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向海轉身 遼寧沿海經濟帶帶動經濟騰飛
2009-7-25 16: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家工廠從一個小時的路程外搬到港口來,一年增加的利潤,就相當于全中國每人多賺了一塊錢。這就是海洋的力量。
遼寧沿海經濟帶,正帶動海濱城市與它們倚靠的東北大地一起,從對海洋的忽視轉向重視。
中國周刊記者 馮翔 遼寧報道
2009年6月,遼東海濱,大片大片的海灘地。
一棟高樓的骨架上,數百名工人正在緊張忙碌。由于很多人來自湖南,工地的警示牌特地標明“嚴禁嚼檳榔”。其余禁令還有“不得過分開玩笑”、“禁止一切不利安全生產的行為發生”等。
一切小心似乎都不為過。這棟二十多層的寫字樓,將成為營口的地標式建筑。頂部將首次配建直升機停機坪,地下要建全市為數不多的地下停車場。
作為東北三省離海最近的出海口,營口也是遼寧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重要一環。這座城市正和它倚靠的東北大地一起,從對海洋的忽視轉向重視。
投資200億的“二政府”
“這樓得5個億,一分錢沒貸款!32歲的董海龍遞來安全帽,眼袋十分明顯。前一晚他剛從北京坐了一夜車回來。營口到北京沒有直通火車,倒是它下屬的大石橋市有一趟夜車,這趟車成為他絕大多數時候的選擇。
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多少個來回了。2006年末,中國五礦集團決定在營口承包一塊土地建設工業園,任命他為綜合管理部副主任。從此,他就過上了北京到營口兩地的奔波生活,“凈給鐵道部作貢獻了!
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共120平方公里,五礦一口吞下20平方公里。它不同于普通的被招商企業,而是自己承擔了招商的任務。那棟地標式高樓,便是它為了打造產業園的形象特地建造,準備做寫字間出租的。5個億的造價,與它決心在這個城市投入的200億人民幣相比,并不算多。
“我們現在做的是‘二政府’的事!蔽宓V營口產業園企劃部副總經理呂成立說,在這塊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五礦自己發展裝備制造、鋼材加工等四種產業,同時招徠中下游企業。在它們需要的金融、物流等方面,五礦都能提供服務。企業招商,有時比政府更加專業!氨热缯f,一家企業蓋不起廠房,我們可以蓋好租給它。政府就做不到!彼f。
之所以投下如此巨資,五礦看中的不僅是營口便利的交通——它是東北三省離海最近的入?,更看中的是土地的價格。沿海產業基地距離營口市區3公里,距離港口25公里。這樣便利的位置,土地成本卻出奇的低。早有報道指出:這一帶沿海的海灘地是海水退去之后留下的,沒有農田也沒有住房,除了填石頭防止地面下陷外基本不需要動遷費用。
對于拿地費用,五礦的幾位員工口稱“這是商業機密”,最多只肯謹慎地估算一個大致:遼寧沿海的地價,大約相當于長三角地區的三分之一。
被忽視的海洋
偌大的黃金寶地,卻不需要動遷成本,這恰恰表明了這座城市過去對海洋的忽視。
正如遼寧省對外開放工作辦公室秘書長唐審非所說:雖然遼寧處于沿海,但是沿海意識不強,沒有意識到海洋經濟對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作用。
不僅營口,整個遼寧,對海洋曾經都是忽視的。
在人們眼中充斥“美帝”、“蘇修”的年代,海洋理所當然地被想象成了戰場。巴西,全球采購鐵礦石,這些名詞對幾十年前的中國人來說,遙遠得如同在另一個星球。
硝煙退去,中國才意識到海洋的重要,而東北又是覺悟比較晚的一塊。等到珠三角、長三角、濱海新區等紛紛借海發力后,它想到了自己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應扮演的角色,決心向海轉身。
