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亂的鋼鐵業該咋整?
2009-7-28 11:0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楊世新 實習記者 燕磊
“政府有政府的利益,地方有地方的利益。這些利益在一個小范圍內統一起來,就顧不上國家的利益了。”業內人士的話,道出了鋼鐵業各自為政的緣由。
中國鋼鐵大而不強,已是不爭的事實。但近日礦石談判的“間諜門”事件又暴露出了中國鋼鐵業的“亂”。事實上,這種亂陣早已存在,不過是礦石談判讓這種亂象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矛盾突然間顯露了出來。
亂象之一:散兵游勇
礦石談判一開始,中鋼協一再重申,今年只由一家鋼鐵企業——寶鋼代表中國鋼鐵業參與礦石談判,其他企業無權介入,中鋼協全程監督。在中國鋼鐵工業一片低迷、鋼鐵企業大面積虧損、企業面臨困境之時,加上中鋼協的三番五次表態和下令,大家都對今年的礦石談判寄予厚望。誰料想,正在談判難解難分之際,傳來38家中小鋼鐵企業與礦石巨頭達成5000萬噸協議礦的消息,無異于給了中國談判代表當頭一棒,也給了國際巨頭要挾中國鋼鐵企業的砝碼。殊不知,這突發之禍只是談判的一個小小插曲,緊接著,國外礦山在中國安插間諜摸清中國鋼鐵企業底細且對中國鋼鐵企業談判底牌了如指掌等事件又浮出水面,這對中國的談判更是雪上加霜。但冷靜下來分析發現,前者只是果,而后者才是因。
多年來,中國礦石談判可謂連年失利,但就是這樣的高價礦石,中小鋼鐵企業卻仍然拿不到,高價的協議礦石到了國內,大型鋼企還要再加碼賣給他們。這就是中小鋼鐵企業為什么不聽號令,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私自與礦石巨頭達成協議的根由,他們難道不知道這樣做的后果嗎?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的鋼鐵企業什么時候這樣團結一致過?但設想一下,如果中國所有的鋼鐵企業都有這種團結精神,我們的礦石談判早就拿下了。
要知道,中國自己的鋼鐵企業之間可謂壁壘森嚴,單說是各個鋼廠的生產、經營、原料采購,都是各個鋼廠的機密,在各自面前,都揣著自己的一本賬。但是為什么面對國際間諜,大家的防范如同“馬其諾防線”一樣不堪一擊?這讓人不免想起了外國人所謂的“中國人單個是龍,而放在一起便成了蟲”的戲謔之詞,事實果真如此。
到了應該治理的時候了。近日,中鋼協發布消息,要對礦石進口企業的進口資質進行整治,中鋼協的表態不可謂不快,但從以往的經驗看,中鋼協對于鋼鐵企業的約束力究竟如何?中鋼協所采取的措施又有幾項能收到實效?這次的所謂整治會不會又以不了了之收場?
亂象之二:各自為政
鋼鐵業的亂象不禁讓人想起了許多問題。比如我們已經搞了十多年的兼并重組,重點搞了多年的淘汰落后。“鋼鐵業亂象的主要原因是各方面利益博弈的結果,國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拿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組來說,國家三令五申,得到的卻是越淘汰產能越多,兼并重組也是步伐緩慢,雷聲大雨點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難道我們的政府部門不作為?一道道令牌頻下,一個個文件頻發,調查組、檢查團、監測隊,這些人員的工作是空白嗎?究竟是什么讓這些法規和政策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利益在作怪。各有各的利益,“政府有政府的利益,地方有地方的利益,個人有個人的利益。這些利益在一個小范圍內統一起來,就顧不上國家的利益了。”業內人士的話,道出了個中原因。
產能越管越多,價格越限越亂。這就是現今的鋼鐵市場,猶如一盤散沙。
那么,針對這種局面,國家就無計可施嗎?淘汰落后,環保達標,該是哪些部門管理的,這些部門都盡到了什么責任?工商、稅收、環保、質監、監察,等等部門,都應該負起什么責任,為什么有的企業面對國家法令可以坐視不聽,置若罔聞?或者面對管理推諉、拖延、文過飾非,我們的管理存在什么漏洞,問責制還起不起作用?各種法律、法規是不是形同虛設?
亂象之三:價格廝殺
為了爭奪鋼材市場,鋼鐵企業之間始終在打價格戰。這一現象在去年8月份以后尤其明顯。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在市場需求萎縮、價格低迷之時,為了擺脫困境,鋼廠紛紛打出降價大旗,今天你降三百,明天我降五百,降價爭市,爭先恐后。價格大戰讓市場更加低迷、混亂。再來看看流通商,一天三降價,價格戰更是打得不可開交。
在鋼鐵企業和鋼材市場,記者聽到這樣的話,形勢好時價格一天三漲,形勢差時,也會一天三降。那么市場的行情果真像這樣一天要三漲或者要三降嗎?事實并非如此,只是鋼廠和流通商的炒作罷了。
這種瘋漲和瘋落不是真實的市場行情的反映,鋼廠和流通商的炒作占了大部分。那么,為什么可以這樣隨意調整價格,“打價格戰,目的在于擠掉別的鋼廠,他沒有利潤了自然就會退市。”有些鋼廠銷售人員對此直言不諱。
對此,在去年底,中鋼協就曾對鋼材價格發出一道指令,大體為鋼廠和流通商不要打價格戰,鋼廠在制定出廠價格時不能低于成本價格銷售,等等。那么鋼廠是否遵從這一旨意呢,“鋼廠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會顧及其他。”對于鋼廠來說,利益永遠是要擺在第一位的。像鋼廠一樣,流通商也是如此。“價格戰打起來,小規模流通商無奈就要退市。”那么,對此應該如何治理?單靠中鋼協的號令能奏效嗎?
治亂之策:降“妖”治本
鋼鐵業的間諜案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產業安全不能忽視。那么,鋼鐵行業的現狀也危及到了產業安全:產業集中度低、落后產能大量存在、資源愈加緊張、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創新能力弱、核心競爭力差、國際舞臺上沒有話語權等等。
治理各種亂象,首先要降妖捉怪,把內鬼捉出來,以清理隊伍,保證產業安全。要吸取教訓,要建立嚴密的防范機制,以防這種問題再次發生。
其次,整治我們自身的問題,比如產業集中度低、產能嚴重過剩、淘汰落后、節能減排、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等等,在處理這些問題上,政府要有所作為,“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聽之任之。
各級部門要根據自己的職責范圍負起責任,不能“在其位不謀其政。”遠的有國家《鋼鐵工業發展政策》,近的有《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可以說是有法可依,有據可依。
當然,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是一個一個地抓,一個一個地抓實,那么中國鋼鐵工業做大做強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