵化區、科學城商務區、總部經濟區、金融創新服務區、創意產業園區、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園區、會展物流園區、商品檢測認證產業園等“八位一體”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并獲批設立“廣州保稅物流園區”。 
  意大利VASTO中國總部、安利中國總部、箭牌中國總部、南航股份、南方電網、阿里巴巴等一批總部項目已正式落戶廣州開發區。
  廣州開發區還吸引了敦豪快遞、鼎盛物流、英國天祥公司、瑞士通用公證行、德國萊茵集團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
  在威凱技術標準公司檢測大廳,擺放著企業的各種電器樣品,冰箱、洗衣機……電磁檢測實驗室主任鄧俊泳告訴記者,這里有行業最先進的電器檢測設備,能為開發區制造企業提供一流的檢測服務。
  今年以來,高端產業加速集聚。粵新合作“知識城”、NBA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中外運物流基地、百奧維達中國基金等等,這些項目將極大改變廣州開發區的現在與未來。
  國際金融危機擋不住開發區調整的步伐。今年1至5月份,第三產業項目投資41億元,同比增長46%。上半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5億元,同比增長15%,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27%,其中,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1億元,同比增長33.6%。
  在25年的發展中,利用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和站在開放前沿的政策優勢,廣州開發區集聚了規模龐大的制造業,形成了自己的產業基礎和綜合優勢。而現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廣州開發區從外向型發展為主轉向內外資并舉,從加工制造為主轉向注重自主創新,從工業為主轉向服務業發展突飛猛進,這種產業格局的深刻變化,必將帶來再一次騰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