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數據公布

產業結構優化 讓港城“輕裝”前行

2009-7-23 0: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見證:上世紀70年代,長江村是一個人窮地薄的小灘涂,如今年生產總值超過了26億元。對長江村的變化,長江村黨委書記、長江潤發集團董事長郁全和最了解,他在這里工作了50多年。1974年,郁全和代行長江村書記職責,當時的目標就是要讓全村百姓吃飽飯。郁全和帶領村民平整土地,科學種田。1978年,長江村成為農業上的先進典型,村民的溫飽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郁全和告訴記者:“農業搞好之后只能吃飽肚子,靠農業根本不能富起來,所以搞工業經濟是必然的選擇。”長江村的村辦工業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起步。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村里建辦了膠木五金廠、并線廠、服裝廠、無錫船廠張家港分廠。1994年,總資產8000萬元的長江潤發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長江村跨進了億元村行列。目前,長江村形成了以電梯導軌制造為核心的工業體系,同時擁有多家酒店以及房產公司和物流公司。郁全和介紹說:“目前,我們的產業比例是:工業經濟占70%,三產經濟占25%,農業經濟占5%。” 
    成就: 長江村的發展歷程是張家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是否發達,產業結構優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正是一次次的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了張家港經濟的一次又一次飛越。 
    沙洲1962年建縣時,基本無工業基礎,全縣工農業生產總值不超過1億元;1986年撤縣建市之初,我市農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3.57%,第二產業比重占61.93%,服務業僅占14.5%。
    進入21世紀,我市緊緊圍繞富民強市、“兩個率先”的目標,深入實施以港興市、科教興市、經濟國際化和可持續發展等重大戰略,全市工業不斷加快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基本形成了規模經濟、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三足鼎立”的工業發展格局,我市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港口工業城市。2008年,全市一二三產業比重為1.2∶62.8∶36,與1986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了22.3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了21.5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業的進步和三產繁榮。2008年,我市農民實現人均純收入11600元,同比增長10.7%。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市通過加強規劃引導、完善政策措施、加快載體建設,使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1986年,我市的服務業增加值僅為2.08億元,只占GDP的14.5%,而到2008年,服務業增加值已達到450億元,所占比重超過36%。 
    暢想: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是各國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第三產業比重必然呈下降趨勢。我市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一方面,應更加注重產業的關聯效應,在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同時,必須重視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互動關系。從產業結構優化方式來看,應更加關注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并在此基礎上更加凸顯體制完善的重要作用。 
    市發改委副主任劉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下階段,我市將堅定不移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對接擴大內需,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市發改委提出了發展有機硅、重型裝備、新能源鋰電、光伏等四大新興產業,力爭用3年時間,形成800億元年銷售規模,成為全市經濟新的增長點;建設精品鋼材、壓力容器、特色紗線、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物流等六大產業基地,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形成3200億元年銷售規模,成為國內領先的先進制造業、具有特色的現代服務業基地。 
    記者感言:在曾經貧瘠的這塊土地上,張家港人依靠改革開放的政策,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創造了輝煌和奇跡,建設了一個現代化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以港口物流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的迅速成長,將進一步優化全市的產業結構,創造“協調張家港”的新輝煌。(李敏)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