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之路還是問題之路
2009-7-21 13: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對于有著特殊地理位置的云南,國際通道的建設被賦予更多意義。被稱為“亞洲公路網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個路段”的昆曼公路,它的建成通車引起了很大關注。但是,這條在空間上已經貫通的公路,因為政策體制壁壘,并沒有實現地區間流通時間的跨越——這揭示出跨國、跨區域公路建設的尷尬所在。
作為基礎設施的公路,在建設完成之后如何充分發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這是除了交通之外眾多職能部門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6月份,正值第十七屆昆交會,昆曼公路物流運輸便利化國際研討會同期舉行。研討會上,中老泰三方代表對盡快發揮昆曼國際大道作用達成了共識。昆曼公路是貫穿中老泰三國的國際大通道,建成通車一年多來,車輛互通、直達運輸遲遲未能實現。云南省高度重視,積極圍繞促進昆曼公路便利運輸,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務實工作。
2009年3月份,昆曼公路通車一周年之際,由云南省商務廳牽頭,省交通運輸廳、省旅游局、昆明海關、云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公安邊防總隊、云南物流產業集團、云南聯合外經股份公司、云南機電設備總公司等單位組成考察團,全程考察昆曼公路的貿易便利化狀況。
傳說中的“黃金通道”
熱情高漲的考察團,一出國門,就迎頭遭遇了昆曼公路潑來的“一瓢冷水”。
汽車行駛在全長299公里的昆曼公路老撾段,如入無“車”之境,3個多小時只偶遇到約20輛車。幾輛越野車,就足以引來村民、小童駐足觀望。與中國、泰國境內的車水馬龍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居于昆曼公路中間的老撾段,地處老撾的原始農耕經濟帶,既遠離經濟中心萬象,又偏離旅游中心瑯勃拉邦,貿易和物流均欠發達,因此,老撾段的繁華程度基本能代表這條大通道的國際化程度。
一組數據可以佐證:2008年進出昆曼公路中國段末端版納磨憨口岸的車輛僅89745輛次,平均每天還不到250輛。而這些車輛中,大貨車尚不足40輛,能走通昆明-曼谷的更可謂鳳毛麟角。
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貨車里裝載的,不過是小百貨、建材、干果等低附加值的產品,貿易結構與昆曼公路開通前的邊民互市并無明顯差別。
2008年,磨憨口岸貿易額為1.8億元,其中對泰貿易額僅為408萬美元。也就是說,通過昆曼公路的對泰貿易,在中泰貿易額中占比不到1/10000,在滇泰貿易額中所占比重也只有1.6%。
而僅僅一年前,在昆曼公路全線貫通的喧囂聲中,還有興奮的媒體大膽預言:“這里每年通過的過貨量總值將超過4000億美元,每日將會有2000輛平均載貨量達到20噸的大貨車不分晝夜地在昆曼公路上行駛。”
“真的很痛心!”考察團團長、云南省商務廳廳長孫小虹最擔心的是:“歷時16年談判與建設,僅老撾段就投資3000萬美元的‘黃金通道’,最終只有政治意義,沒有經濟意義。如此,我們損失的恐怕不僅僅是時間和經濟成本。”
把公路交通基礎設施轉化成國際貿易交往及經濟發展的動力,這也正是眾多相關職能部門親身經歷、直面問題的目的所在。
一條被寄予厚望的路
對于區位特殊的云南省,昆曼公路被寄予更多厚望,而從理論上講,昆曼公路也的確是云南對外開放的最佳路線。
