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灣跨海大橋:世界建橋看中國
2009-7-27 17: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歷史檔案:北起嘉興海鹽,南接寧波慈溪,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上建造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之一。這座完全由中國自行設計、自行管理、自行投資、自行建造的特大型交通基礎設施,是世界建橋史上的一項偉大創舉和建設奇跡,也是我國由“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的標志性工程。
杭州灣跨海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工程總投資約140億元。大橋工程于2003年6月8日奠基,同年11月14日正式開工建設,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車,前后建設歷時4年零5個月。
建橋敢為天下先寧波人和上海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因為中間橫著一道杭州灣,隔岸相望的人們想到達對岸,卻不得不在陸地上繞行400公里,其間車馬勞頓,風浪顛簸,個中艱辛難以言表。跨越杭州灣的夢想,在兩地人心頭一繞就是百年。
為了圓夢,寧波市政府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便著手建設跨海大橋的各項準備工作。2001年,杭州灣跨海大橋項目終于正式立項。
然而,要在杭州灣上建跨海大橋談何容易。沒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根本不可能。
首先是錢的問題。為了籌集建設資金,跨海大橋吸收了大量的民營資本。17家民營企業組成的六個投資公司承擔了50%以上的建設資金。這是我國民營資本參與的第一個最大的基礎性項目。這種新模式的探索,無論對政府、對企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其次是惡劣的氣候地質條件。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這里氣候惡劣,水文地質復雜多變。臺風、急流、海底沼氣……困難多得數不勝數。在這樣的海域上建造跨海大橋,史無前例。
美國一家世界頂級橋梁建筑公司的外方專家在聽完杭州灣海域的情況介紹后,竟然集體“失語”。
在當年杭州灣跨海大橋副總指揮、總工程師呂忠達的眼里,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所有大橋建設者共同孕育的孩子。這個孩子,凝結著所有建橋者的心血和智慧,承載著他們為國爭光的夢想和驕傲。
“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靠自己。什么事都有第一次。”呂忠達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
海上施工時間太短怎么辦?那就“變海上施工為陸上施工”,像搭積木一樣,把構件全部做好后,再拿到海上去安裝;
施工時如何避免海底沼氣的威脅?那就在正式打樁之前,先局部鉆孔,讓沼氣慢慢排出,讓它不再威脅橋墩施工;
用美國、日本標準的鋼管樁錢不夠怎么辦?那就改用咱們自主創新的整樁螺旋鋼管樁技術,這一改給國家省下了60個億的建設資金;
還有那“梁上運梁架梁”技術,首次運用到施工中就開創了“梁上運梁架梁”最大重量的世界記錄,建設者們共同設計研制的有著640個車輪的“千腳蜈蚣運梁車”、吊裝巨梁的起重船,也都跟著成了“天下第一”……
惡劣的施工條件也不斷挑戰著建設者們的生理極限。呂忠達記得,當初為了節約時間,海上作業的工人們有時兩個月才能上一次岸。有一年夏天,因為海上生活寂寞,員工們養的幾條狗竟然集體跳海了。臺風“海棠”來時,數百名工人在補給中斷的情況下,躲在海上平臺的工棚里咬牙熬過了四天四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