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零售業供應鏈的改變

2009-7-23 10: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單看店內自產的垃圾,小型便利店和連鎖店的情況比大型超市要嚴重得多。美國食品浪費問題專家提莫斯·瓊斯表示,北美最杰出的連鎖超市已經成功地將他們食物垃圾的產量控制在進貨數的百分之一以內。而作為其下屬分支的便利店,該數值達到26%之多,未免相形見絀。雖然如此,我們卻也不能忽略一個事實,即大型超市可以通過把廢品強行推向供應鏈上游的方法來掩蓋自產食物垃圾的數量,這樣一來,大規模丟棄可食用產品的責任就硬生生地被轉嫁給了生產商和農民。 
  
    規模小的商店產生的垃圾比例反而相對龐大,造成這樣矛盾的原因部分是來源于充值和開車路過這兩種動機下的購物行為,它們多數都發生在便利店里,且與每周一次的大型超市例行購物行為相比,顯然前者更加隨機,難以預測。非超級市場的百貨商店里也會出售較高比例的二級水果蔬菜——即那些完全達到食用標準,只是沒能合乎嚴苛的外觀要求的,和另外一些被加工時就已經過于成熟,以至更容易腐敗變質的產品。但是即使這些小店也有很高的垃圾生產比例,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根本不具備或者沒有分配足夠的人力物力用于治理該問題。這些小店所雇傭的人通常缺乏正規的職業訓練,他們在經營方面也許有過人之處,但與大型超市里同類職員相比,他們在食品訂購及店鋪管理方面的知識則顯得匱乏很多。 
  
    供應鏈的改變 
  
    幾乎所有的純天然有機食品店在這個方面,都比便利店表現得更差。在我所居住過的許多地方——倫敦,愛丁堡,斯可塞斯——有機食品店永遠都會制造出數量驚人的廢品。垃圾管理從來沒有進入該消費群體的視線范圍,因此也被大多數店鋪管理人員忽略。在本地一家有機蔬菜水果店的垃圾桶里,只一個周五的晚上,我就發現過相當于10 大袋,共計2噸的廢物。說來真諷刺,這家店主要從當地農民手里進貨,而回收這些所謂廢品,無論是做飼料或只做肥料,都可能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幫助。 
  
    不過有時候,一些更小規模的企業——主要是集市上的小販們——反而在避免食品浪費的問題上表現得最積極。這些高效率的經營者直接控制進貨,囤貨并對未來的銷量有一定的估計。如果發現一些產品銷量差強人意,他們則可以立即以減價的方式回應。他們會統計每種貨品在架上的停留時間。在這種經營模式中,供應鏈相對較短,因此避免了由中間環節產生廢品的可能。最重要的是,他們完全不被那些大型超市強加于產品上的嚴苛外形標準的束縛。 
  
    2004年時,我住在倫敦東區 Spitalfields市場附近。每個周日和周三,那些來這里出售有機蔬果的農夫會把所有熟透了、表面有殘的或者只是賣不動的產品全部丟到市場中間碼放的盒子里。在市場內小商販們不露痕跡的鼓動之下,一場熱鬧的搶購會拉開了帷幕。人們把不能吃的產品分揀出來放入單獨的桶里,送到當地的社區公園做化肥。 
  
    一種可效仿的模式 
  
    由于自身也是農民,這些小商販們知道他們所種植的食物的價值以及對有機物質的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拿走這些別人不要的東西不是一場抗議示威;這是親自參與最大化食物使用率的表現。當市場關閉時,這些拿了免費貨物的小販會主動幫農民們抬箱子或裝車,以感謝他們對這種行為的默許。這樣的星期天通常會以小販之間分享交換這些撿來的蔬菜水果作為結束,而我每次都會帶幾盒有機產品回家。 
  
    在這個市場被丟棄的產品,絕大部分都是好的,只是因為已經熟了,所以必須立即食用。回到家,我會再對產品進行進一步的分類,以決定哪些需要立即吃掉,而哪些是可以等到周末的。這些成盒的番茄,比超市里無味松軟的樣品鮮紅得多,而且緊實多汁,或攪碎加入一些草本植物做成番茄湯,或直接腌制成調料。杏和櫻桃,會被用來制作果醬和酸辣醬,而其他的我就直接放到大個保鮮玻璃瓶里。萵苣、芥藍和芹菜,則會被插進盛滿水的花瓶 以保持其新鮮——只要能浸泡在一碗冷水中,即使已經是枯萎的綠色植物也能重獲新生。 
  
    這些挽救措施,對于食品浪費這一主要問題,雖不過是隔靴搔癢。但小販們的行為不僅僅為小型零售商同時也為大型連鎖商店提供了一種可效仿的模式。零售商最害怕看到空空如也的貨架,因為這樣一家店不僅顯得破敗,也意味著顧客的流失,銷量的損失。 如果任何一種貨品的零售價都是其成本的兩到三倍,那么商家寧可選擇每樣產品都浪費兩個,也不愿意因為缺貨而少賣出去一件。所有的食品零售商就是在這個最關鍵的等式上大做文章。效益規模和處置食物垃圾的低成本直接影響了零售商們制造垃圾——這種市場規律下、可負擔得起的副產品的數量。 
  
    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雖然這看上去有些背離人們的普遍直覺——雖然大規模地浪費可食用產品是會受到譴責——但整個食品行業中,最高效的食物管理及運營系統卻都是由這些大型的超級市場中發展出來的。 
  
    因此,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我們就算不能要求,但至少應該積極鼓勵這種意愿。 
  
    大多數人并非旨在以逛商店的手段致使大片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遭受毀滅的命運。只是我們每天確實都在重復著同樣的行為。食物在發達的社會里被視為一種可丟棄商品,而其生產過程對社會及環境造成的影響卻被完全地割裂開來。隨著食品行業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擴大,我們所吃每一種東西——從香蕉到本地出產的牛肉——都與世界農業系統緊密相連。一個地區的食品需求很可能間接地刺激了幾千英里以外的土地開墾。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開發項目把目標鎖定在了原始叢林,這種勢頭目前在拉丁美洲及東南亞最為明顯,這也意味著將來你會看到這些地區一邊雖然保持著原始森林的風貌,而另一邊則已經種上了 大豆、棕櫚和草。這截然不同的兩個區域被一條由篝火和大量伐木工人組成的小道分開。在人類欲望的驅使下,不計其數種動植物流離失所,成千上萬的樹木毀于一旦。 
  
    如果富裕的國家能夠停止這樣大規模地丟棄食物,這個世界現有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環境的壓力將會得到緩解。與之相比,曾經飼養古娟的那個豬圈實在微不足道,但那時作為高中生的我所學習到的廢物回收經驗則同樣適用。超級市場、餐館、食堂和制造商們不能再繼續無視這個問題的存在了。多余的貨品應該拿來交給慈善機構以送到那些有需要的人手里。而那些不能食用的產品,只要有機會就應該拿來作為牲畜的飼料。同時,消費者們也應該停止浪費食物的行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節儉之風總是周而復始地盛行于世。當物質極大豐富的時候,浪費被視為是負擔得起的奢侈。但一旦資源出現緊張,主張勤儉的呼吁就會成為主流的聲音。耶穌基督、穆罕默德以及約翰洛克都在重復傳達著同樣的一個信息,即浪費食物是錯誤的。在這個經濟衰退、開源節流的年代,浪費食物的行為至少已經開始呈現出減弱的趨勢。世界人口將在2050年前突破90億,而我們面臨的問題卻始終沒有改變,即這次,人們是否能吸取過往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