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城鄉融合共建生態新城
2009-7-23 0: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推動城鄉融合
共建生態新城
———“科學發展看順義”系列報道之三
北京順義的發展令人鼓舞;對順義的未來,人們充滿了期待。
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順義作為首都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和重點建設的3個新城之一,將發展成集現代制造、空港物流、會展、國際交往、體育休閑、生態旅游于一體的區域中心,一個經濟繁榮、社會和諧、城鄉協調、充滿活力的“綠色國際港”日益清晰地進入人們的視野。
順義區委書記張延昆說,建設“現代國際空港,區域產業引擎,綠色宜居新城”的愿景十分美好,但仍需70萬順義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跨越發展的機遇,更加奮發有為,努力推動區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努力建設一個“現代文明和諧的新順義”。
夯實基礎,凝聚人心,科學發展引領順義跨越爭先
5月25日,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總部基地奠基儀式在順義新城馬坡組團項目所在地舉行。2010年底竣工后,這里將成為民生銀行總部辦公中心、結算指為證券或商品的交割而進行的支付,通常發生于交易后一些時日。中心、信用卡中心、研發中心和客服中心。金蝶軟件總部、北京銀行(601169,股吧)總部、華安財險總部等機構也接踵而至,總部型企業加速向順義新城集聚。
“這充分體現了順義的活力、張力和潛力。”張延昆說。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順義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在區域競爭中的優勢日益凸現,已步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順義已進入“工業化轉型、城市化加速、國際化提升”的關鍵時期。深刻認識機遇,全面把握機遇,增強發展后勁,實現跨越式發展,是順義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順義區委、區政府提出,要緊緊抓住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帶來的歷史機遇,尤其要抓住國家和北京市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機遇、航空制造業的戰略性機遇、天竺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平臺機遇,以及承辦第七屆花博會的機遇,突出重點區域,落實重大項目,建好重點工程,辦好重大活動,在擴內需、調結構中促發展,在促發展中穩就業、保民生。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3月2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與北京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作為飛機核心組成部分的發動機、機載系統和復合材料等項目將入駐臨空經濟區。這個投資165億元、占地3000畝、年產值達3600億元的超級項目,將大大提升順義臨空經濟水平,對北京乃至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都將起到拉動作用。
“臨空經濟區占全區經濟總量的70%、財政收入的85%。”順義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於麗萍介紹。目前,順義與航空相關的企業發展到158家,包括國航、南航、東航、中航油、中航材、中航信等民航系統六大集團公司。臨空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集聚優勢更加明顯。
作為北京市“十一五”時期重點建設的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臨空經濟區形成了以天竺出口加工區、空港經濟開發區、林河經濟開發區、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車生產基地、國門商務區等6大功能區和天竺、后沙峪等6個重點鎮為依托,以航空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會展業為代表的產業集群,成為首都東部發展帶最具經濟活力的新增長極。
2008年7月獲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是目前全國惟一依托空港設立的綜保區,有效整合了天竺出口加工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和首都國際機場口岸資源,實現了“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口岸作業”三區合一、統一圍網,將努力建成全國首家空港型自由貿易區。
“這些重大項目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順義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田建國說,順義這片“肥田沃土”將聚集越來越多的高端產業,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產業結構、人才結構將持續優化,順義步入了一個跨越式、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強化工業支撐,推進以城帶鄉,向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邁進
幾年來,順義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五”末的7.2∶61∶31.8調整為當前的5∶52.5∶42.5。全區17萬農民中,已有14.7萬人在二三產業就業,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率達到87%。
張延昆說,要把農村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就要著力提升勞動力素質,抓住就業這一關鍵環節,使農村經濟發展緊跟日新月異的城市化步伐。
4月26日,順義區馬坡鎮石家營村“農民信息技術中專班”開班,120余名學員經3年“技能+學歷”培訓合格后,將獲得信息技術中專學歷。47歲的學員趙鳳芹說:“不用交學費,不用出村子,不耽誤上班,能學到實用知識,真是太好了!”
