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鋼材流通業爭當“領跑者”
2009-7-25 2: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亞彬 實習記者 燕磊
近日,位于福建省閩侯縣青口投資區的青口汽車城有了自己的新名字——海峽汽車產業城。
據記者了解,落戶于此的 “福建戴姆勒汽車”7月底將正式投產,屆時,當地生產的奔馳車將批量生產上市。海峽汽車產業城正逐漸成為海峽西岸最大的汽車產業基地。
海峽西岸經濟區 (以下簡稱海西)的熱鬧還遠不止諸如汽車城的“開張鳴鑼”。近日,從福州到贛州,從溫州到汕頭,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大家都在為一個共同的話題而激動——海西崛起。
5月14日,隨著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 《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以下簡稱 《意見》),海西這一多年的 “媳婦”終于熬成 “婆”,成為東南沿海繼 “長三角”、 “珠三角”經濟圈之后的又一經濟發展 “引擎”。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海西開發的不斷深入,該地區的鋼鐵消費量將呈不斷增長的態勢,鋼材流通業亦會成為諸多產業中率先撞線的 “領跑者”。
抱著金碗要飯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經濟的總體發展成績喜人。以福建為主體的海西經濟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海岸線與港口優勢以及引人注目的悠久的海洋文化。
然而,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地理環境同樣限制了福建省和整個海西地區的發展。
“受國家發展戰略布局的限制,海西長期堙沒于 ‘長三角’和 ‘珠三角’的巨大光環之下。”福建省發改委一位研究人員談到,與兩位改革“先行者”相比,海西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裝備制造業等重工業都比較落后。
由于缺乏較好的經濟基礎,使得鋼材流通業總是不能 “破繭而出、幻化為蝶”。
“海西乃至福建的鋼材流通業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第三方外包業務比重過低。”上述人士語重心長地講到,鋼材流通主要仍是由生產商、制造商承擔,與其他省份幾年前的情況類似的是,大部分企業喜歡大而全、小而全,卻不愿意把貨物流通分離出來。
鋼材物流中, “能夠提供多功能、一體化服務的現代型企業偏少,主營范圍狹窄、品種較為單一。”海西一位重裝備制造業的采購經理面帶微笑地對記者表示, “鋼材物流園區更是難覓蹤影,這種情況難以滿足物流市場的要求。”
當周邊省份的鋼材物流園區建設飛速發展之時,當沿海一批鋼材流通企業的影響逐漸擴展到全國甚至將觸角伸向海外時,以福建省為主陣地的海西卻沒有利用好自己的 “地利”,盡管他們坐擁深水岸線的良好區域優勢。
鋼材流通將率先 “撞線”
翔安將建鋼鐵國際物流中心的消息吹響了海西 “反攻”的號角。
據悉,翔安鋼鐵國際物流中心由上海鷺坤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 (第1期6億元)開發建設,擬于今年9月8日正式動工。記者從廈門市人民政府網站了解到,該項目的征地工作已于近日啟動。
在東海證券策略研究員王凡看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將使交通、物流等行業最直接受益,而鋼材流通業恰是其中一員。上海鷺坤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正是看準了海西鋼材流通業發展的巨大潛力,才做出了投資翔安的重大決策。
鋼材需求是支撐鋼材流通的重要因素,而海西未來對于鋼材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
在國務院剛剛通過的 《意見》中指出,要把海西建成 “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 “加強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與對外通道建設”。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提出了要加強海西地區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鐵道部投資1000多億修建溫福、福廈等數條大鐵路;交通部在福建上馬了多條高速公路、港口建設項目。鐵路、城際軌道干線、公路、航空四張交通大網正在加速編織。
一通百通,隨著海西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坐落于東南沿海 “黃金地段”的海西將引來眾多的制造業“金鳳凰”。
在新近公布的福建省2009年度省重點項目名單上,涉及電子信息、石化、機械裝備、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工業領域的項目達229個。
無論是制造業還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 建設 ,都將極大的提升該地區的鋼材消費量,從而為鋼材流通業提供千載難逢的發展 “舞臺”。
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物資的流通環節正越來越明顯地扮演著 “催化劑”的角色。而在海西致力于打造東南沿海的制造業基地之時,鋼材流通業或將在眾多產業的沖刺中率先“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