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生產資料論文

我國現代鮮活農產品物流發展戰略

2009-7-30 1: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基礎建設是前提 
  農產品物流業是固定資產投入較大的產業,很大程度上依賴著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備和便利與否,因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物流業的基本要求,是農產品物流順暢進行的基礎和前提。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農品批發市場,特別是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基礎建設。
  (2)農產品倉儲設備的建設,如冷藏汽車、機械冷凍庫、氣調庫等。
  (3)交通運輸條件和工具設施的建設。
  (4)相應的網絡基礎設施,特別是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 
  (二)主體建設是基礎 
  主體是鮮活農產品物流的組織者,是整個物流過程的實施者。其組織程度的提高。其素質的高低,其物流功能的完善程度都極大的影響著農產品物流得效率和物流成本,對提高農民收入,保護消費者利益,增強鮮活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有著極大的關聯,可以從以下3方面著手: 
  (1)加強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即加強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業協會的建設,把分散度小規模的數量眾多的農戶組織起來,形成規模,產生規模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 
  (2)加強產地批發市場的培育。我國大中城市的銷地批發市場占絕大多數。這從億元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情況就可以看出。2006年全國所有億元商品批發市場中,大中城市占74.6%,小城市占24.6%。而產地市場更接近農戶,能更好的傳遞市場信息給農戶,從而引導生產,促進物流的順利進行,并降低物流成本; 
  (3)加快培育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雖然我國有一些諸如雙匯、光明乳業等大型企業正在改造其內部物流,但真正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還很少,在企業盡力加強物流公司建設的同時,政府更應加大對一些規范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扶持力度,包括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三)模式的選擇是關鍵 
  當前,在我國主要在用的是自營物流,特別是批發市場主導模式。到2006年底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達到4370家,農產品批發交易總額約為1.1萬億元,約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占農業生產總值的44%,全國交易額億元以上農產品 批發市場達到772家,全國經由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的農產品比重高達70%以上。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城市和農產品主產區,而且己經從數量快速擴張階段轉變到穩定數量、提升功能、創新方式的新階段。但由于大部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儲藏保鮮設施、產品加工、分選、包裝設施、市場信息收集發布系統、市場管理信息化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系統等建設滯后,交易方式落后,導致農產品損耗率高,農業物流運作效率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加強專業的第三方物流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1.第三方物流含義及發達國家利用狀況 
  第三方物流(簡稱3PL或TPL),是由相對第一方發貨人和第二方收貨人而言的第三方專業企業來承擔企業物流活動的一種物流形態。它通過與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來提供其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它不擁有商品,不參與商品買賣,而是為顧客提供以合同約束。以結盟為基礎的、系列化、個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務。早在1992年,一項對全球500家最大制造商物流主管的調查表明,有37%的企業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現階段在美國的一些主要市場上,第三方物流的利用率已經達到73%,還有16%的企業研究未來第三方物流的利用。此外,在國際物流方面也有物流服務外協的趨勢。據荷蘭國際配送協會的調查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國、日本、韓國等的歐洲配送中心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的. 
  2.第三方物流相對于自營物流的比較優勢 
  ①能夠讓企業集中精力于核心業務,提高核心競爭力。由于任何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很難成為業務上面面俱到的專家,將物流等輔助功能委托給專業公司,可以讓企業將自身所擁有的人、財、物等資源集中投入到最擅長的業務中去,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②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收益。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采用專業物流運作模式,規模較大,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和談判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可以降低農產品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獲得規模效益。 
  ③減少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加速資本周轉。企業自營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改造倉庫,購買物流設備,增設信息網絡等等。這些資源對于缺乏資金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是個沉重的負擔,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僅減少了設施設備的投資,還解放了倉庫和車隊方面的資金占用,加速了資本周轉。 
  ④通過專業的包裝、運輸、儲藏,有效改進農產品品質。第三方物流在配送過程中,對大部分農產品要進行進一步分類、包裝,憑借優良的儲藏、包裝、運輸設施,在流通過程中非但不會降低農產品品質,而且還能起到使農產品優質化的作用。 
  ⑤新技術運用靈活。當科學技術日益進步,市場需求不斷變化時,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能以一種快速,更具成本優勢的方式滿足這些需求,不斷更新技術和設備,而對于普通的單個企業而言,不斷增加的成本和變化的市場需求,令企業處處捉襟見肘。 
