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邊境口岸冷清人流物流明顯減少
2009-7-23 23: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不斷升溫的朝核問題,讓朝鮮成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地區。由于比較封閉,即便是在友好鄰邦——中國民眾的心目中,朝鮮也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最近幾天,《世界新聞報》記者作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外記者邊境行”的一員,得以親臨中朝邊境,從那里遠眺邊界線一側的朝鮮。
“走”出國門并不難
圖們江位于吉林省東南邊境,是中國與朝鮮的界河。7月22日上午,我們一行來到連接中朝、由兩國共管的圖們江大橋。當時天空正下著蒙蒙細雨,《世界新聞報》記者看到,陸續有打著雨傘或者身著雨衣的人走上圖們江大橋,穿越中朝分界線,進入朝鮮。
由于當前正值雨季,圖們江的江面顯得很寬闊。站在中國一側向對面望去,只見連綿的山坡一片綠色,其中掩映著零星幾座不高的樓房,幾乎看不到人影。
據當地人介紹,辦理到朝鮮的出境手續并不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人們甚至不需要在圖們乘坐交通工具,就可以步行走到對岸的朝鮮南陽市。
中朝口岸邊貿滑坡
圖們江大橋附近的圖們口岸,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八個對外口岸之一。除了面對俄羅斯的琿春口岸外,其余七個口岸都是對朝鮮的。資料顯示,圖們口岸始建于1924年,是吉林省唯一有公路和鐵路與朝鮮相連的一類口岸。
據記者了解,受近年聯合國制裁等因素的影響,朝鮮出口物資比較匱乏,種類和數量都比較有限。中朝重要貿易口岸——圖們口岸的過貨量這兩年有所減少。據介紹,1993年,圖們口岸進出口量突破240萬噸,出入境人員達22萬人次。但到了去年,該口岸過貨量僅為37.4萬噸;今年上半年,過貨量進一步銳減到8.79萬噸,同比下降了56.8%。
記者在圖們口岸看到的朝鮮人并不是太多。當地人證實,現在經圖們口岸到中國的朝鮮人已明顯減少,中國人去朝鮮的更多一些。
朝鮮食品很“綠色”
盡管中朝邊貿近年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但兩國貿易總體來說仍然活躍。去年1月至10月,中朝經貿額首次突破20億美元。其中,朝鮮出口中國的主要是礦產資源,中國對朝鮮的出口則主要集中在糧食和輕工產品領域。
當地一位姓肖的女士向《世界新聞報》記者介紹,延邊不少貿易公司同朝鮮鐵礦廠建立有聯系,合作的項目包括精鐵粉等。此外,中國人熟知的“長白山”系列卷煙是由延吉卷煙廠生產的,該廠還在朝鮮設有分廠。
另外,記者了解到,在延邊自治州,人們每年吃到的毛蟹就是從朝鮮運送過來的,當地人對它的評價是個大、味道鮮美。據悉,由于當地水域幾乎沒有什么污染,朝鮮產海鮮一般都是綠色食品,經中國商人的炒作,價錢通常較貴。
延邊輕工產品相對發達,價格也不貴,朝鮮人、俄羅斯人經常來這里買衣服、鞋帽、暖壺等日常用品。記者在琿春口岸看到,不少俄羅斯人拎著大包小包,正準備檢驗通關。
入朝觀光的新途徑
延邊州與朝鮮做生意的大多是朝鮮族人,彼此沒有語言上的障礙,在文化上也有很多相通之處。據和龍市的一位樸先生介紹,他的同事因為工作關系有時會去朝鮮,他希望等過幾年積攢一些工作經驗之后,自己也能去那邊看看。
有“三千里錦繡江山”美譽的朝鮮,對中國人向來有較強的吸引力。從今年起,朝鮮將正式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實際上,中國的邊境城市已經率先走出了這一步。早在去年5月份,中國圖們——朝鮮南陽步行游線路便正式開通,游客在旅行社統一集合前往圖們口岸,辦完手續后步行通過圖們江大橋,進入朝鮮后,途經金日成領袖畫像、金日成主席與周保中將軍會面的紀念館、紀念碑等景點,還可觀賞到朝鮮南陽市容市貌,領略朝鮮風情。
犬吠驚三疆的要沖
離開圖們口岸,《世界新聞報》記者還來到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琿春市防川村。該村位于中國、俄羅斯和朝鮮三國的交界。站在當地著名的景點“望海閣”上,只見一側是由鐵絲網分隔開的俄羅斯的哈桑;另一側則是圖們江隔開的朝鮮豆滿江;而遠望15公里外就是日本海了。防川村是中國到俄羅斯、朝鮮的東海岸的最近點,所以當地有民謠:“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
在琿春市通往防川的路上,《世界新聞報》記者經過一段很窄、叫做“洋館坪”的公路。據當地人介紹,這段路有它不平凡的歷史。清末民初,當時的中國政府無力為江岸修筑防護堤,江水長期直沖我方江岸,造成江岸通道蕩然無存。自此,防川便成了一座“孤島”,中國人要到該地必須向前蘇聯借路。直至1983年,國家先后投資1200多萬元,修筑了具有防洪與通車雙重功能的江堤公路,多少年來向外國借道走的歷史才得以改寫。
由此,本報記者不由得感嘆,中朝、中俄邊境地區的變遷,不僅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有關,也與中國的盛衰、國際風云的變幻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