“發展村級二三產業,村里實現了土地增值指金融工具在其期限內名義本金值的增加。例如,以貼現方式買進債券,隨著時間的過去,將債券到期時可獲取的資本增值逐步入賬。、稅收增加、農民就業的三重效果。”石家營村黨支部書記胡國卿說。2002年以來,村里先后引進了25家企業,去年村集體收入達800多萬元。目前,有172人在本村的工廠上班,再加上搞運輸、做家政等,全村228名勞動力都脫離了土地。
根據規劃,馬坡鎮已納入順義新城的核心區域,全鎮19個村中,除石家營等7個村保留外,其余將陸續拆遷。在鎮政府西側,正在建設一個60萬平方米的回遷小區,同時預留了一塊雙限房用地。“拆遷村的1萬余名村民將轉變為"市民",過上"工作在園區、居住在城區、生活在社區"的生活。”馬坡鎮黨委書記朱家亮說。
“發展設施農業,給農業帶來新的活力,現在村民們不僅可以掙工資、得地租,還可以從村集體分紅。”楊鎮鎮長張友生說。楊鎮是一個傳統農業大鎮,7萬畝耕地中,瓜果、蔬菜、花卉等的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6萬畝,其中設施農業1.5萬畝。
當上“花工”的沙子營村村民劉海紅欣喜地說:“穿得干干凈凈的,每天工作8個小時,比種地輕松,每月還拿1000多元呢。”她所在的草橋花卉楊鎮基地占地1200多畝,建了3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和8萬平方米的日光溫室,有200多名當地勞動力在這里上班。
從2007年6月成功申辦第七屆花博會以來,順義引進了大中型花卉企業26家,投資額15億元,花卉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其中,楊鎮有花卉企業10多家,花卉種植面積4000多畝,600多名村民變成了“花工”。乘著花博會的春風,楊鎮迎來了投資18億元的“北京國際鮮花港”項目,這將新增600個就業崗位。
順義區現代都市農業的快速發展,與順鑫農業(000860,股吧)的帶動作用密不可分。作為土生土長的龍頭企業,順鑫農業圍繞“現代大農業”概念,著力發展飲料、肉食品加工、農產品(000061,股吧)物流配送、觀光農業、白酒、建筑施工等業務,迄今種植胡蘿卜、南瓜等蔬菜21萬多畝,基地養殖生豬300萬頭,帶動了5.7萬余農戶增收致富。此外,公司還大力發展休閑旅游及工業旅游,已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
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不僅為順義培養了現代新型農民,還培育了優良生態、優美景觀、優勢產業、優質產品,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沿可持續發展道路大步前行
幾年來,順義累計投資40多億元,實施植樹造林、“引溫濟潮”、濕地保護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全區林地面積增加到54.3萬畝,林地覆蓋率達36%,人均綠地面積25平方米。
在順義境內15條河流中,潮白河與溫榆河是北京兩個重要的綠色生態走廊。沿潮白河而上,一路碧波涌動,兩岸綠樹蔥蘢。這條京東第一大河,流經順義32公里,水域面積14.8平方公里。到2010年,潮白河順義段將形成一個面積達1520萬平方米、蓄水量相當于9個昆明湖的水面。潮白河兩岸,形成一個5萬畝的國家森林公園,與順義新城、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有機相連,林水相映,河城相襯,景色相宜。
順義將以生態區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生態環境優化,資源利用率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順義的未來看新城”。規劃建設用地為162平方公里的順義新城,將由7個組團構成,恰似由7個大小不一的葡萄粒組成的“葡萄串”,每個組團都被1000米寬的綠化帶所環繞,彼此之間還有大片的綠色開闊空間。
翻開一本厚厚的新城總體城市設計,順義區規劃分局副局長楊衛東向記者描繪了2020年的新順義:
————經濟: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大力發展臨空產業,重點發展高端第二產業,成為北京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基地。2020年,第三產業比重超過60%,第二產業占40%左右,第一產業在1%以下。全區城市化率在86%以上。
———人口:新城人口控制規模為90萬人。堅持產業與人口協調發展,以產引人,以人促產。提升產業層次,吸引符合產業需要的專門人才和高素質人才,實現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交通:規劃建設4條軌道線路。2020年建成地鐵15號線、市郊鐵路S6線及S3線、輕軌L1線,運營線路總里程約57公里,將有機連接新城各組團,便捷抵達北京市中心。
————教育:建3至5所示范高中。在牛欄山組團安排高教和科研用地,建設1所職業教育園區,分布在馬坡、牛欄山、空港后沙峪地區的7所大學,將成為未來順義重要的教育資源。
————醫療:每千人擁有5個床位。建設3家三級甲等醫院,到2020年,每40萬至50萬人口擁有一個先進的區域性綜合醫療中心。大力建設社區衛生服務站,居民步行15分鐘可就醫。
————綠化:三級公共綠地。10公頃以上的區域性公園,按每人不低于1平方米配置。為本居住區居民服務的公園,面積為5至10公頃。沿街道、濱河、城墻等設帶狀綠地,建設許多獨立成片的小游園、廣場綠地等。
“未來的順義,如果說是城市,應該是一個人口適度、現代繁榮、田園風光的城市;如果說是農村,應該是產業發展、交通便捷、綠色宜居的都市化新農村。”張延昆說,順義將以“濱水、生態、國際、活力、宜居”為建設目標,以區域產業帶動為先導,以國際交往功能為核心,建設成為一座城市、居民、自然和諧共生,充滿活力與魅力的國際化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