云南省交通運輸廳某負責人給記者比較了昆明到曼谷的其他三種水陸運輸方式。
昆明-緬甸-曼谷:全程1819公里,與昆曼公路長度相當,但由于緬甸段為四級路,路況差,且沿途由緬甸政府軍和地方武裝交替控制,車輛、人員安全得不到保障。
經湄公河航運:運輸的時間成本高,一般需要四五天才能到泰北,運輸過程需要4次裝卸貨,貨物破損率高,無法大規模擴大運量,最近發生的沿岸槍擊事件又增加商人們的顧慮。
云南-中國沿海-曼谷:運費低,但時間成本高,少則10天,多則半月。
從云南的產業結構、貿易商品特征來看,昆曼公路運輸點對點的優勢,可以充分發揮云南鮮活農產品貿易優勢,是4條路中的首選。
早在2006年,云南省長秦光榮就看到了這種優勢,專門撰文提出:“獨特的區位決定了云南必須注重從陸路融入全球化,而從陸路融入全球化的關鍵是打通陸路對外通道。”
打通陸路通道,為云南乃至整個西南地區尋找出海口,追趕沿海發達地區的腳步,早已成為全云南省的共識。
昆曼公路是云南省傾力打造的3條對外貿易通道中最早完成的。這條路等于讓云南有了富裕的鄰居,公路的兩極昆明與曼谷可以全面實現市場對接和產品互補。而道路運輸通常能帶動沿途區域的投資、貿易和生產,繼而形成繁榮的經濟走廊。
因此,從設想階段開始,云南省就是昆曼公路建設最積極的推動者。道路貫通后,又格外重視“政策通道”建設。
不久前,省政府還安排省政府研究室對邊境口岸便利化問題進行專題調研,推動解決貿易便利化的3大要素:標準、簡化、透明。
泰國政府、企業界對昆曼公路的期望與云南省同樣地強烈。
在考察團前往泰國商務部拜訪期間,泰國交通部和國際物流協會的官員也聞訊趕來。原定1小時的會談,持續了兩個半小時,雙方簡短地表達了外交禮節后,就直奔昆曼公路貿易便利化主題,并達成了實質性意見。
隨后舉行的中老年度國際運輸會談上也透出信息:老撾已頒發總理令,禁止通關亂收費,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解決昆曼公路通而不暢的問題。
其實,在昆曼公路通車一年多之后,三國對昆曼公路通道價值的關注早已不是“如何認識”,而是“拿出什么力度解決”的問題。為吸引外資,老撾、泰國都制定了相當寬松的發展政策。這些政策也將逐步拓展到貿易便利化方面。這讓鄰近老撾的西雙版納州首先感到了空前的競爭壓力。版納方面營造開放政策洼地、提升磨憨口岸的基礎設施、通關條件的呼聲因此愈加迫切。
老板們的希望與失望
考察團將在版納磨憨口岸、老撾波橋口岸開兩場座談會的風聲一傳出,便吸引來了滿滿兩會議室的生意人。
對昆曼公路,這些老板們可說是愛恨交加,懷著太多的希望與失望。敏感的生意經,讓他們相信,昆曼公路是一次難得的“暴富”機遇。
“這樣一條路,這樣優惠的替代種植政策,要是在我們上海,怕要投資瘋了的。”在老撾投資上千萬元從事替代種植的云南某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吳俊,用上海人特有的話語方式表達著對昆曼公路商機的強烈認同。
在昆曼公路老撾段沿線,不時能看到中國商人們搶先“落子”的百貨市場、建材廠甚至煙草企業。到老撾波橋和會曬搞替代種植的企業比3年前驟增,像吳俊這樣身家上千萬、上億的“大老板”也突然多了起來。而來自澳門的金木綿集團已買下了位于金三角核心區的木綿島及周邊地區,除開展替代經濟外,還欲投資幾十億打造亞洲最新型度假天堂,成為老撾最大的外資企業。
計劃于2011年竣工、最終實現昆曼公路全程陸路通車的會曬大橋,橋址依然一片寂靜。但橋址附近的老撾土地,早已被韓國、日本和中國商人們一圈而空。
據說,昆曼公路通車后,這兩個來自東亞的近鄰至少組織商人們來考察了3次。他們也希望從這條被聯合國官員稱為“亞洲公路網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個路段”分一杯羹吧?
