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業轉型現代服務業——加點信息化催化劑
2009-7-27 13: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2007年全國交通工作會議上,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對做好“三個服務”及交通的本質屬性作了深刻闡述,強調指出要把做好“三個服務”作為交通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而提出了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重大命題。這是部黨組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的重要戰略方針。總結交通發展的歷史經驗,展望交通發展的未來,我們深刻認識到,推動交通行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必須緊密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
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科技迅猛發展,其中融合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的現代信息技術被認為是當前最關鍵的技術,正不斷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推動人類社會生產力達到一個嶄新的水平。交通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服務社會是其宗旨,公眾的交通需求和實際享有的交通服務水平是衡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交通行業大規模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更加合理配置資源,大幅減輕交通壓力,提高交通運輸效率,從而更廣、更快、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交通信息化是交通行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四大成就
多年來,在交通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有力地促進了交通現代化建設,極大地提高了交通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
一是交通信息化政策和標準體系逐步完善。
近年來,交通部相繼編制印發了《中國交通電子政務建設總體方案》、《關于加強交通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 發展規劃》、《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總體框架》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為交通信息化的健康、有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保障環境。在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方面,組織制訂了《交通行業信息標準體系表》、《交通信息基礎數據元集》以及一系列智能交通和物流技術標準,為規范行業信息化建設、促進行業信息資源有效整合打下了扎實的技術基礎。
二是交通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
在交通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通過交通部信息化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建設,實現了部與41個省廳級單位、90多個大中型港口以及190個政務信息報送單位的行業專網連通,目前水運生產快速統計系統、交通政務信息網絡交互平臺等業務應用系統已在行業專網上開通應用,交通視頻會議系統在政府行政辦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交通部海事局與全國14個直屬海事局以及分支機構和派出機構建立了四級海事信息網;伴隨4.53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設,沿路鋪設的光纜也成為公路交通信息傳輸,包括聯網收費、路段監控、通信交流等業務應用的重要基礎網絡;長江干線已建立了2000多公里的、連通沿江各主要港航管理部門的數據通信網絡;中國船級社建立了總部與境內11個分社以及4個海外分社的專用信息網絡連接。通暢、高速、大范圍覆蓋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為交通行業的業務應用信息系統構筑了便捷、可靠、安全的運行平臺。
三是交通電子政務建設成效顯著。
按照國家有關部署,電子政務建設是信息化建設的龍頭。多年來,交通行業以電子政務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并逐步向“資源整合+應用服務”的新階段邁進。以政府網站為例,目前,全國所有省廳(局、委)均建有政府網站,提供了辦事指南、信息查詢、行政許可在線辦理等為公眾服務的內容,并在網上開發應用了公路、港航、運政和海事等管理服務系統,政務公開與信息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2006年,交通部政府網站完成了第五次改版,新版網站信息發布和服務功能顯著增強,社會公眾關注程度大幅提高,包括出行服務、留言問答、在線訪談等欄目均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現已完成的省級公路交通信息資源整合、區域性道路客運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公眾出行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等三個信息化示范工程,在交通信息資源整合、開發和利用方面進行了一次有益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此外,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也全面啟動,如部省道路運輸管理系統聯網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港航生產數據快速統計系統建設成效顯著,都有力地推動了行業信息資源的整合,促進了政府決策、市場監管和公眾信息服務水平的提高。
四是智能交通扎實推進,現代物流較快發展。
近年來,我國智能交通已經實現從研究試驗向集成應用的轉變,特別在高速公路聯網收費、道路運輸GPS安全監管系統、水上VTS和AIS系統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為例,目前我國內地實行高速公路收費的29個省區已有27個實現了省區內不同范圍的聯網,聯網里程占全國總里程88%左右。在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集裝箱跟蹤、港口管理、海事管理、道路運輸管理等領域,廣泛使用了IC卡和射頻識別技術,提高了交通運營管理的效率。在現代物流領域,積極通過政策、標準、規范等進行引導,加大了對現代信息技術和經營管理技術應用的力度,目前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省市應用了貨運配載系統,并逐步向物流信息平臺過渡;大中型港口和運輸企業積極開展企業信息化建設,圍繞運營管理、調度指揮、過程控制等業務需求,開發了生產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系統等,并通過互聯網開展用戶服務,其中港航 EDI系統(電子數據交換)已在20多個港航企業廣泛推廣,中國國際集裝箱運輸中近80%的運量實現了電子數據交換,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