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得益于限制貿易開放市場
2009-7-21 15: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貿易摩擦是一回事,而全球范圍嚴重的貿易戰完全是另一回事。政治家,甚至一個最虔誠的信徒在自由貿易中有時也不得不屈服于市場要求以尋求保護。但是這些摩擦還沒有動搖到全球化的自由貿易體系的根基。
據《泰晤士報》18日專欄作家稱,全球衰退在改變著許多國家。美國奧巴馬政府在開動印鈔機對市場注資后,曾公開提出“裁員要裁外國人,購物要買美國貨”以保護本國企業資金的流失。美國通用汽車瀕臨破產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在此抬頭。奧巴馬迫使從中國到美國的汽車制造商轉向生產小型汽車。
當然,美國不是唯一舉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旗來撫慰工會和納稅人的國家,因為他們都不希望看到他們本國的救助金和投資刺激浪費在國外。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報告,在過去的6個月,有30個國家和歐盟采取了100個貿易限制措施。世界經濟論壇(WEF)東亞峰會報告顯示,美國銀行在121個國家當中,貿易指數位居第16,略勝與排位第17的法國,遠高于排名第109的俄羅斯和第49的中國。
美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和中國日益嚴峻的政策幾乎相反。如果要保持經濟持久復蘇,那么美國和中國必須盡快調整貿易關系。中國將巨額借貸給美國,美國將派遣美元給中國,中國將用這些美元購買美國短期國庫券,從而保持儲蓄在美國低利率、鼓勵不可持續的債務水平和消費。
對這一項協議,任何一方都表示贊同。但中方憂慮說,奧巴馬政府不成熟的支出和借貸熱潮最終會引起通貨膨脹,也將萎縮價值數萬億的美元和銀行庫存資產。美國政治家也有些不愉快,因為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以保持“低售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顯示,為了刺激出口,上周中國經濟增長率上升到了7.9%,差不多接近為了保持因失業引起的社會穩定的目標8%。中共政權認為貨幣操縱好比未成年人因失業犯罪,會導致時候動亂不安。
這意味著,期待在G2峰會上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了。中國不滿的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進口的中國輪胎實行了高達55%的特保措施,同時它也正在破壞美國市場。奧巴馬解決這一問題,不然,他將會面臨被15000名輪胎工人起訴的風險。
中國對奧巴馬政府的財政政策以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增加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表示非常不滿。美聯儲有可能減少美元儲備。其實,中國呼吁結束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最新的爭論就是美元的價值造成使貿易困難。
我們有必要看看中國到底采取了什么措施,不僅僅是說得怎么樣。第二季度中國增加了其持有的美國國債,并認識到,美元將還會主導世界儲備貨幣很長一段時間。
與此同時,中國很多的收益是從美國自由進口和其他市場來的,通過采用世界市場的出口配額和限制原材料出口,原材料包括鎂,鋅,煉焦煤等,保持價格低于自己本國的制造商,但高價賣給美國和歐盟。經過兩年沒有進展的談判,美國和歐盟已經聯合向世貿組織提出了申訴。
此外,中國最近上調出口退稅,加大了國有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出口貸款,并納入了“中國制造”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中國快速增長的希望將拉動世界擺脫衰退。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已經調整發展戰略,中國希望通過綠色技術能夠主宰新興市場,通過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正在通過信息共享等幫扶措施與較小企業攻讀難關,以增強整個行業的競爭力。
歐文施特爾策(Irwin Stelzer):泰晤士報專欄作家,是一個美國商業顧問和哈德遜研究所經濟政策研究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