與世界各大重工業城市普遍依托港口而生正好相反,遼寧有6個城市靠海,卻只有大連以外向型為主,重工業普遍被“雪藏”在沈陽、鞍山、本溪等離港口較遠的城市。既靠河又靠海的營口,距離沈陽和大連都不足200公里,社會平均工資卻長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5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全省“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大力發展“五點一線”,打造外向型經濟。營口成為“五點一線”的重要一環。
“五點一線”是指遼寧沿海的五個工業區,依海而生——大連兩個,營口、丹東、錦州各一個,由一條1400公里長的高速公路串起來。實際上,連同附近的葫蘆島、盤錦兩個濱海城市在內,這一經濟帶囊括了遼寧2100公里長的海岸線。這長度占全中國的將近八分之一。
以此為雛形,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這是完善我國沿海經濟布局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重鑄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又一次機會。
鋼板和毛刷的區別
這個機會,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確重要。重要到足以把鞍鋼從一小時車程之外的鞍山拉來,投資380億元,在營口建設全新的廠區,最終計劃年產1300萬噸中厚板。2008年末,這個新廠區迎接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視察。
根據五礦集團內部的一個估算公式:從港口運進鐵礦石,運出鋼鐵制品,一來一回營口廠區可以比鞍山廠區省下兩小時。這兩個小時的運輸時間,能使每噸中厚板的成本減少約100元,占到總成本的2%-3%。按照這一公式,鞍鋼每年可節省13億元人民幣,正好相當于全中國的人口總數量。
“從這個(交通)角度講,港口天生就是為重工業準備的!痹沃袊嗣翊髮W經濟研究所所長的鄭超愚說。
相比之下,56歲的黃叁哲對營口發展港口的關注度明顯不高。他擔任總經理的營口韓美化妝用具公司是全市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也是中國最大的四家化妝用毛刷生產商之一。盡管廠區距離營口港[11.98 1.70%]不足5公里,他卻不辭辛勞地認準兩個小時路程外的大連港[3.45 0.58%]。
從最基本的字面含義上理解,港口對輕工業的意義遠不如重工業。黃叁哲每年生產的五千萬支毛刷需要每周進行一次運輸,15%走空運,變成日本的資生堂;85%走海運,變成美國的雅詩蘭黛。走空運,營口沒有機場;走海運,一臺微波爐大小的紙箱就能裝上萬支毛刷,營口港沒有定期去美國的航班,也不可能為了幾個紙箱子就單獨開一趟赴美國的臨時貨輪。
每周一次的運輸,一輛廂式貨車就可以搞定了。即使將來營口有了可以直飛日本的飛機和定期赴美國的貨輪,一年省下的幾千元錢對于這個企業抵御經濟危機也沒有多大作用。
從氣度上講,毛刷也不如鋼板。盡管訂單下降了將近一半,工人減少了20%,但黃叁哲最擔心的仍然不是經濟危機,而是車禍。如果在運往大連港的路上哪輛貨車翻了,他損失的絕不僅僅是一車貨。一支出廠價為5元人民幣的毛刷,到國外兜一圈打上資生堂或雅詩蘭黛的牌子,就變成8美元。也就是說,他得賠償對方近十倍的損失。
這是黃叁哲最擔心的事,盡管從未發生過。為此,每一個卡車司機都是他親自參與招聘的,要求“老實,謹慎”,年齡一律卡在36歲以上。他本人已被查出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澳愀嬖V我,哪個總經理不操心折壽?”他反問。
