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數據公布

東洋經濟周刊:日中“GDP逆轉”引起日本警惕

2009-7-26 12: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8年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4.3萬億美元,日本為4.9萬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09年實際的GDP增幅中國為7.2%、日本為-6.8%,如果兩國匯率分別以1美元兌換6.83元人民幣和1美元兌換96日元計算,那么全年GDP中國為4.6萬億美元,日本為5.0萬億美元,日本將繼續占據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只要2010年日本的經濟不出現大幅反彈、日元無法維持高位運行,中國GDP就很可能超越日本。上海世博會有可能成為紀念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盛會。
作為一名居住在上海的經濟學家,我想在此分析一下日中經濟逆轉可能帶來的影響。
日中逆轉在多領域發生
如果說日中之間名義GDP的逆轉將會在2010年到來,那么在商品銷售數量和購買力等方面,日中逆轉已經開始,比如在白色家電和通訊設備領域。在中國的城市,這些產品的家庭普及率分別為:冰箱95%、空調104%、電視134%、電腦63%、手機178%(依據2009年3月底數據)。購買目的也從添置轉變為更新換代。此外,中國電視機的年銷量達4000萬臺,電腦3000萬臺,手機2億部,市場規模遠遠大于日本。
由于中國的食品、日用百貨和公共服務的價格都很便宜,單從價格角度衡量,中國的消費市場只有日本一半的規模。但是根據世界銀行的推算,日中的購買力平價GDP已經發生了逆轉,中國是日本的1.8倍。
此外,如果對名義GDP進行比較的話,中國在有些項目上也已經超過了日本。中國2008年的個人消費為1587億美元,投資為1956億美元,資本和服務的進口為1233億美元。日本2008年個人消費2803億美元,投資1225億美元,資本和服務的進口為857億美元。中國的投資是日本的1.6倍,進口是日本的1.4億倍。
中國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這種“中日逆轉”現象也表現在中國對海外企業的影響力和在國際政治中的發言權上。下面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中國對海外企業的影響力。
第一, 中國大量引進高速鐵路、飛機及在未來普及核能發電和新能源汽車的計劃吸引了大量外資通過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和研究所實現技術轉移。一方面,出于加速自身產品 中國的普及速度的考慮,企業對中國進行技術轉移;另一方面,政府對于不向中國實施技術轉移的企業設置了巨大的障礙,使得他們無法進入中國市場。
第二, 中國政府開始加大力度維護國家利益。出于確保資源的目的,對初級產品和原材料實施出口限制。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規模擴大——影響力和發言權增強——規模擴大”的良性循環。
此外,在國際政治層面,圍繞國際通貨體制,中國發言權的增強也有目共睹。
關于備受矚目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6月22日,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宣布把人民幣資產納入其外匯儲備,此前該行曾經被中國證監會批準為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這也使得馬來西亞央行成為首家獲得這一資格的外國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有可能在國際通貨體制中建立起一種不可或缺的地位。
另一方面,日本在2008年11月最早表明將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為IMF支援巴基斯坦和冰島創造了機會。此外,在今年5月的東盟+3會議上,日本也表示會盡力將《清邁協議》從兩國間推廣至多國,并且將提供6萬億日元資金。即便如此,亞洲各國關注的目光仍然集中在經濟持續增長的中國身上。日本的努力恐怕難以獲得與之相稱的地位提升。
態度差異或是根本原因
3月25日,中國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中國還計劃把上海建成設成一個巨大的資金、生產力和市場為后盾的貿易和物流之都,成為與紐約、倫敦比肩的城市。東京似乎根本就沒被他們放在眼里。
在上海的商人中,有過在語言學校學習或是留學經歷,能講兩三國語言的人不在少數。戰前的上海是“世界七大港口”之一,是亞洲重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也許在10年或者20年后,上海就將重現往日的輝煌。另一方面,日本的東京能否出現這樣的景象就難說了。盡管東京在文化上的魅力和成熟度都略勝一籌,但是我們并沒有看到這座城市吸引力的上升以及市民、企業和政府為此所作的努力。
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GNP)超越西德至今已經過去了40年,可日本一直沒想明白在追趕上歐洲美之后應當干點什么。中國未來仍將迎接追趕人均GDP、謀求在經濟、政治和技術領域發揮領導作用等一系列挑戰。這種態度上的差異或許就是造成“中日逆轉”的根本原因。
如果“日中逆轉”能夠成為轉變日本人意識的契機,無論是對日本企業還是對日本人來說,都需要準備站上一個新的舞臺了。即使在量上被中國趕超,但是在質上仍然需要領導一切的氣概。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