其實不僅僅是生意人,很多車主也早已將神秘的昆曼公路列入自駕游計劃。筆者出發前,就有汽車經銷商朋友交代任務:“去探探路,條件成熟的話,我們也組織車友去跑跑。”
然而,還是這條在工程角度上已經基本通車的昆曼公路,因為通關不暢,讓先行者們飽受折騰、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因為要反映的問題太多,以至兩場企業座談會都一再延時,考察團不得不讓企業家們另以書面形式遞交意見,才得以基本保證行程按時完成。
“如果中、老、泰沒有協調好通關便利化問題,那么從42小時縮短到20小時也會變得毫無意義。”泰國交通部官員一年前的擔憂不幸言中。
雙重“斷頭路”
昆曼公路之痛,部分是工程建設的問題。
目前,這條大通道的硬件建設基本完成,但全程陸路通車仍不能實現。橫亙泰老間的湄公河,需要渡輪連通,計劃中的會曬大橋尚未開工。而云南境內磨黑到普洱70余公里高速路還在趕建,將于2010年底完工。
但當務之急,是打通這條公路的“政策通道”。
目前走通昆曼公路需要辦理4次出入境手續,各國通關手續時間長短不一,收費標準、種類不同,理論上20個小時的路程,即使連夜兼程、通關順利也至少需要兩三天,費用也較多。在老撾境內,還要面臨收費狀況混亂、強要小費、通關效率低下等問題。
更麻煩的是,中泰車輛,特別是貨車至今無法實現互通。
對此,云南省道路運輸管理局負責人顯得頗為無奈:“我們交通部門努力修路,盼的就是通道經濟的盡快繁榮。盡管中國交通部門做了多方努力,由于泰國國會尚未批準《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客貨跨境運輸協定》,也就意味著《便運協定》目前只在中老兩國間生效。”
中方的車輛可入境老撾,但要到泰國就得換裝泰國車。泰國車也同樣進入不了中國。這大大削減了公路運輸點對點、高效率的優勢。這也是“云南蔬菜換成品油”項目擱淺的一大政策瓶頸。
此外,還有國內部分政策、規定滯后的問題。例如,中泰檢驗檢疫協定只核定景洪港為泰國水果進口指定報關口岸,磨憨口岸則不行,也就意味著經昆曼公路是不能進口泰國水果的。
“昆曼公路存在問題之復雜多樣,遠遠超出了公路規劃之初的預想,甚至超出了我們調研之初的預想。”在云南省很多部門看來,昆曼公路不僅是云南更是中國通往東南亞的大動脈,必須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并拿出標本兼治的辦法來才行。
“昆曼公路存在的問題,是一個點線面結合的綜合問題。點的問題體現在中老、泰老邊境通關點不通暢;線的問題體現在一路跨三國,各國運輸、貿易、通關的規則、制度目前還未能完全對接;面的問題體現在至今未形成一個三國層面的權威性協調解決機制。”這是考察團得出的一致結論。
既然從國家到地方,從企業到普通民眾,都異口同聲地認可昆曼公路的“黃金通道”價值,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呼聲和決心都同樣巨大,為什么真正打通“政策通道”就那么難呢?
客觀地說,昆曼公路的問題,云南省此前不是沒有人注意到,但因為涉國家乃至國際層面,而國際間的協作談判總有一個過程。以一個地方政府的角度,很容易就步入了“無解”的死胡同。
“對于昆曼公路貿易便利化的問題,云南省決不能等、靠、要。這條路對于欲變改革開放末梢為前沿的云南實在太重要了,一定要積極主動爭取政策。實際上,國家層面的很多政策,正是通過至下而上、地方政府的制度創新、個案突破來不斷推進的。”這個觀點得到了考察團的全面認同。
打破瓶頸的曙光
就在考察團結束10天行程回昆明后不久,云南省長秦光榮主持召開了云南省通關便利化工作座談會。昆曼之行的調研報告成為會上的主要議題。一系列促使昆曼公路走向“大通道、大通關、大開放”的政策,即將上升到省政府層面推進。
昆交會期間舉行的昆曼公路物流運輸便利化國際研討會,終于使得云南積極促進昆曼公路便利運輸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昆曼公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大通道作用將會盡早發揮出來。
“我們可以先讓泰方的100輛車實現直達中國,解決蔬菜、熱帶水果和半成品油的運輸問題。”云南省商務廳負責人在昆曼公路研討會上表示,中泰雙方應該為實現中泰車輛直達運輸做出努力,讓昆曼公路真正“活”起來。
中國、老撾、泰國三方代表共同出席了該研討會。針對昆曼公路的物流運輸問題,中方表示,從2008年1月開始,中國政府便一直嚴格履行G M S便利協定的各項條款,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一直未能實現車輛直達運輸。中方希望中、老、泰三方共同做出努力,早日實現車輛直達運輸。
此前,中泰雙方曾達成先通行100輛車的備忘錄。云南省商務廳已經報請省政府和交通部同意,先讓泰國100輛車實現直達運輸,解決蔬菜、熱帶水果和半成品油等商品的運輸問題。這100輛車必須經過泰國運輸部正式審核批準,并將相關信息提供給中方,期限為1年。泰方代表在研討會上表示,昆曼公路物流運輸問題應當由中、老、泰三方共同推進,泰方已經提出了建議草案,準備在下周遞交給中方。
而在6月初,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官員曾利用出訪泰國機會,與泰國交通運輸部協商《便利協定》及中泰車輛直達運輸事宜,定于7月啟動中老泰便利運輸會談。昆曼公路成為真正的“黃金之路”已經近在眼前。