發展要面對的
盡管整個東北都在期望遼寧沿海經濟帶能產生深圳之于珠三角、浦東之于長三角同樣的效果,但軟環境無法隨著拉來的投資一步到位,“向海轉身”畢竟需要過程。
“開發成本低,只是吸引企業來投資的因素之一。政府服務更重要。”談起南方一些地區政府的做法,五礦營口產業園企劃部副總經理呂成立贊嘆不已。比如蘇州在建設開發區時增加工作人員的住房公積金比例;比如浙江有的地方給工人宿舍裝空調;比如河南等省的職校,與企業掛鉤,成百上千的勞動力可一步到位……“這些,都是東北需要學的。”
壓力,永遠都與期望伴生。盡管窗外藍天白云潔凈無比,營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外經貿局招商四處處長王輝卻沒有心情瀏覽。這位做了七年外資審批工作的官員,當自己身上被壓下一年招徠三個億元以上投資重工業企業的指標時,才感到了壓力。由于金融風暴,2009年已將近半,王輝的三個指標一個都沒完成,大企業“都在觀望”。
“要是早十年在南方,就寬松多了!蓖踺x回憶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幾年前,一家從事玉米深加工的黑龍江企業有來開發區投資的意向,一開口就是6個億,年產值可達10億。由于“有點氣味”,這個項目直接被環保局斃了,根本不存在先上車后補票的可能。
同樣,營口開發區至今也沒有一家電解鋁廠這樣利潤高卻污染嚴重的企業。開發區招商引資政策強調,“對于不能達標排放的項目及污染環境項目,堅決不予引進。”
第一個效應:人
“遼寧‘五點一線’的建設將帶動和輻射整個東北發展,通過‘五點’的港口優勢,將遼寧的港口變為東三省的港口。”2008年11月,時任遼寧省副省長的李萬才對記者說!(五點一線)有利于帶動東北的全面振興!
這與鄭超愚博士的另一個觀點吻合:遼寧打造沿海外向型經濟,會在觀念上帶動吉林、黑龍江和內蒙東部,促使其增大開放程度;然后是產業向內陸省份的轉移——當然,要在沿海地區先“吃飽”之后。
這一切都要在一個效應發生之后:對那些地區人才的吸聚。
26歲的五礦營口產業園行政文秘王文發用實際行動證實這一觀點。在哈爾濱長大的他原在上海一家日企工作,月薪五千。去年初,一個從遼寧省發改委退休的親戚打電話給他:遼寧要發展“五點一線”,這邊挺有機會的。你來吧!他在網上查了查,向五礦投了簡歷,被錄取了。月薪兩千出頭!拔抑饕强春眠@邊的發展空間。”他說。
雖然第一次來時,上海與營口視覺上的強烈反差讓王文發心里有點堵得慌,但更大的沖擊還是在心理上!吧虾0耸畾q的阿婆都會炒股”,而他在營口接觸的人沒幾個知道大盤是怎么回事。不過,也有好處。起碼他不用為自己的步伐太慢而慚愧。在浦東,四十多歲的人走路速度他跟不上。
對南北觀念的差別,黃叁哲深有體會。1992年,他從黑龍江省一所高中辭職時,引起了全城轟動。當年深圳百萬股民正在搶購股票,但他仍是全縣第一個“下!钡娜。作為全市當時唯一的40歲以下的高級教師,又分了房子,這樣做確實需要勇氣——妻子堅決反對,哭了一星期,還是沒拗過他。
按照黃叁哲的說法,營口開發區至少有40%的人來自黑龍江,另外20%來自吉林,F在,他公司的辦公室有20個人,5個是他的黑龍江老鄉,另外4個是吉林人。
另一個符合吸聚效應的還有董海龍。寒窗苦讀的他,從吉林農安縣好不容易考到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又在北京買了房子安了家。沒想到又一下被派回東北來,兩年都沒回過吉林老家。目前他還沒孩子,但將來的生活可想而知。呂成立就是他的前車之鑒。
作為北京總部派到營口的最早一批員工之一,呂成立來回跑了兩年,兒子今年五歲了。越來越懂事的他,對他的感情卻越來越淡。更要命的是,五礦產業園的計劃建設周期是十五年。
“還要在這里干多少年,聽組織安排吧。”他說,“只能趁回去多跟我兒子待一會兒,我真怕哪天他叫我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