  ⑥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強調服務觀念,通過優質、高效的服務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第三方物流中心以電子網絡為平臺,及時、準確地了解供需雙方的需求,根據獲取的信息調整配送方案,很好地調節季節性、地域性等問題,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保證物流中心的經濟效益,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物流中心的美譽度。 
  當然,如果生產者分布很散,規模很小,則很難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科技在不斷進步,生產者的組織程度在提高,第三方物流肯定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或企業的青睞。 
  (四)法律和標準建設是保障 
  現代鮮活農產品物流活動涉及到諸多領域,而我國現有與鮮活農產品物流有關的法律法規也多是部門性、區域性的,往往帶有部門或地方保護色彩,相應的法律法規修改和制定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物流主體經常受到現行法律法規的束縛。完善的法律法規是現代農產品物流健康發展和規范產業發展秩序的保證。生鮮物流立法可以從四個方面展開:
一是確立農業物流主體資格、明確農業物流主體權利義務和農業物流產業進入與退出規制的法律規范;
二是調整農業物流主體從事物流活動行為的法律規范;
三是調整國家與農業物流主體之間、農產品物流主體之間市場關系的法律規范;
四是調整國家、農產品物流主體與生產者、消費者之間關系的法律規范。 
  當前,物流標準遠遠滯后于經濟發展,這不僅造成社會資源極大浪費,也制約了現代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組織和引導作用,聯合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物流企業,加緊對農產品物流用語、技術標準、計量標準、數據傳輸標準、作業和服務標準、成本計算標準的研究,加強對現有標準的整合、修訂,規范農產品物流操作、物流設備的統一性、物流安全管理,創造包括設備和制度在內的統 
  一公共平臺,促進現代農產品物流的健康發展。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出食品冷鏈物流行業地方標準——《食品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規范》,該標準已呈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批準。
  (五)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是提高 
  農產品物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的物流涉及到和多技術問題,如保鮮技術、裝卸技術、包裝技術等等,然而,就是這些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鮮活農產品物流的效率和物流成本。因此,一定要加強物流技術的開發,從而使鮮活農產品在物流環節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率,降低腐爛率,使鮮活農產品更加快速流通。另外,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產品的安全性,而對鮮活農產品更是這樣。鮮活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安全性也就顯得尤其重要。在這方面涉及到技術方面的問題有追溯技術,信息技術及隨之而來的硬件及軟件方面的開發技術等。 
  生鮮物流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涉及到運輸學,經濟學,管理學,信息學,運籌 學,系統學,工程學等多門學科;也正是因為其涉及到多學科,交叉性強,各高等院校對物流人才的培養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從而導致了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非常匱乏。因此,加快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我們可以從以下4方面著 手:⑴多舉辦一些生鮮物流方面的研討會,加強物流理論的研究,從而帶動學生學習 物流的興趣;⑵大學、高職高專學校中增開生鮮物流課程,加快物流知識的傳播;⑶ 鼓勵物流專業方面的培訓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帶有實踐操作性的培訓工作的開展,從 而增強物流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⑷進行物流管理方面的資格考試(如物流職業經理 人資格考試),以加快物流知識的普及。 
  (六)綠色物流和供應鏈一體化物流是趨勢 
  1.綠色物流。綠色物流是指融入了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物流活動,是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物流活動。它是建立在物流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綠色化,它包括集約化資源,綠色運輸,綠色倉儲,綠色包裝,逆向物流等內容,由于現階段觀念、技術方面與之差距較大,所以暫時還極難實現,但是它是努力的方向,也是實現安全消費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符合構建和諧社會的最終目標。因此,加快綠色農產品批發市場、綠色零售市場、綠色物流配送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2.供應鏈一體化物流。該模式是指農業物流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將其供應鏈一體化,形成企業物流系統的發展模式。在農業供應鏈中,具備一定規模、協調與控制能力、較高商業信譽的企業,如果以農產品物流作為發展戰略要素,那么該企業會主動成為供應鏈的核心企業,在一定范圍內將農產品物流供應鏈中相關客戶、供應商和企業聯結起來,整合各項物流功能,在服務水平、效率、成本與效益方面做出恰當的物流功能定位,實現供應鏈一體化運營管理,建立企業農產品物流系統。 
  3.加強生鮮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按照核心企業的不同,它又可分為以下幾種不同的類型: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配送模式;②貿易企業連鎖經營的配送模式;③批發市場的配送模式等。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成本,加快了農產品進入加工領域和投入市場的速度,能將分散的農戶組織到供應鏈中。目前,我國光明乳業等少數企業實現了農產品物流一體化,上海農工商集團等企業正在將其物流一體化延伸到農產品銷售環節。但是由于其需要大量投資,資本集中度又很高,還有相關方面的技術問題和人才的缺乏導致現階段也較難全面實施。但是,在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提高這種發展模式也是應該積極采用的。 
  4.建立和完善生鮮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包括跟蹤(Tracking)和追溯(Tracing)兩個方面。跟蹤是指從供應鏈的上游至下游,跟隨一個特定的單元或一批產品運行路徑的能力。以水果蔬菜等農產品來說就是指從農場到POS零售跟蹤蔬菜、水果的能力。追溯是指從供應鏈下游至上游識別一個特定的單元或一批產品來源的能力,即通過記錄標識的方法回溯某個實體來歷、用途和位置的能力。以水果蔬菜等農產品來說就是指從POS零售到農場追溯蔬菜、水果的能力。 
  食品的可追溯系統就是食品供應體系中食品構成與流向的信息與文件記錄系統。這就意味著,要建立食品供應鏈各個環節上信息的標識、采集、傳遞和關聯管理,實現信息的整合、共享,才能在整個供應鏈中實現可追溯能力。北京食品可追溯系統發展較快,預計到2008年將有240家超市可實現可追溯系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